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訪問■本報記者周子勛
個稅改革向社會征求意見階段已結束。據悉,意見主要集中三個方面: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即起征點?該不該進一步提高,稅率結構是否應該進一步調整,以及個稅能否承擔調節收入分配的職責。
在當下稅負較重的情況下,個稅改革被視為是進行結構性減稅的一個重要環節。而由于中國的個人收入所得稅只占總稅收的6.6%,中國人的稅負主要是由間接稅構成,也就是增值稅、消費稅、關稅、營業稅、土地稅、資源稅等。所以,中國要減輕稅負,應該從哪里開始?個稅本身又如何改革?這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近日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就個稅免征額調整而言,主要是完善稅收機制,應建立每年進行動態調整的機制。但個稅改革并非只是免征額的問題,它涉及內容很多,需要整體規劃。
中國經濟時報:你如何看待超過23萬條的網絡意見?
華生:客觀地說,這不能說明什么問題,因為這跟征求意見的方式和回應的對象是有關系的,中國13億人,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的數據,工薪收入者3億人,那23萬人在這3億人當中的比例就很低,不到千分之一。事實上,低收入者,比如農民工根本就不上網,他們并沒有表達意見,所以這個分量是值得斟酌的。它可能比較集中反映了跟自己關系密切的白領、公務員、事業單位員工這一部分群體,因為此次受惠的就是工薪在4000元到2萬元這一部分人,這一部分人應該是我國有話語權的階層。
此外,同樣一個方案怎么問,會得出不一樣的結果。比如這次財政部測算,個稅調整減收1200億元。如果你提出兩個方案,一個是所有工薪收入者平分,一個人400元;另一個是大部分人不給,只給中等收入這些人,這樣征求來的意見會怎么樣?我估計肯定所有的人都說應該平分,包括那些中等收入的受益者也不好意思說不分。所以征求意見的方式,就是說你用什么問題去問,得出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F在的問法,大家都說免征額提得還不夠。
中國經濟時報:那您認為什么樣的方案比較合理呢?
華生:我認為,免征額調整本來不是件大事,國際上都有慣例,就是動態掛鉤,這是一勞永逸的方案。你不能過幾年就來炒作這個事情,這是不對的。你看其他國家誰為這個事情花時間了,沒有。人家動態微調,每年微調。比如英國,每年公布財政預算的時候,基本上都會公布今年的免征額變成多少了,比如去年3500,今年變成3800,這是一個很普通很正常的事情。沒有像中國這樣說免征額到底幾千合適,這是有點荒唐的事情。要知道美國是多少呀?美國的人均收入是我們的10倍,但是免征額才折合人民幣4000元出頭。所以這個免征額從一開始提出問題的方式就有問題。
中國經濟時報:財政部曾表示,上調免征額是對所有人的減稅。對此,您如何看這個問題?
華生:如果上調免征額的目的是為了減稅,那么,第一,減稅的量是多少?第二,減給誰?不可否認,現在調節收入差距,要么降低總體負擔,要么調節收入差距。而調節收入差距,要么是抑高,要么是提低?扇缃,上調免征額受益的是中等收入者,低收入者根本就沒動,而高收入者基本上是抵消了。因此單純上調免征額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減稅的錢是全體勞動者交來的稅,你把全體人交來的稅只給一部分人,低收入者就受到了損害,這就造成了人的心理不平衡。人最重要的是相對收入感,你看現在誰的收入比30年前低啊,都提高了,為什么不滿意?不滿意是相對收入差距。所以我覺得,個稅調整就是要把目的搞清楚。
一般來說,稅制改革的目的有以下幾個:一是減輕稅收負擔,二是為了縮小收入差距,三是為了使得稅收結構合理化,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個稅就不是減稅的重點。因為我們的個稅占的比例最低,只占6%。而其他國家的個稅比重都比較高,占30%—40%。如果我們要使得稅收結構合理化,那主要是應該減商品稅、增值稅這一類的?梢娨晃短岣呙庹黝~,上面三個目標都達不到。
除了以上三種,另一目標就是要完善稅收機制,就是說將原來行政性幾年調一次的辦法,改變成動態科學的辦法,建立一個動態調整的機制。
顯然,我們從這四個方面來看,都沒靠上。所以一味去炒作免征額提高并不符合稅制改革的方向。
中國經濟時報:當前,我國稅制存在哪些問題呢?
華生:我認為,主要有兩大方面的問題:第一,總稅負偏高,主要是非稅收入高。如果是要減總稅負,那么我們要分析我們的總稅負高在哪?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財政。我國財政收入總共才8萬多億,其中稅收才7萬多億,而稅外收入僅土地財政就2.7萬億,還有各種政府的收費,這些都占很大比例。在稅收當中是商品類稅占的比重太大,占到80%-90%,人家一般都在30%-40%。除了這個,宏觀稅負里面還包括社保,我們的社保繳費比重也在世界前列,特別是住房公積金,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沒有這個。其實,沒房子的人才搞住房公積金,有房子的人根本不搞這個,而且大量的外地人繳納了這個稅收之后,買不了房根本用不了,而且這個稅率太高,達12%,個人、企業造成很大的負擔。所以如果要減宏觀稅負的話,先減不規范的非稅收入。但是我們應該有頂層設計,F在大家不滿意的就是房價太高,房價高跟土地出讓金的關系很大。所以我說中國房地產幾大怪中就有政府改行把地賣。實際上,清理宏觀稅負的核心就是要清理非稅收收入,也就是說,必須從大頭開始,即土地財政收入和社保繳費的比重。
第二,在個稅當中偏重于工薪,而放過了資本和財產收入,以及隱性收入,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比如現在倒房子,基本上不交什么所得稅。名義上是按照個人所得的20%收,這個本身就已經很低了,因為工薪是累進到45%,這20%其實也沒交,說找不到購買發票,可按照交易額的1%征收,這個就降的太多了。而1%以后,還有大量的搞陰陽合同,全是假合同,明明是200萬元成交的寫成40萬元成交,這樣1%又沒了。你這么搞下去,那當然所有的人都去炒房子了。在全國人大征求意見的時候,我當場就問有關部門,這個陰陽合同全國滿天飛,全世界都知道,你們就不知道嗎?你們為什么就沒措施,整天就只盯人家工薪的稅呢?
中國經濟時報:我國個稅改革過程中到底存在什么分歧?
華生:從學界來說,如果說要清理非稅收入,增加資本和財產稅收入,以及加強對隱性收入的控制,這些大家是沒有分歧的。是不是要搞單一稅制,就是說是搞單一的低稅率以提高大家的納稅積極性,還是搞累進稅率,這算一個分歧,不過我國主張取消累進稅率的人很少。而至于所謂起征點的分歧,實際上完全是鉆牛角尖的問題。
表面上看,分歧并不是很大,但如果再深入一步,分歧就大了。就如我在此前的文章中所指出,大家都說不能老征工薪稅,因此應該對財產資本征稅?梢坏╅_始征了,矛盾就大了。比如對股票征稅,打擊的是中產階級,窮人沒啥錢去炒股票;再如對房子征稅,大家又不干了,中產階級說我們的財產主要就是房子,你還要來征稅;還有就是遺產和贈與稅,中國也是沒有的,中國人幾千年來就是這個傳統,東西都要留給孩子,留給孩子的也要征稅,大家都反對。由此可以看出,收入改革與稅制改革實際上是很深刻的,就是喊空口號的時候,大家都沒意見,真正要落實的時候,問題都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