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國務院國資委[微博]新聞中心主辦的首屆國企改革發展前沿論壇于2014年12月27日-28日在廣州舉行,此次論壇主題為“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國有企業:新常態、新方向、新責任”。安徽工業大學商學院執行院長洪功翔在發言時表示,根據研究表明,在競爭性領域,國企與民企面對的市場環境基本相同,無論從財務效率指標還是技術效率指標上看,國有上市公司和民營上市公司的效率不存在差異。
以下是文字實錄:
洪功翔:企業的效率問題是一個根本問題。廣州市國資委[微博]介紹了廣州國有企業的發展,在改革中發展壯大。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國有企業績效的改善來源于壟斷,我們來看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認為國有企業包含兩種效率損失,一種是國有企業本身的效率損失,另一種是因國有企業的效率損失而拖累了民營企業的發展進度,從而對整個經濟體構成“增長拖累”。
除了這篇文章,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報告,就是《國有企業的性質、表現與改革》認為,國有企業表現出來的績效并非其真實績效,如果扣除國有企業在土地、融資和資源等方面獲得的各種財政補貼后,2001~2009年,國有企業并沒有盈利,平均的真實凈資產收益率為-6.2%。
這篇文章提出,國有資本在營利性領域繼續存在,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競爭的充分性與公平性——以及社會正義構成嚴重的威脅和損害,因此要修改《憲法》,刪除“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內容,國企必須從營利性領域, 而不單是從競爭性領域中退出。大家看到了國有企業低效率,對基本經濟制度來說無疑是釜底抽薪。
特別是,受新自由主義影響,有部分學者和民眾對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不以為然,對“國有企業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視而不見。任此種“話語”傳播、擴散,無疑會動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和根基,我們不能不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不改革沒有出路,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方向和道路,“中國是一個大國,不能出現顛覆性錯誤”。因此,我們必須要通過實證研究來回答國有企業效率的高低。
要解決怎么國有企業效率衡量的問題,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國有企業效率測度指標的選擇。國有企業也是企業,所以財務效率與技術效率同樣適合。第二,是國有企業效率的縱向比較。即引入時間序列,考察國有企業效率的動態變化。第三,是國有企業效率的橫向比較。即與非國有企業相比,其效率的高低。這個很重要。因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把國有企業與非國有企業效率進行比較,要回答國有企業效率的高低,進行橫向比較。
在討論橫向比較的時候有這么幾個問題需要考慮,1、選取的樣本應該是可比的。也就是要考慮到同處于相同的領域、相同的行業、相同的區域。如壟斷的國企與競爭性的民企是不可比的,不同行業的國企與民企、不同地區的國企與民企,也無法比較。要解決合理性的問題。
2、考慮到影響企業利潤水平的相關因素。(1)企業的工資水平。(2)保險福利水平。(3)勞動環境保護。 (4)就業水平。 (5)稅負負擔。 (6)利息支出。(7)政府補貼多少等。 應該考慮到相關的因素。3、考慮企業的宏觀效率。
國有企業效率評價的實證研究。(一)樣本選取,本文以同處于競爭性領域的國有與民營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所有的數據均來自滬、深兩市公布的2002-2009年度上市公司年報。最終選取了傳播與文化、電子、房地產、紡織服裝皮毛、機械設備儀表、建筑業、木材家具、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制造業、社會服務業、食品飲料、信息技術、醫藥生物制品、造紙印刷和綜合類等16個競爭性行業。
根據上市公司的最終控制人屬性,我們把上市公司分為國有上市公司(簡稱國有企業)和民營上市公司(簡稱民營企業)兩類。共收集了4144個樣本。首先解決樣本的需求問題。(二)指標選擇,1、財務效率:我們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報告數據為基礎,從經營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上考察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效率的高低 。(三)實證結果,無論是財務效率指標,還是技術效率指標,國有和民營上市公司的效率不存在差異。
我們還要對研究結果進一步分析,雖然實證分析表明,無論是財務效率,還是技術效率,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均不存在差異。但如果國有企業比民營企業獲得了更多的政府補貼,則這個研究結論仍然不能說明問題。
所以,我們還需要對實證結果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看看國有企業是否存在軟預算約束,即國有企業是否比民營企業獲得了更多的財政補貼。我們在這里也采用了兩個指標,我們分析發現,從競爭性領域看,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均不存在預算軟約束問題,因此,我們可以認定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競爭環境是基本相同的。這時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效率比較是具有可比性的,也是真實的。這是我們對研究結果的進一步分析。
國有企業效率改善的理論探索。改革效應,對國有企業進行了現代企業制度改造。作為現代企業制度,他是目前最新的企業制度,在公司企業制度上在現代企業制度上,再要進行企業制度創新。要把國有企業推向市場,它需要一個適應期、過渡期。
退出效應,2003年—2011年,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數由2003年的34280家,減少到2011年的17052家。競爭效應,市場競爭以外在壓力機制作用于國有企業,迫使企業各方持續努力,不敢懈怠。
結論與建議,1、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效率無差異的實證分析是可信的。2、無論是“國有企業低效率論”、“國有企業雙重效率損失”論,還是“國有企業利潤為負論”,無非是在為“國退民進”提供理論依據。包括我們國有企業的企業家,也希望國有企業,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的公有資產管理部門,一定要有信心。
3、要在增強國有企業活力與競爭力、控制力與影響力上多做文章。如果經營不善就要被淘汰,監管改革開放20世紀以來,并不能夠保證他就能夠保持比較好的效應。4、增強國有企業活力與競爭力要建立對全員的激勵約束機制。我們忽視了對群體的經濟部署,我們在基層發現,所以我們強調對群體優勢,包括國有企業。5、要為多種所有制經濟發共同發展創造平等的競爭環境。對國有企業來說,解決競爭環境。遇到了很多民營企業違標等等,勞動保障等等。
我的發言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