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宗
由于撰寫網帖嚴詞攻擊金龍魚食用油,北京一家營銷公司的策劃總監郭成林因涉嫌損害商譽罪被深圳警方逮捕。案件已經在6月3日開庭,而值得注意的是起訴書中首次出現了“魯花”的身影,郭成林所在的公司竟是在給另一家食用油巨頭魯花服務的。(《廣州日報》6月8日)
正如去年“蒙牛誹謗門”中,蒙牛與當事公關公司所作的那樣,魯花集團及郭成林供職的北京贊伯營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都做出了“劃清界限”的舉動。一場商業競爭中的惡意誹謗行為再次被定義為“個人性質”。作為一個大城市里的打工者,郭成林“無私”充當了活雷鋒,冒著巨大的法律風險發帖點名攻擊一家素不相干的食用油企業“禍國殃民”。
商業有道,商業亦有術,道與術本該是相輔相成的。不幸的是,中國一些企業卻患上了嘴上談道、背地弄術的精神分裂癥。嘴上說“大勝靠德”,背后卻磨刀霍霍向對手,精力不是花在產品本身上,而是花在整垮對手上。開口是時髦的“共贏”,轉身是無所顧忌的陷害。所謂的“整合營銷”,變成了整合多種渠道互相誹謗,各種聳人聽聞的故事唬得老百姓戰戰兢兢。這種自以為能毀掉對手品牌信譽的做法,殊不知毀掉的是整個行業的信譽,最終也會害了自己。
本次事件中,惡意網絡公關行為再次現形,亦暴露出公關行業規范和約束機制的缺失。目前公關行業的魚龍混雜已是事實,網絡公關更是亂象叢生。據統計,目前注冊的正規網絡公關公司超過1000家,而僅有一個網站或博客的作坊式公司則以萬計,從業人員以數萬計。這類人員素質往往參差不齊,略懂某個產業的大致流程,文筆通順,能講清一個故事,會套用“無恥”、“黑心”、“賣國”等字眼即可上手。開機即算上班,關機即算下班的低成本運行方式讓其有恃無恐,甘愿為一些別有用心的公司充當打手。
這類公關公司的存在,一方面了擾亂正常的經濟秩序,另一方面也正在動搖互聯網健康發展的根基。作為一個虛擬世界,互聯網存在的根本在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我相信千里之外的你沒有商業目的,沒有私利,所以我相信你上傳的一張圖片,講述的一個事件——正是這種基本信任的存在,才使互聯網世界成為一個人人是創作者、人人是參與者的互動世界。如果每看到一張圖片,每讀到一條帖子,人們都要去懷疑和揣測其是否是公關行為,那么互聯網將失去其活力,其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的監督作用更將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