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jīng) > 生活 > 正文

食用調和油配方從不公布引質疑 轉基因菜油或流入餐桌


  【編者按】目前,食用油市場存在標識混亂、概念繁多、調和油比例不明等諸多亂象,普通消費者對此疑慮重重。然后,食用油不僅僅存在于我們自己家的餐桌上,餐廳、酒樓,甚至各種各樣的食品零嘴,都不缺少它的身影。而威脅健康的陰影,也無處不在。

  “花生調和油中實際上花生油所占比例不到5%”、“一滴橄欖油也能叫橄欖調和油?”……食用調和油雖然是各大企業(yè)毛利較高的產品,但一直為市場所詬病。而糧油企業(yè)也以商業(yè)機密為由對各自食用調和油的配方比例嚴格保密。

  本報記者分別在北京和上海地區(qū)糧油批發(fā)市場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盡管各冠名調和油的油種不同,但是標簽標注時將油種從大到小依次標注,而大豆油、菜籽油是調和油中含量最大的油種,一般都會超過40%。

  中儲糧小包裝食用油公司人士明確指出,市場上五花八門的花生調和油、橄欖調和油等,冠名油種的占比不會超過總油量的10%。企業(yè)所做的是概念炒作,追逐更多利潤。

  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王慶榮表示:可能廠家不愿意公開配方有一個潛在原因,就是公開配方等于公開成本。沒有了盈利賣點,這是主要品牌企業(yè)都是不愿意做的。

  而更讓外界擔心的是食用調和油中棕櫚油的存在,棕櫚油飽和脂肪酸的含量超過50%,營養(yǎng)品質比豬油還差。當溫度降低時,它會與豬油一樣凝結成白色固體。長期食用棕櫚油會造成人體血清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量,導致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從而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

  食用調和油亂象種種歸根結底是新國家標準的難產,而難產原因,除了涉及是否公布配方比例等外,檢測手段缺失也是主要原因。

  調和油的隱秘配方

  中儲糧油脂營銷公司透露,市場上的冠名油種調和油,冠名油種不會超過10%,有些企業(yè)甚至不到1%

  記者在北京和上海市場上看到,目前調和油產品五花八門,包括有花生調和油、濃香花生調和油、原香花生調和油、橄欖調和油、橄欖葵花油、橄欖香調和油、大豆調和油、山茶調和油、芝麻香調和油、花生芝麻香調和油、核桃花生芝麻調和油、芥花調和油、葵花籽調和油等等,市場上以其中一油種冠名的調和油不下十余種,再加上未冠名主打特色等調和油,市場上的調和油不下20多種。

  但是目前令消費者感到困惑的是,盡管食用調和油市場品類繁多,但一直以來各家糧油企業(yè)的產品配方卻從“不為外人道也”。

  以益海嘉里公司旗下金龍魚品牌推出的一款以魚油為賣點的食用調和油為例,記者在上海某超市中看到,其配料表僅顯示含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魚油、芝麻油及食品添加劑。魚油的成分究竟有多少,該公司未做出標注,消費者也無法從其他渠道獲得成分信息。

  一位在成分配方領域從事研究工作多年的人士告訴記者,雖然沒有體現(xiàn)出具體的成分比例,但是根據(jù)一般的慣例,該產品中越是靠前的配料,表明其成分就越多。

  以此來看,金龍魚的該款產品“魚油”成分排在第四位,幾乎可以判定其成分比例一定在25%以下。

  而國內一家糧油企業(yè)的人士告訴記者說,一般而言,食用調和油配方的前兩位占到最大比例,后面的配方成分幾乎都不足10%。

  目前主流品牌都未公布原料所占比例,僅有后來者中儲糧金鼎小包裝食用油在去年8月公布了其食用調和油的配料比例: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橄欖油和茶籽油八種油種,成分比例分別為47.5%、41.40%、6%、2.5%、1%、0.4%、0.6%和0.6%。這款5L的調和油市場售價在65元左右。

  而市場上主流品牌調和油主要配料大豆油、菜籽油含量跟金鼎的配料比例差不多,區(qū)別就是其他油種多少。據(jù)業(yè)內人士透露,其他品牌花生油、葵花籽油等價格仍相對高的油種含量會更少,也不會添加0.6%的橄欖油和0.6%的茶油,各大主流品牌類似的調和油都在70元以上,而花生調和油或者葵花籽調和油價格都在5L每桶80元以上。

  作為行業(yè)潛規(guī)則的挑戰(zhàn)者,中儲糧油脂營銷公司更是指出,市場上的冠名油種調和油,冠名油種不會超過10%,有些企業(yè)甚至不到1%,此前有“一滴橄欖油也能叫橄欖調和油”的說法。

  上海浦東地區(qū)的一家糧油批發(fā)商告訴記者說:“現(xiàn)在食品調和油的產品要看賣點,像橄欖油、魚油的調和油賣得很好,而普通的大豆調和油買的人越來越少。”

  中儲糧油脂營銷公司人士表示,市場上的5L橄欖調和油售價在120多元,實際上橄欖油的成分不到10%,企業(yè)都是定價就高不就低。事實上,通過各油種的價格就能算出這種調和油價格是否定價過高。

