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證券時報記者孫宗勝
即將面世的創業板應該什么樣?本周六,美歐日韓等地的證券交易所負責人齊聚深圳,就創業板市場建言獻策,提供了世界其他市場上的創業板建設經驗。
據了解,創業板市場一度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蔚然成風。據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主任梁桂介紹,歐美日以色列等國家地區為了扶持創新型企業,在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創辦各種特點的股票市場,包括美國納斯達克、日本佳斯達克等,先后出現了40多個類似市場。
大浪淘沙,經歷了一輪科技股泡沫之后,納斯達克、日本佳斯達克、韓國科斯達克等市場最終脫穎而出,成為全球最成功的一批創業板市場。
美國———
創業板市場要有流動性
納斯達克已經成為這些創業板市場中對科技企業最具有吸引力的市場。納斯達克專家Eric D.Landheer介紹,他們的經驗是,成功的創業板市場必須要有多層次的市場,能夠讓不同類型的公司都能夠在資本市場上融資。
同時,創業板市場必須要有足夠的流動性,還必須要有靈活有力的資金支持機制。私募股權、創業投資機構以及各種各樣的知識性架構都必須能夠支持這種市場的流動性和透明度,這樣才能夠讓中小企業能夠在市場上進行籌資。
韓國———
從危機中成長
韓國科斯達克總裁Sung-Shin Kwak介紹了他們從應對危機中得到的教訓。眾所周知,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裂給全球股市帶來巨大沖擊,創業板市場首當其中。Sung-Shin Kwak介紹,泡沫破滅后,科斯達克很多公司破產,發生的丑聞也讓投資者失去信心。
之后科斯達克修改了規定,采取了簡化上市程序、統一國內外企業上市待遇、加強上市公司管理、嚴格管理非法交易等措施終于讓科斯達克脫胎換骨,重新成為東亞地區的重要創業板市場。
日本———
專注于尋找高新科技企業
日本的經驗則是專業化。佳斯達克總裁Takashi Tsutsui介紹,他們建設的NEO市場,注重新企業家,提供新的估值機會。這個新市場專注于尋找高新科技和研發型公司,尋找有前景的、高增長型的公司。佳斯達克希望能夠促進這種企業,能夠讓他們成長為大規模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類型的公司往往過去沒有長期的業績紀錄。因此日本NEO市場反其道而行之,鼓勵上市公司管理層在上市后,要公布管理層的三年期商業計劃,由于這些是未來的計劃,因此這個信息披露制度被成為“里程碑信息披露”制度。
同時,交易所會對商業計劃進行實時跟蹤,并不斷敦促公司披露進展。通過這種措施,日本佳斯達克允許技術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同時又為投資者提供了評估創新技術公司的材料,以盡可能的確保對高技術公司進行估值。
英國———
企業上市不需監管局審批
目前,上市難是國內公司、尤其是科技創新型企業的一大困擾。為規避繁瑣的審批程序,不少優質科技企業寧肯選擇到海外市場上市。海外專家帶來的經驗是,對企業上市制度應該更靈活。
讓不少國內投資者難以相信的是,英國AIM市場企業上市甚至不需要英國上市監管局審批,益華證券董事總經理Jim Zhang介紹,英國AIM市場成功原因之一是英國優秀的公司治理和市場環境,二是獨特的保薦人制度。據介紹,在AIM市場,小公司上市必須要有一個保薦人,并且經常是終身保薦人,同時要有12個月的運營資金并對未來作一個預測。
在此條件下,保薦人會為公司上市作準備工作,并且速度很快。從遞交招股書到正式上市,通常只需要3—6個月。Jim Zhang分析,正是這種便捷的上市以及再融資程序,使AIM市場成為受中小企業歡迎的融資市場。過去幾年AIM上市企業增長速度很快,其中2005年差不多有500多家公司上市。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