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用更名為上汽通用,對上汽集團有正面宣傳作用,但是對上汽自主品牌本身的品牌價值提升、市場銷量的提升則沒有太大作用
法治周末記者 馬金順
在更名的消息被討論了大半年之后,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集團)旗下兩家合資公司更名的消息終于以一紙通知函落定。
日前,有消息稱,6月12日,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通用)發布其名稱變更通知函稱:“因公司業務發展需要,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及其子/分公司將對其公司名稱進行變更”,而變更后的公司名稱為“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通用),新公司名稱的啟用日期為2015年7月1日。
“在正式更名之前,我們是不對外公布信息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名稱是要變的,只是目前我們還沒有拿到更多信息,也不便多說。”上海通用相關負責人向法治周末記者證實了上述消息。
不過,法治周末記者發現,雖然上汽集團官方網站企業名錄中仍然顯示“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但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業注冊登記信息中已經變身為“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
更名折騰由來已久
事實上,關于上汽集團旗下合資公司名稱變更折騰由來已久。
半年前,就有多方消息爆料,部分由“上海”二字開頭的上汽合資公司,將更名以“上汽”二字開頭。例如,上海大眾更名為上汽大眾,上海通用更名為上汽通用。不過,該消息得到了上汽集團官方的否定,上海通用也表示,“尚未受到上級通知,該消息是否屬實仍需進一步核實”,以致這一消息還曾被媒體解讀為“假新聞”。
就在外界以為上海通用、上海大眾等更名事件將不了了之的時候,6月12日,上海通用發給相關供應商的公司名稱變更通知函被多家媒體曝光。通知函顯示:“我公司名稱將自2015年7月1日起進行如附件一所述的變更,公司名稱變更后除銀行賬戶戶名作相應調整外,我公司的注冊地址、營業地址、組織機構代碼號、納稅人識別號、海關十位數公司編碼、銀行賬號、聯系方式等信息均保持不變,自2015年7月1日起我公司將啟用變更后的公司名稱對外簽署合同、協議及其他法律文件。”
“這個消息還沒有對外,但是我們已經通知了供應商和經銷商。”上海通用一名內部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7月開始,新出廠的車輛Logo雖然都不用更換,但車輛尾標上的“上海通用”也將變為“上汽通用”。此外,上海通用汽車公司的Logo也將發生變化。
上海通用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更名后,經銷商的合同需要更改,我們不可能更名當天才通知經銷商的。
今年年初,就有報道稱,上汽集團提出將旗下兩大合資品牌名稱中“上海”變更為“上汽”,為什么拖了半年之久才通知經銷商,甚至部分品牌相關負責人至今仍表示尚未接到相關通知?
知名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勇向法治周末記者分析說:“上市公司要變更公司名稱,需要遵守嚴格的程序,比如股東的認可、工商注冊、變更信息發布的程序等,而不是有意去隱瞞什么。”
汽車評論員王概也認為,任何企業對于更名事件,必然會有一些反復的討論,比如更名后將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是好還是壞等,這也需要公司高層的左右權衡,是需要時間的。
與廣州本田等更名如出一轍
其實,車企更名在國內也有先例。
早在2008年,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汽集團)宣布將旗下兩個子公司“廣州豐田”和“廣州本田”同時更名為“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對于更名的原因,時任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姚一鳴表示,公司新名稱不僅體現了合資雙方的品牌和名稱,更實現了企業品牌與渠道品牌的統一,同時,更名后企業擺脫了地域概念的限制,將以更國際化的視野來參與全球汽車業的競爭。
那么,上海通用更名又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呢?
上汽集團婉拒了法治周末記者的采訪,“這件事情由上海通用來對外公布相關信息,您可以向他們咨詢”。
隨后,法治周末記者致電上海通用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稱,“之前廣州本田不是也改為廣汽本田了嗎?我們是上汽集團和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的合資公司,也許是為了突出兩個合資公司的地位,所以才進行了變更”。
張志勇向法治周末記者分析說:“上海通用更名的行為可以說是順應現代合資公司企業名稱的潮流,比如早期的廣州本田等后來也更名為廣汽本田,可能是為了突出中方生產企業。上海通用的這次更名行為應該說和廣州本田等更名為廣汽本田等如出一轍。它們的意義應該是完全一樣的,基本都是希望能夠在企業的產品中體現出中方汽車企業的存在。”
“說到‘上海通用’,消費者可能更多的認為是‘通用品牌’‘通用汽車’,反而忽略了中方企業的存在。通過改名,就可以讓中方的汽車企業能夠獲得市場的更多認可,最起碼提升其知名度。”張志勇進一步解釋說。
王概也表示,說起上海通用,消費者的第一感覺可能就是通用在上海設立的一個公司,消費者只知道大眾、通用、本田、豐田而不知“上汽”“廣汽”。長此以往,上汽、廣汽的企業品牌就會越來越弱化。
將提升自主品牌?
業內人士認為,在國家大力發展自主品牌的大環境下,廣汽、長安、東風等大型汽車企業都在重推旗下自主品牌的發展。上汽除了在研發和技術層面給予自主品牌極大的支持,在市場層面,合資企業的更名也有助于自主品牌影響力的提升。
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前5個月,上汽集團累計銷售整車241.57萬輛。其中,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前5個月累計銷售整車分別為80.78萬輛、66.23萬輛,占到上汽集團的半壁江山。
業內普遍認為,盡管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業績一路走高,穩居乘用車企銷量前三,但消費者看到的大多是“大眾”和“通用”兩個外資品牌,“上海”更多是被看做地域象征,無法讓消費者聯想到“上汽”,這對上汽集團提升品牌影響力而言無益。
上汽乘用車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表示,上汽自主品牌旗下的新車型無論是在技術性能還是在品牌上,已經與合資品牌不相上下,有的甚至優于合資品牌。而唯一的短板在于,上汽自主品牌是一個僅有不足10年的新生品牌,因此在品牌口碑和知名度上輸于合資品牌。
因此,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認為,在當下兩個合資公司已經穩居國內乘用車市場排行前三的位置的同時,發展自主品牌,并最終提升上汽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已經成為集團的當務之急。
早在2014年8月中旬,履新上汽集團董事長僅有百余日的陳虹就表示:“上汽要成為一家全球布局、跨國經營、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世界著名汽車公司。”
不過,在張志勇看來,上海通用更名為上汽通用,存在有對上汽集團的正面宣傳作用,但是對上汽自主品牌本身的品牌價值提升、市場銷量的提升則沒有太大作用,反過來講,也不可能降低通用的品牌形象。
“上汽希望借由更名來提升品牌的意愿從某種程度上只能是從‘名’上獲得一種存在感,因為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名稱的變更并不是他們所關注的重點,他們只關注是大眾還是通用。”張志勇說。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表示,合作的核心是合同,沒有改變合同,就沒有改變合作關系,因此,上海通用更名為上汽通用,對上汽集團并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要獲得認同感,上汽還是應該扎扎實實做好自主品牌。”張志勇說。(來源:法治周末)
名稱 | 最新價 | 漲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