  中儲糧油脂公司人士表示,為了計算出1桶5L的橄欖調和油價格高低,可以拿1L裝橄欖油對比。市場上1L橄欖油售價在100元左右,5L裝橄欖調和油按照含10%橄欖油計算就是含有0.5升橄欖油,價格在50元,而市場上普通5L調和油在60元左右,二者相加也就110元左右,并且有利可圖。而實際上,市場售價高出這個價格10多元,這意味著價格虛高。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某主打花生油為主的知名食用油企業(yè)的花生調和油,實際上花生油在該調和油中所占比例不到5%。”

  今年8月份,中儲糧又推出一款金鼎3D芥花調和油,5L售價129.9元。這款油芥花油占比50%、玉米油占33.3%、橄欖油占16.7%,其中橄欖油的含量有0.84升,如果按照該配比去超市各購買1桶售價30元/1.8L芥花油、玉米油和1L橄欖油調和,實際價格超過140元,高出金鼎售價10元多。

  中儲糧油脂銷售公司人士表示:“公布了調和油的配方比例,也就公開了成本,就無法借概念新穎、炒作風味調和油概念來提高利潤了!

  正因為對于調和油配方比例的不明確和質疑,消費者對食用調和油的信心正在衰退。AC尼爾森近幾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作為國內第一大食用油消費品類,2010年調和油占比40.6%,2011年下降到37.1%,2012年下降到33.7%,已經(jīng)連續(xù)兩年下滑。

  餐廳里的棕櫚油

  多家批發(fā)店出售的“田嘜”餐飲專用油,其標簽標識配料只有一種:棕櫚油

  配方比例的虛假之外,棕櫚油的陰影也是調和油的“魔咒”之一。消費者也始終擔心,自己買來的食用調和油中,究竟會不會摻雜了棕櫚油?

  日前,中國臺灣發(fā)生食用油造假,臺灣大統(tǒng)食用油公司多款橄欖油、花生風味調和油是其他油種加進花生香精調和而成,“大統(tǒng)”葡萄籽油,純度其實只有10%,其余九成是棕櫚油和芥花油!按蠼y(tǒng)”100%橄欖油, “本產品在低溫或放入冰箱時,會形成霧狀(白色結晶)”,暴露了“大統(tǒng)”添加了棕櫚油、棉籽油等。

  對此,本報記者也在北京和上海兩地的主要超市及糧油批發(fā)市場進行了走訪發(fā)現(xiàn),在零售賣場中的所有品牌的調和油標簽標識上都未發(fā)現(xiàn)有棕櫚油的字眼。

  一家供職于大型糧油企業(yè)的人士也向記者表示“零售渠道中除非是非常不知名的小品牌,可能要到縣級市場的小品牌才會那么做,大品牌一般是不會添加棕櫚油的,畢竟消費者都比較敏感。”

  而上海某糧油商告訴記者說:“包含棕櫚油的食用調和油往往使用在餐飲類的渠道,它們是專供飯店和食堂的,你要在零售渠道中找是很困難的,那種專供飯店的食用油都是中包裝,一般都要10L~20L,價格的話要看棕櫚油的調和比例,棕櫚油比例少的價格就貴,棕櫚油比例高點的則賣得便宜點!

  記者在北京多家出售“鴻樂”品牌中包裝食用油的批發(fā)店門前發(fā)現(xiàn),鴻樂牌大豆調和油標簽上配料除了標注大豆油,還有精煉棕櫚油,這種品牌調和油每桶為20升。鴻樂牌大豆調和油標簽還特別標注:儲存溫度低于15℃時,會出現(xiàn)不易消除的分層、渾濁、凝固,為本品正,F(xiàn)象,不影響食用。鴻樂除了這一款調和油,還有一款鴻樂“福星餐飲油”,標簽明確標示,配料為成品棕櫚液油,標簽下部也明確標示:儲存溫度低于15℃時,會出現(xiàn)不易消除的分層、渾濁、凝固,為本品正,F(xiàn)象,不影響食用。

  鴻樂牌食用油生產商為北京鴻樂偉業(yè)工貿有限公司,屬于北京懷柔區(qū)的品牌。

  本報與多家出售該品牌的批發(fā)店老板交流得知,鴻樂牌調和油、鴻樂餐飲油主要是供應餐飲企業(yè),一般消費者不購買這種食用油。記者了解,鴻樂牌餐飲油100元/20L,鴻樂牌大豆調和油120元/20L。

  另有多家批發(fā)店出售“田嘜”餐飲專用油,這種餐飲專用油標簽標識配料只有一種:棕櫚油。記者向批發(fā)店工作人員咨詢,得知這種每桶凈含量15L的中包裝食用油批發(fā)價格在91元,生產商為北京金亭建鑫食用油有限公司。同時該公司生產的香萬家一級大豆油中包裝每桶凈含量15L售價102元。

  利潤的誘惑

  大量摻入價格便宜的棕櫚油主要是在南方市場,因為天氣熱,棕櫚油不會出現(xiàn)凝結

  通過計算,走餐飲方向的棕櫚油5L售價在30元多點,而普通調和油標示5L其實凈含量只有4.6L左右的食用油價格都在60元左右,如果棕櫚油摻入調和油,不僅可以節(jié)省很多成本,也可以賣出高價。

