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 2007中國慈善排行榜 > 正文
發端于慈善捐助的“公益情結”,在2006年開始滲入他認為該承擔起社會責任的諸多領域,由此完成了一次由純粹的“慈善家”向“社會公益家”的轉變;而從企業家角度來看,他正由“草根浙商”向“儒商”悄然轉型。
徐益平/文
“公益絕不是簡單的捐助。”這恐怕是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在2006年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王振滔這番發乎于心的感悟,正是他這一年在公益事業上的生動總結。
如果說2006年之前,王振滔的舉動更多地集中于慈善捐助,那么到了2006年,事情開始悄然轉變:從企業內部惠及萬人的“文化普及工程”,到行業內部惠及中國鞋企的“抗辯歐盟反傾銷”,這種發端于無償捐助的“公益情結”,如同面巾紙上的一滴水,無聲而又迅捷地蔓延至他認為該承擔起社會責任的各個領域。
在浙江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期間,這位浙江商人仍不忘將自己的目光投向公益領域,身為省人大代表的王振滔提交了一份名為《建設新農村要從關愛農民工做起》的書面建議。
“像好多有責任心的人一樣,他把別人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維迎如此評價王振滔。
2006年,王振滔完成了一次由純粹“慈善家”向“社會公益家”的華麗轉身。而從企業家角度來看,他正由“草根浙商”朝“儒商”漸漸行進。
慈善捐助的“地理版圖”
進入2006年,不斷創造著財富的王振滔繼續不斷釋放著在慈善舞臺上的旺盛熱情。
“現在不少企業家擁有的財富幾輩子都花不完,為什么還要不斷地努力?我認為,對企業家來說,我們賺取的更多的財富不是屬于自己的,而是社會的,最終都要奉獻給社會,多賺錢是為了多奉獻。”2006年6月24日,王振滔在當選首屆“中華慈善大使”時說:“經常有人問我,你掙的錢已經夠多了,為什么還要那么拼命地干?我說,我不是為自己干,我是在為社會干。一直以來,我對自己的定位也是一個打工者。”
這位“打工者”的足跡幾乎遍及了大半個中國。
東部。浙江溫州。2006年8月。
40年不遇的超強臺風“桑美”使溫州蒼南遭受重創。“臺風無情,人有情”。8月14日,在市人大機關樓一樓會議室舉行的“溫州市人大常委會賑災捐款儀式”上,奧康集團為蒼南災區捐款10萬元。
9月13日,奧康集團又為蒼南災區送去6輛貨車集裝箱、價值280萬元的救災物資。同時,王振滔以個人名義為災區送去了20萬元賑災款。
中部。湖北黃岡。2006年1月1日。
在黃岡奧康商業步行街開業慶典儀式現場,王振滔斥資1000萬元設立了“黃岡奧康大學生助學專項基金”,主要用于資助黃岡市全日制本、專科家庭貧困、品學兼優的大學生完成學業。
西部。重慶地區。2006年8月。
正值溫州蒼南遭遇臺風“桑美”正面襲擊的時候,8月的重慶地區卻遭遇到了60年不遇的大旱,飲水困難、田地龜裂。自言“對此情形做不到無動于衷”的王振滔又一次伸出援助之手,他為大旱已持續一個多月的重慶地區災民送上了救濟款,用以緩解災情。
伴隨著王振滔的慈善行為,各種榮譽紛至沓來。這些榮譽比各類“富豪榜”顯然更讓王感到踏實。“我的理想就是退出財富榜,進入慈善榜。”他說,目前的捐助僅僅是一個逗號,遠不會停止,“慈善是我終身的事業,即使將來有一天我從奧康退休了,我也決不會從慈善事業中退休。”
抗辯反傾銷“不遺余力”
1月20日,“2006年度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結果揭曉,王振滔榮獲社會公益獎提名獎。王能獲此中國經濟領域的最高獎項,緣于他在2006年將抗辯歐盟反傾銷“進行到底”。
“慈善捐助等映襯了王振滔作為民營企業家的情懷,而抗辯事件表現出的則是他作為行業領袖以及民族企業家的責任心。”觀察人士認為,“在行業整體利益面前,毅然摒棄行業內部因競爭而起的恩怨,王振滔的大度和前瞻性難能可貴。”
2006年10月4日,歐盟成員國通過了對中國皮鞋征收16.5%反傾銷稅的提案,自10月6日起的未來2年內,中國輸歐皮鞋將被課以16.5%的反傾銷稅。這是中國加入WTO以來制鞋業首次遭遇歐盟反傾銷。
10月23日,浙江最大皮鞋制造商——奧康集團宣布,正式聘請有“反傾銷第一律師”之稱的蒲凌塵向歐盟一審法院提起訴訟,狀告歐盟理事會發布的征收16.5%的反傾銷稅的法規不符合歐盟的相關法律。奧康由此成為國內首家狀告歐盟的制鞋企業。
據蒲凌塵介紹,2006年12月29日,奧康的訴訟材料全部遞交到了位于布魯塞爾的歐盟法院,歐盟法院已正式受理,“之后,雙方會有兩輪答辯。訴訟總的時間預計在2年左右。”
