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克魯格曼:中國信貸猛增不代表經濟反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4日 13:26  《財經網》

  世界經濟很可能在2012年以前不能“企穩”,美國需要新的刺激計劃

  【《財經網》華盛頓專稿/記者 李增新】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當地時間4月13日表示,近來信貸大幅增長依然不足以支持中國經濟已“觸底反彈”的觀點;美國經濟下滑雖已減速,但很可能步入長期衰退,未來世界經濟新增長點之謎未解。

  當日,在紐約和華盛頓特區外國記者中心同步舉行的電視發布會上,同時也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的克魯格曼稱,中國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大大提振了市場信心,對各國出臺大規模刺激計劃起了表率作用,“世界應該感謝中國”。從官方公布的數據來看,刺激計劃的效果已經開始顯現。但是,若因近來信貸猛增即判斷中國經濟“觸底反彈”則過于草率。

  中國央行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人民幣貸款新增1.89萬億元,同比多增1.61萬億元,單月新增貸款規模創歷史最高紀錄。一季度累計新增人民幣貸款4.58萬億元,同比多增3.3萬億元,接近去年全年新增4.9萬億元的規模。照此速度,4月就有望實現中國政府提出的5萬億元新增貸款的最低目標。

  “也許我是錯的,但這一‘逆轉’看起來太容易。”相對于其他新興市場,中國經濟對本次危機的沖擊更有韌性,“這是不容置疑的”。但本次危機已經充分顯示了新興市場國家“脫鉤”概念的謬誤。出口急劇下滑的形勢下,中國市場信心恢復、內需“補上”的速度如此之快,“實在超出了我的理解能力。”

  克魯格曼表示,他對全球經濟復蘇相對“悲觀”的理由在于,無法找到下一輪經濟新的增長點。他認為,近來美國的一些數據,包括零售、成屋銷售、工廠訂單和庫存等,表明美國經濟下滑正在減速,但離“觸底”相去甚遠。他以1931年美國經濟曾有趨于穩定的跡象,但最終仍被證明未能走出“大蕭條”作為例證,“我們仍然不知道‘下一只鞋’會在什么時候落下,也許是商業房地產。”

  此外,他還提醒到,由于就業的滯后效果,失業問題一般會持續至經濟衰退結束后的2-3年,并拖累消費和投資增長,放慢復蘇的步伐。這樣,美國經濟復蘇很可能要等到2011年或2012年。

  克魯格曼認為,美國目前正在犯日本當初的錯誤,即經濟刺激的力度不夠及時、規模不夠大。“美國需要第二個刺激計劃。”而對于美國赤字規模不斷飆升加大惡性通脹的風險,他表示“并不那么擔憂。”

  美國金融市場最大的問題在于,所有投資者幾乎將所有資產同時賣出,但沒有任何買家。他不認為財政部的“公私合買”計劃(PPIP)能夠促成一個“有能力、有意愿的”買方。他認為,與其“甩賣”資產,金融機構可能更愿意把“壞資產”以不現實的標價留在資產負債表上。這與美國學界的普遍擔憂大致相同。

  當日,美國發展研究中心(CAP)發布報告稱,PPIP計劃不一定能夠解決問題資產定價難題,激活市場。

  目前該計劃面臨的一大障礙是,如何與另一項旨在減少按揭貸款違約率的措施——“購房者償付能力貸款修改計劃”(HAMP)協調。在HAMP中,金融機構將由政府補貼幫助借款人降低還款額和利率,而這類“高風險”資產也適用于PPIP的“遺留貸款”項目。這就意味著,對同一筆貸款,PPIP與HAMP之間存在競爭關系。CAP建議,政府可以要求參與PPIP問題貸款項目的資產,必須在隨后進入HAMP計劃。但這又有可能損害PPIP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PPIP無論怎樣都會造成更大的道德風險,”克魯格曼建議在二者間取HAMP,舍PPIP。

  最后,對于美國金融監管改革,克魯格曼認為,“系統性風險監管機構”并不足以防止危機重演。“與其建立一個超級監管者,不如使金融機構不具備系統性風險,這也許需要回到沒有這么多金融衍生品的‘老銀行模式’。”他在回答《財經》記者提問時稱。

> 相關專題:


    新浪聲明:本文為《財經網》授權新浪財經中心(財經、科技頻道)轉載,并未授權新浪網合作伙伴轉載,如新浪網合作伙伴擅自轉載構成侵權,責任自負。
    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網友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