  本報記者通過今年10月棕櫚油和其他油類的價格對比發(fā)現(xiàn),目前廣州、日照、天津、張家港地區(qū)的棕櫚油價格持續(xù)下滑,24度棕櫚油的貿易商報價普遍只在5500~5800元/噸。

  而國內10月份大豆油的普遍價格都集中在7100~7300元/噸,菜籽油價格則在9200~9400元/噸。相比之下,大豆油和菜籽油的價格分別高出棕櫚油近26%和62%。

  一位糧油行業(yè)人士指出,由于棕櫚油比大豆油、菜籽油等國內主要油種都便宜,大量摻兌棕櫚油做成調和油,成為國內食用油企業(yè)打價格戰(zhàn)的利器之一。

  更有統(tǒng)計顯示,2009年國內消費油脂2300萬噸,其中,棕櫚油進口800萬~900萬噸,菜籽油的產量是200萬~300萬噸,大豆油每年只有150萬~160萬噸左右。進口棕櫚油的數(shù)量已經(jīng)超過了國產菜籽油和大豆油,但市場上卻很少見棕櫚油產品,因為基本都摻兌做了調和油,F(xiàn)在江蘇沿江的食用油工廠、國內的主要食用油企業(yè)都上了棕櫚油分提設施,基本上現(xiàn)在國內的餐館用油都是棕櫚油,占到70%~80%。

  中儲糧油脂銷售公司人士表示,大量摻入價格便宜的棕櫚油主要是在南方市場,因為天氣熱,棕櫚油不會出現(xiàn)凝結,造假企業(yè)不標示,消費者難以發(fā)現(xiàn),即使進行檢測,因為多油種在一起,很難檢測出來。

  他還表示:中儲糧小包裝食用油在南方也推出了低端的“中佑牌調和油”,面向餐飲和低收入家庭,里面添加有棕櫚油,但是中儲糧在標簽上明確標示含有棕櫚油。

  也有企業(yè)人士表示,企業(yè)一般冬天不會往調和油里添加棕櫚油,冬天凝固呈塊狀,很像豬油。

  北京市場沒有發(fā)現(xiàn)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含有棕櫚油的小包裝調和油,但是臨近北京的天津市場存在小包裝棕櫚油。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天津聚龍糧油公司推出有棕果谷物調和油,含有:棕櫚液油、玉米胚芽油、花生油、芝麻油、小麥胚芽油,其中棕櫚油含量最多。

  業(yè)內人士表示,天津聚龍是天津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商,天津市場70%的棕櫚油是該公司生產的。

  混亂根源:國標缺失

  油脂行業(yè)人士表示,有了檢測標準,才會有法可依。檢測方法沒出來,要求出臺調和油新國標,只能說空口無憑

  王慶榮表示,調和油一度是第一大油種,從2011年開始呈現(xiàn)每年逐漸下降的趨勢,原因有四方面:第一沒有國家標準,第二配方不公開,第三沒有檢驗方法,第四是部分廠家為了驅利以次充好。諸多問題形成大家對調和油的不信任。

  盡管食用調和油行業(yè)呼吁出臺新國標整頓的呼聲不斷,但是截至目前,新國標還是沒見真容。

  記者此前了解到,國家標準出臺的主要爭論點在于國標具體內容,是否要公布配方比例,冠名油種占比多少才可以成為冠名調和油等熱點問題。

  “本來據(jù)說去年年底時,關于食用調和油的國標就會有結果出來,但是后來由于檢測方法的問題,使得國標再度被擱置,目前始終沒有標準化的方法來確定調和油中各個油的比例,所以到后來關于國標,行業(yè)協(xié)會那邊也沒什么消息了。”國內一家大型糧油企業(yè)人士告訴記者。

  由于第三方權威檢測方法的缺失,讓調和油的國標缺乏一個至關重要的技術支撐。該人士稱,目前的技術下,只有調和油中成分在15%以上的油類才能比較準確的測定出來,但是很多調和油中的成分都是8~9種油,一些油的比例不到1%,而成分在5%以下就很難在機器中測定出來了。由于技術的空白,使得調和油的檢測方法無法普遍運用于目前的調和油產品。

  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副會長、江南大學教授王興國也表示:調和油的檢測是非常困難的,“油加油就是神仙都發(fā)愁”。為什么食用調和油新國家標準沒有出來?主要原因就是檢測方法。

  據(jù)了解,中國糧油行業(yè)協(xié)會正聯(lián)合全國糧油標準化委員會一起在研究檢測方法,這方面的牽頭人為全國糧油標準化委員會油脂工作組組長、武漢工業(yè)學院何東平教授。王興國表示,“以后如果能夠變成國家標準,這樣對于調和油的市場監(jiān)管,有很好的作用”。

  王慶榮表示:關于檢驗方法的問題,從現(xiàn)在來看有一定局限性,原因是:第一,要求調和油的油種不能太多,現(xiàn)在三油種,檢驗是沒有問題;第二,油種的每一種油種含量不能太低。何東平教授領導的課題組給他們的建議是:第一,油種最好不超過五種油,第二,每一種油種成分最好不低于5%。