這被稱為“中國加入WTO五年過渡期結束后的第一辯”的“中國鞋案”,注定將是一場異常艱難且曠日持久的官司。或許出于此考慮,受反傾銷影響的1200多家中國涉案企業中,只有包括奧康在內的4家提出訴訟,整個行業出現了集體沉默。
王振滔原本也有足夠的理由選擇“沉默”,因為在中國鞋出口歐盟的市場份額中,奧康鞋只占1%。“說實在話,如果為了自己,我們沒有必要去打官司”,王對記者坦言,“我們可以通過其他途經,比如在其他國家設廠,或直接貿易轉口,都可以爭取到自己在出口貿易方面的利益。”
但奧康最終第一個選擇了挺身而出,并先期投入了200萬元作為訴訟費用。“不管奧康這場官司的輸贏,對中國制鞋業來講,輸了也是贏了,贏了是更贏——如果我們贏了,歐盟也沒輸,因為他們征稅兩年;即使我們輸了,我們也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相信,歐盟不來,其他國家還會來,畢竟我們加入WTO時間比較短,對國際游戲規則不是很懂。這次哪怕輸了,下一次其他國家來,我們至少會知道該怎么做。”王振滔當時如此對外界闡述自己扛起中國制鞋企業抗訴反傾銷大旗的初衷。
“我們不是要出風頭,也不希望當烈士,我們是當先驅,是想為整個行業來做這件事情。”王振滔說,“作為一個企業家,除對自己企業負責外,對行業、對社會還有一種責任。我們要勇于承擔起這種責任。”
“通常一提到社會責任,人們就會想到:這個企業捐了多少錢,但是,一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并不僅捐款那么簡單。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家,無論是對于自己的員工、消費者、社會弱勢群體,還是對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都要有一種整體的考慮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王振滔認為,只有盡到這些責任,“企業才會更好地發展,才能形成企業家社會責任和企業發展真正意義上的互動效應,才能使企業成為真正的企業公民。”
人文關懷“潤物無聲”
僅以捐助數額來考量,王振滔已然是一位杰出的慈善家,但綜觀2006年他在公益事業上的表現,用“慈善家”來界定王振滔的“社會角色”卻并不全面——在以有形財富回報社會的同時,這位民營企業家還活躍在其認為該承擔社會責任的每一個角落,以其特有的人文關懷“潤物無聲”。
言必行,行必果——這是王振滔的座右銘。他一方面發出“關愛農民工”的呼吁,另一方面竭盡所能在旗下企業中實踐著相關舉措,甚至走在了全國前列。
2007年1月24日,奧康集團宣布與中央電視臺聯合主辦“中國首屆農民工春節晚會《春暖2007》”。據介紹,《春暖2007》將圍繞“送溫暖”主題展開,打破城鄉界限,在展現農民工淳樸善良、吃苦耐勞的品質,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將社會對農民工的關愛與回饋傳達出來,喚起全社會對農民工的重視和關愛。
“公益是一位企業家最大的財富。”1月21日,在CCTV2006年度“三農人物”頒獎現場,王振滔表示,解決好農民工問題就是民營企業最大的公益。“我把員工當客戶經營,不是員工為我打工,而是我為員工打工。”
“衡量一個企業和企業家的價值,不在于他的規模有多大、財富有多少,而在于他為社會做了多少貢獻,在于他有沒有責任心。”王在演講中說。此語一出,立刻引起了現場所有人的掌聲。
出書則是王振滔正在嘗試的另一個“傳道”途徑。1月18日,王振滔的著作《商海王道》首發。該書從奧康鮮為人知的案例故事,深入探究了企業做強做大的經營之道,提出了許多富有哲理的見地。在此之前,王還出版了一本《追求卓越》。
“希望通過我們自身的總結,能讓更多渴望成長和正在成長的中小企業受到啟發,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發展所需要的知識和智慧。”王振滔表示。
對于此書,溫州大學教授、溫州本土經濟學家馬津龍評價:“奧康的經商之道,首先是王振滔的為人之道。因此,本書不僅是企業經營的參考書,而且是人生經營的參考書。凡立志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都不能沒有王振滔那樣的大境界、責任感、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
用馬津龍的這番話,來總結王振滔在2006年一年中公益事業上的表現,也恰如其分。“他正由‘草根浙商’朝著‘儒商’行進。”馬對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