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 正文
劉明中
自從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十分活躍。在全國兩會期間,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記者和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恒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高敬德聊起了目前正風生水起的中國資本海外并購熱潮。高敬德就此發出強烈呼吁:要從國家層面協調實施海外并購戰略。
“我認為,首先一點,購買金融資產應該只在參與,重點在于引進金融人才。”高敬德直接切入主題,對于像中國這樣的新興經濟大國,金融業發展最缺乏的不是資金,而是人才,特別是具有國際視野和經歷的高端管理和中高級務實人才。上海按照國際慣例和人口比例,應該有100萬人從事金融行業,可現在只有20萬的金融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至于頂尖的金融人才更是稀有。“以前我國很難像西方國家那樣高薪較大規模地聘請這些人,現在正值金融危機,招聘人才可謂天賜良機。”
還有就是要把重點放在購買戰略性礦產資源上面。高敬德說,以前中國要買什么資產(資源),其價格就會暴漲。而金融危機之后,受發達國家需求萎縮的影響,曾經脫離了需求基本面的國際原材料及大宗商品價格已經出現拐點,走上了回歸之路。如石油已從最高時的147美元/桶,回落到每桶40美元以下。他建議,國家應抓住這個機遇,將在世界范圍內尋找價格合適的戰略性資源類資產作為海外并購、投資的重點。
第三就是海外并購應該購買價值鏈的上游核心設備、技術、品牌、服務以及高科技資產,現在是最佳時機。高敬德說,過去,美國人老是賣給我們飛機和黃豆,但我們想買的特種電子計算器、先進設備等高科技產品,他們卻禁止出售給我們。金融海嘯爆發后,美國以及歐洲國家急需資金救市。“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有利時機,要求美國及其盟友在出售高科技產品方面作出讓步,使我們有可能購買到一些需要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高科技產品或資產。”
同時,高敬德提醒說,現在我國十分缺乏國際并購的戰略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中國的企業必須抓緊吸納和培養這方面的人才。
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我國中央企業仍占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80%左右。因此,高敬德認為,要積極扶持民營企業“走出去”。他提出,在實際運作中,政府可以引導、組織金融企業如中投和幾大保險公司及央企各大公司等,與民營企業組成聯合體同船出海。“民營企業往往注重與標的企業進行戰略合作以提升自身價值,對短期財務收益看得相對較輕;而金融企業和央企在投資中則更注重目標企業的財務回報。這二者結合起來,可互相取長補短:既可扶持民營企業走出去,又能有效規避風險。”
現在,產業升級已經擺上了各地政府的議事日程。高敬德提出,海外并購可與地方產業升級相結合。他說,現在許多地方政府都提出“騰籠換鳥”的計劃。“這個‘鳥’就目前來說,許多優秀的‘鳥’在歐美龍頭企業手中。如果能將這次國內企業收購或參股美歐大型實體公司與地方的‘產業升級’結合起來,實現‘騰籠換鳥’的計劃,就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地方政府參與海外并購的積極性。”
“要真正把海外并購提到戰略的高度,就必須從國家政策層面進行協調。”高敬德具體解釋說,一是需精簡并放寬對跨國企業并購的復雜審批程序;二是要加大對海外并購貸款的支持力度;三是應該加強對海外并購予以產業方向性指導;四是應加強對“走出去”企業的風險保障機制;五是加強政府與被投資國政府的溝通聯系。
“要做到上述這些配套措施,需要中央政府牽頭,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工信部、商務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國安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部門參與組建‘海外并購領導協調小組’,具體負責各部門之間的政策配套及銜接問題,以加強對國內企業海外并購的總體協調和具體指導。”高敬德說,同時,海外并購還要重視利用香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