  小常識:

  1、基礎型調和油主要是以大豆油、菜籽油為主要基質油,然后添加玉米油、葵花籽油、亞麻籽油等其中一種或者多種。金龍魚、福臨門、匯福糧油、多力、中儲糧金鼎都推出該類食用調和油,該類調和油由于使用的都是相對大宗油種,因此價格相對便宜,一般是超市零售價格一桶在60元左右/5L。

  2、特色調和油,比如花生香調和油、花生原香型調和油、濃香花生調和油、芝麻香調和油、橄欖原香調和油等等,這類調和油基礎油種仍然為轉基因大豆油、轉基因菜籽油,但是由于花生油、芝麻油的含量比稍微提高一些,因此得以冠名。相較于基礎型調和油價格相對提高幾元到十元不等。

  食品中的“氫化油” :危險而隱秘的存在

  近段時間,劉小姐在購買食品上所花費的時間正變得越來越長。她告訴記者,她需要仔細辨別哪些食品是安全可靠的——即不含有氫化油的添加成分。

  氫化油,又叫植物奶油、植物黃油、植脂末、代可可脂、起酥油、麥淇淋等。目前,該物質在面包、奶酪、人造奶油、蛋糕和餅干等食品焙烤領域廣泛使用。

  就在一個月前,劉小姐與一位在海外的親戚聊天中得知,很多發(fā)達國家早已禁止了氫化植物油進入本國食品市場。因為現(xiàn)成很多證據(jù)顯示,氫化油正對人類健康造成潛移默化的巨大威脅。

  一些公開資料顯示,某些未能完全氫化的氫化植物油的化學結構呈反式的鍵結,會成為反式脂肪酸(下稱“TFA”)。有研究表明,膳食中的TFA每增加2%,人們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上升25%,并可能引發(fā)老年癡呆癥。

  《TIME》雜志曾經(jīng)報道,氫化植物油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是人體無法吸收消化的油脂。食用后會對肝臟產生傷害,進而破壞人體細胞膜,造成細胞的缺陷,并影響細胞未來的復制與再生。長期大量使用,可使人產生身體過早衰老的癥狀。

  但讓劉小姐頭痛的是,目前國內食品市場氫化油的形式非常多,“有些明顯一點,就直接標示為氫化植物油。但有些叫法就很隱晦,所以現(xiàn)在光看成分表就需要花上很多時間”。

  自2007年國內出臺《反式脂肪酸的檢測方法》國家標準后,我國對TFA含量在食品中的限定標準上始終裹足不前。目前除嬰幼兒配方奶粉被國家嚴令禁止使用氫化油脂外,其他食品領域的標準均處于空白狀態(tài)。有食品行業(yè)人士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或與行業(yè)利益的裹挾有關。

  市場調查:大量食品涉“氫”

  目前國內市場中究竟有多少食品、飲品的配料成分中含有氫化油?幾乎沒有公開統(tǒng)計的答案。

  10月中旬,本報記者在上海地區(qū)的世紀聯(lián)華、家樂福、迪亞天天、華聯(lián)超市等零售終端,對烘培餅干類、巧克力糖果類、奶茶咖啡等三大類上百個產品進行實地市場調查,結果并不樂觀。

  根據(jù)記者粗略統(tǒng)計,上述三大類中,幾乎半數(shù)以上的食品均含有氫化油成分,其中奶茶、咖啡伴侶以及巧克力類食品是氫化油的“重災區(qū)”。

  飲品方面,除了日本三得利、麒麟飲品出品的幾款奶茶類飲料外,其余包括天喔集團出品的炭燒鴛鴦奶茶,統(tǒng)一集團出品的阿薩姆奶茶、雅哈奶茶,雀巢公司出品的原味咖啡、卡布奇諾咖啡以及咖啡伴侶,卡夫公司出品的麥斯威爾速溶咖啡,聯(lián)合利華出品的立頓奶茶,還有摩卡公司出品的摩卡皇家奶茶、摩卡咖啡,以及浙江香飄飄奶茶等知名品牌均含有植脂末和氫化植物油。

  “比如,很多人以為咖啡伴侶里面有奶粉,實際上那是植脂末(又稱奶精,以氫化油、酪蛋白為主要原料)冒充的,一滴奶都沒有!币晃皇称窐I(yè)內人士說。

  在巧克力制品方面,記者發(fā)現(xiàn)市場呈現(xiàn)出兩組鮮明的對比。一類是外資品牌高端巧克力產品如費列羅、瑪氏公司旗下的德芙、士力架、MMS巧克力豆,以及美國好時巧克力,其原料使用是可可脂和可可漿。

  一類是售價低廉的一些國產巧克力以及外資中低端產品,使用的均是含氫化油成分的代可可脂原料。比如國產麥麗素,上好佳可可甜心,雀巢公司出品的巧克力威化餅干,以及卡夫公司出品的吉百利巧克力、趣多多餅干等。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卡夫公司旗下產品,奧利奧使用的卻是可可粉。而在兩者售價上,奧利奧單包餅干零售價格比趣多多要貴出1元以上。

  在烘焙及其他休閑食品方面,記者發(fā)現(xiàn)除售價高昂的進口丹麥藍罐曲奇所用原料為牛油、黃油外,多數(shù)

  品牌產品使用的原料中均有含氫化油成分的人造奶油和起酥油。

  這些知名涉“氫”產品包括嘉頓特脆餅干、旺旺煎餅、樂天蛋黃派,日本格力高集團旗下百利滋餅干棒、奇蒂芝士餅干同時含有代可可脂、人造奶油和起酥油。而韓國好麗友公司旗下的巧克力派和Q蒂蛋糕中分別含有起酥油和代可可脂,好麗友另一款暢銷產品“薯愿”中則含有氫化植物油。

  值得一提的是,占統(tǒng)一方便面業(yè)務銷售量50%以上的老壇酸菜方便面中,也含有植脂末和氫化植物油成分,其零售價為3.4元/碗;形成比較的是,同樣是統(tǒng)一出品的高端方便面“湯達人”使用的卻是食用豬油和精煉植物油,兩者成分判然有別,而后者的零售價高達7.5元/碗。

  國標難產:專家組報告認為暫無必要

  盡管食品安全已經(jīng)被各級政府視為百姓民生的頭號議程,但一直以來,氫化油在中國食品業(yè)界大行其道卻始終無人監(jiān)管的怪狀,讓一些人感到不解。

  世界衛(wèi)生組織很早就建議各國對TFA加強監(jiān)管:每日每人攝入量不要超過總能量的1%,即大約每天不超過2克。

  早在2007年,由浙江省杭州市質檢院起草的《反式脂肪酸的檢測方法》國家標準就已經(jīng)通過了專家評審。當時輿論認為,該標準的出臺,為今后我國制定出臺有關TFA的強制性含量標準提供了技術支撐。

  但是時隔6年,TFA的相關標準卻至今遲遲未能出臺。目前,國內僅在嬰幼兒配方奶粉及食品中對TFA做出強制限定。此前,衛(wèi)生部發(fā)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GB10765-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GB10767-2010)中明確規(guī)定了“原料不應使用氫化油脂”,同時還規(guī)定產品中“反式脂肪酸最高含量應小于總脂肪酸的3%”。

  2010年,央視《經(jīng)濟半小時》欄目對氫化油的標準管理提出異議,引發(fā)巨大社會反響。但當時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表示,之所以沒有出臺有關監(jiān)管規(guī)定,是因為我國還沒有完成對TFA現(xiàn)狀的評估。

  當時有消息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負責全國有關食品風險、對健康危害進行評估工作的機構。2010年,該機構將TFA的評估列入了工作計劃。

  2013年,該專家委員會完成評估工作,并編制了《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報告》。報告稱,總體上我國大城市居民TFA供能比僅為0.34%,遠低于WHO的建議值(<1%)。

  江南大學農產品加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興國教授是該報告專家組中的成員之一。他告訴本報記者:“食品安全評估的結果顯示,國人總體攝入量不高,所以暫時沒有必要對TFA設立國家標準!

  如此,消費者便可高枕無憂了嗎?記者在仔細查看了該份報告后發(fā)現(xiàn),情況并不像想象中那么樂觀。

  根據(jù)報告中實驗數(shù)據(jù)的記載,研究組對北京和廣州的682份烘焙食品樣本進行檢測,均值在0.41g/100g,但是最大值達到8.64g/100g,這意味著只要消費者吃上部分烘焙食品100克,其TFA攝入量就高達8.64克,超出世界衛(wèi)生組織給出標準的4倍之多!

  而報告中的另一些檢測數(shù)據(jù)則更觸目驚心,如威化餅干中發(fā)現(xiàn)TFA最大值為7.03g/100g,夾心餅干最大值為6.11g/100g,糕點的最大值為8.64g/100g。

  在262份乳制品檢測中,均值雖然為0.83g/100g,但最大值也達到10.34g/100g。

  在135份巧克力樣本中,盡管均值只有0.89g/100g,但是有產品最大值TFA達到15.6g/100g!研究專家解讀稱,主要是因為巧克力中使用TFA含量非常高的原料——代可可脂,樣本顯示,含有代可可脂原料的巧克力TFA在9g/100g以上。

  專家組在結論中表示:本次專項檢測發(fā)現(xiàn),威化餅干、夾心餅干、派等烘焙食品中TFA含量較高……建議食品工業(yè)界進一步減少TFA含量較高的氫化油脂在烘焙食品中的應用。某些代可可脂巧克力的TFA含量高達10g/100g以上,對此類食品應加強監(jiān)管。

  追根溯源:鐘情氫化油的秘密

  歷史資料顯示,氫化油誕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當時很多國家農業(yè)受到打擊,用來做糕點的動物油脂供應不足。美國的科學家利用氫化技術,讓植物油具備動物油脂的功能,用以代替當時價格較高的動物油。

  但是隨著物資日益豐富,為何氫化油這么多年來仍如此受食品業(yè)界的追捧呢?這讓包括劉小姐在內的消費者們大惑不解。

  北京環(huán)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告訴本報記者:“植物油是液體的,黃油是固體的,加氫處理的氫化植物油就是把液體變成固體的一個過程。做蛋糕、曲奇、冰淇淋需要做各種造型,需要固體狀態(tài),所以為了迎合大眾對食物造型的需求,店家是難以割舍氫化油的!

  一家韓國食品公司的高管曾私底下告訴記者:“氫化油的吸引很大程度上來自它的口感,蛋糕、夾心派中黏黏糊糊的口感是消費者喜歡的感覺。”

  一般來說,口感很香、脆、滑的多油食物就可能使用了部分氫化植物油,尤其是奶茶類產品,其“乳化”、“滑潤”的特性正是需要用氫化植物油才能達到。

  最后一個關鍵的因素則是,氫化油類原料的價格非常便宜。記者以原料采購商的身份分別接洽了代可可脂和天然可可脂的供應商,結果發(fā)現(xiàn),目前代可可脂一次性采購20公斤以上,市場售價僅為20元/公斤。

  而無錫一家天然可可脂供應商老板告訴記者:“天然可可脂一般都是從非洲加納等海外進口,如果你一次性購買25公斤以上,我可以給你51元/公斤的價格!

  可見,同樣是做巧克力的原料,二者成本價差達到150%。

  記者又以買家身份分別接洽了乳脂奶油和人造奶油(植物奶油)的供應商,結果發(fā)現(xiàn),1000g乳脂奶油售價為266元,而1000g植脂奶油售價僅31~35元,兩者價差近900%。“由于動物奶油成本很高,做一個小蛋糕動輒三四百,所以明知過量攝入氫化油對身體有害,但目前蛋糕店90%都是在用氫化油!倍皙{說。

  而據(jù)記者了解,歐美國家都已對氫化油做出嚴格限定。比如,2003年丹麥率先規(guī)定,市場上任何含TFA超過2%的油脂都被禁止;2007年,美國紐約所有的餐飲業(yè)停止使用含有TFA的烹飪油和起酥油;從2008年7月1日起,全紐約市所有餐飲業(yè)完全封殺含有TFA的食品。

  轉基因菜油“污染”國儲庫 “小磨香油”純度幾何?

  手工制作的小磨油脂一度在國內消費者中頗受推崇,而且被冠以“小磨香油”、“小磨菜油”等。但現(xiàn)實中,由于大量進口轉基因油脂的涌入,這些非轉基因菜油要保持純凈已經(jīng)不易。

  因目前進口轉基因菜籽油價格與國產托市菜油存在每噸1000元左右的差價,大量進口轉基因菜籽油涌入國內,企業(yè)蜂擁采購,包括眾多油菜籽托市收購委托企業(yè)。

  本報記者在四川、湖南調查發(fā)現(xiàn),不少菜籽托市收購企業(yè)行走在法律法規(guī)的邊緣地帶,大量使用進口菜油冒充國產菜油流入國儲庫。而轉基因菜籽油大量流入國儲,會造成出庫的國儲菜籽油被轉基因菜油“污染”,企業(yè)從國儲庫購買菜油而生產出的小包裝菜籽油就難以再標稱非轉基因菜油。

  另一方面,部分企業(yè)既代儲國儲油脂,自身也加工食用油。進口轉基因菜油所帶來的巨大利潤回報,必然讓一些企業(yè)鋌而走險,用混入轉基因菜油的國產菜油生產所謂的“非轉基因”小包裝菜籽油牟利。

  而眾多消費者并不具備辨別和檢測的條件,無法確定所購買的、標稱非轉基因小包裝菜油的真?zhèn)巍?/p>

  價差誘惑

  本報曾報道,四川、湖南、湖北等地部分油菜籽油托市收購委托企業(yè),利用進口的低價菜油冒充國產菜油,抵充托市收購任務后,中儲糧派出3個調查組到上述三地調查。至今已有2個多月,卻仍無任何消息。

  2013年,國家啟動油菜籽托市收購政策,油菜籽收購量為500萬噸,折合菜籽油166.7萬噸左右。但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企業(yè)向本報反映,由于每噸進口轉基因菜籽和菜油要比國產非轉基因菜籽、菜油分別便宜500元和1000元以上,不少被賦予托市收購資格的委托企業(yè),利用進口的便宜菜油冒充國產菜油上交國儲庫,從中賺取差價。

  東方艾格油脂行業(yè)分析師常桂先告訴記者,目前,國產大宗菜籽油市場價約為8820元/噸,進口轉基因菜籽油到岸后的成本價在7928元/噸,二者市場價差在900元左右。而今年國家托市收購的菜籽折油價格在10400元/噸,與進口菜油價差2400多元,這對企業(yè)來說誘惑實在很大。

  據(jù)相關部門調查,委托加工企業(yè)拿到托市指標后,直接進口菜籽和菜油,或者到市場上購買進口菜油來頂替托市收購菜籽折油量,數(shù)量大體占到托市菜籽量的一半以上。

  本報記者調查了解,在湖南、四川、湖北等地,這樣的作假已經(jīng)成為油菜籽行業(yè)的“公開秘密”。曾有未獲委托托市收購資格的企業(yè)放出風來,要舉報這類作假。

  大量進口的轉基因菜油,一部分流入正規(guī)企業(yè)用來生產小包裝食用油或者其他油脂,另一部分流入國儲庫,混入國產非轉基因菜籽油中形成“污染”。

  事實上,本報調查時發(fā)現(xiàn),獲得委托托市收購資格的企業(yè),大部分也獲得國家臨時儲備菜油的資格,一般都會有3-4個大型油脂存儲罐。大企業(yè)的存儲量有3萬-4萬噸,小一點也有2萬噸規(guī)模。在代儲國家臨儲菜籽油的同時,這些企業(yè)也在商業(yè)化經(jīng)營菜籽油,并加工小包裝食用油。如何加強監(jiān)督、確保代儲國儲油脂沒有被非法摻雜,是一個難題。

  相關監(jiān)管部門告訴本報記者,即使明知道企業(yè)作假、前往調查,但企業(yè)可能手續(xù)完備;除非對菜籽油進行轉基因檢測,否則往往查不出漏洞和破綻。

  轉基因菜油如何流入餐桌?

  2002年以前,菜籽油在我國植物油消費總量中曾位居第一,后隨著大豆、豆油進口量的增加,菜籽油消費退居次席;自2006年起,由于我國進口棕櫚油數(shù)量的增加,菜籽油成為國內消費的第三大油種。

  尤其長江流域省份,包括云南、貴州等地的消費者比較喜歡菜籽油,不僅味道香濃,從健康角度而言還比大豆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

  東方艾格油脂行業(yè)分析師常桂先告訴記者,2012年國內消費菜籽油有500萬噸,其中進口轉基因菜籽油有150萬噸,今年進口量還會有增加。

  菜籽油的用途與進口大豆油一樣,一是作為小包裝食用調和油的基質油種,其在小包裝調和油中的占比僅次于進口大豆油;二是經(jīng)過精煉作為單一油種單獨出售。

  目前國內食用調和油所使用的菜籽油大部分是進口菜籽油,價格便宜是主要的原因。上小包裝菜籽油則多以國產菜油為主,主打“非轉基因”概念,以示與轉基因菜油的區(qū)別。另外,長江領域也有不少企業(yè)生產小包裝轉基因菜籽油,價格要比非轉基因菜籽油便宜很多。

  中儲糧生產的一款金鼎小包裝食用調和油率先公布配料比例,其中進口菜籽油占41.40%,即一桶5升的調和油中,進口菜籽油的含量為2.07升。事實上,在大多數(shù)品牌調和油中,作為基質油種的菜籽油的含量都超過40%,這是轉基因菜油進入餐桌的一個重要途徑。

  另一個途徑就是摻雜進國產菜油中,冒充100%非轉基因菜籽油出售。

  不過,有業(yè)內人士表示,由于國家強制要求企業(yè)生產轉基因食用油標示油脂成分,食用油企業(yè)一般不可能冒險加入轉基因菜油。但是,部分上游托市收購企業(yè),則有可能將進口菜油混入國產菜油,消費者食用了這種“不純粹”的非轉基因菜油,這就涉及商業(yè)欺詐。

  記者發(fā)現(xiàn),目前北京市場上,川、湘等地企業(yè)生產的小包裝非轉基因菜籽油售價在75元/5L,要比大部分食用調和油一級大豆油貴10元左右。如何讓真正的國產菜籽油贏得消費者信賴,需要相關部門從上游源頭監(jiān)控。

  行業(yè)人士告訴記者,無論是國儲入庫,還是企業(yè)生產的菜籽油質量把控,最可行的是檢測菜油的芥酸水平。進口菜油的芥酸水平很低,大概只有1~2ppm,而國產菜油的芥酸含量大概為4個ppm。如果芥酸水平太低,油的來源就值得懷疑。

  健康意識覺醒?轉基因豆油隱憂迭現(xiàn)

  轉基因大豆油對中國消費者而言并不是一個陌生詞,但隨著保健意識和購買能力的日漸提高,消費者對轉基因大豆油的態(tài)度正在悄然發(fā)生轉變。

  在上海家樂福的超市里,吳阿姨正在為家人挑選購買食用油。她沒有選擇轉基因大豆油和食用調和油,而是仔細辨別了幾桶玉米油、葵花籽油,在確認標注為非轉基因食品后才放入購物車。

  “我女兒懷孕后,醫(yī)生和家里親戚都建議我們不要吃大豆油和調和油了,因為里面有轉基因的成分,對胎兒可能不太好。”吳阿姨對記者說。

  一些公開資料顯示,中國進口的大豆絕大多數(shù)為抗草甘膦的轉基因品種,這意味著其種植過程會普遍施用草甘膦。而有研究認為, 草甘膦在所有農藥中對人體健康危害居第三,它可使豆科植物產生一種植物雌激素,動物食用后會替代體內激素而破壞生殖系統(tǒng)。

  “但是,目前中國每年對轉基因大豆的進口量與日俱增,而且由于中國規(guī)定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只能用作加工原料,因此這些轉基因大豆基本都是用于榨油和生產豆粕飼料。”東方艾格農業(yè)分析師馬文峰告訴本報記者。

  論辯曠日持久

  根據(jù)觀察,自轉基因食品進入中國以來,社會輿論幾乎每年都會進行一次大的質疑和討論。盡管一些權威專家公開支持包括轉基因大豆油在內的食品,但是民間仍存有巨大的疑問。

  騰訊網(wǎng)曾組織的一個轉基因食品網(wǎng)絡調查顯示:共有超過25萬人投票,89%的人認為轉基因食品不安全,94%的人反對轉基因糧食在中國商業(yè)化種植。這讓少數(shù)專家支持轉基因的論調變得十分蒼白。

  什么是轉基因?簡單說,轉基因是一種打破物種界限的技術,與傳統(tǒng)的雜交育種方式截然不同,轉基因技術能將某個基因從生物中分離出來,再植入另一種完全不同的生物體內。

  國際公益組織綠色和平多次對中國轉基因現(xiàn)狀做出調查。其農業(yè)轉基因項目負責人俞江麗曾向記者表示,目前轉基因技術在發(fā)展過程中并不成熟,生物安全相對的研究也只是剛剛起步,轉基因大豆對人體的影響還未有定論。而國外有一些研究資料表明,轉基因大豆作為食品進入市場可能會對人體產生某種毒理作用或過敏反應。

  美國倫理和毒性中心的實驗報告指出,與一般大豆相比,孟山都公司的抗除草劑轉基因大豆中,防癌成分的異黃酮有明顯減少。根據(jù)目前的科學研究表明,長期食用轉基因食物可能引發(fā)過敏反應,還可能影響肝腎功能。

  就在今年6月,黑龍江省大豆協(xié)會一份與腫瘤高度相關的分析報告又引發(fā)一場轉基因激辯。

  《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每年新發(fā)癌癥病例約350萬,因癌癥死亡約250萬。全國每天有8550人成為癌癥患者,平均每1分鐘就有6人被確診為癌癥,每7到8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癥,癌癥發(fā)病呈年輕化趨勢。

  黑龍江省大豆協(xié)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說,“我依據(jù)自身在糧食行業(yè)20年的工作經(jīng)歷,卻發(fā)現(xiàn)致癌原因可能與轉基因大豆油消費有極大相關性。”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舉辦的一次媒體開放日活動上表示,我國進口轉基因大豆是事實,我國癌癥高發(fā)也是事實,但把這兩件事結合到一起毫無根據(jù)。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jù)證明轉基因食品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在雙方意見膠著的同時,記者注意到,由全球115個國家、250個消費者組織組建的國際消費者聯(lián)會強調:“現(xiàn)在沒有一個政府或聯(lián)合國組織會聲稱轉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

  價格吸引VS健康意識

  中國對轉基因大豆的結緣始于1997年。1996年美國本土批準種植轉基因大豆,一年之后,中國實施進口,當年進口大豆288萬噸,其中從美國進口237萬噸,大部分是轉基因大豆,其余從巴西進口。2003年突破了千萬噸大關,達到1100萬噸。由于市場需求旺盛,國內大豆又不能滿足需要,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我國進口大豆分別為4255萬噸、5480萬噸、5183萬噸、5838萬噸。

  馬文峰說,按照這個增長速度,2013年轉基因大豆的進口量基本會超過6300萬噸。

  中國為何如此青睞轉基因大豆?俞江麗說:“價格低廉和出油率較高,是中國青睞進口轉基因大豆的原因,轉基因大豆在我國的食用比例可占到70%以上。”

  今年6月,農業(yè)部因批準巴西、阿根廷的3種轉基因大豆進口再次引發(fā)熱議。背后的其中一個現(xiàn)實原因則是:國產大豆產量低,出油率低,種植人力成本高,國家每年補貼數(shù)百億元也擋不住萎縮的趨勢。

  事實上,按現(xiàn)有的品種和技術水平來測算,覆蓋我國每年超過5000萬噸的進口大豆需求,需要4億多畝的耕地種植,但我國并沒有這么多的后備耕地資源。且目前中國的主要耕地作物為玉米、小麥和水稻。

  此前,有統(tǒng)計顯示,批發(fā)市場銷售的大豆油中,轉基因大豆油大約占據(jù)90%以上的市場份額。一桶5升裝的轉基因大豆油,相比非轉基因大豆油的價格大約便宜10元,但在批發(fā)環(huán)節(jié)上,非轉基因大豆油因為貴,沒人買,也不好賣。

  但是這種情況正在悄然發(fā)生改變,上海郊區(qū)的一家糧油批發(fā)商告訴記者,現(xiàn)在人們的健康意識變得越來越高,“明顯感覺到選擇轉基因大豆油的人數(shù)在減少!

  根據(jù)英國反轉基因網(wǎng)站GMwatch等今年4月21日的報道稱,巴西大豆生產者協(xié)會主席Glauber Silveira和參議員 Blairo Maggi訪問了中國并與中國政府官員會談,中國政府表示“即使花更多的錢”也會優(yōu)先進口非轉基因大豆來滿足龐大人口的需求。巴西代表們于是告訴中國方面:本年度內巴西將提供1000萬噸非轉基因大豆給中國市場。

最近訪問股

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熱門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