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榮高棠:堅毅的拓荒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6日 15:45 經濟觀察報

  吳圻/文

  第一個獲得奧林匹克勛章的中國人、第一位全國體育總會籌備會秘書長、第一位帶領中國奧運代表團出征的團長……幾十年來,“榮高棠”一直是中國體育界最響亮的名字,與那些耀目的運動明星不同,是他站在幕后為中國體育尤其是體育職業化發展做出的貢獻,為他贏得了顯赫的生前身后名。在中國高爾夫運動領域里,人們則公認榮高棠為“拓荒者”,甚至歐巡賽執行總監奧格雷迪也說:“每一個和歐巡賽有關系的人都獲益于榮高棠先生的遠見卓識和高瞻遠矚,他為中國高爾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84年8月,新中國第一家高爾夫球場——中山溫泉高爾夫球會開業,榮老在霍英東的邀請下,揮出了中國高爾夫第一桿,這也是他第一次在球場上接觸這項運動。沒過多久,榮老便提出了以高爾夫發展吸引外資促進

中國經濟的想法。許多年后,人們常用這件事佐證他的先見之明和魄力。

  其實早在1978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廖承志在接見日本客人時便提出,可以考慮建設高爾夫球場,為來中國投資的外商提供休閑、度假的場所。1985年中國成立高爾夫球協會的消息,一時間成為國外許多經濟和高爾夫媒體的頭條,榮老則借機將中國高爾夫不僅以體育的形式更是以商業的形式包裝出去,眾多外商被此吸引。1994年上半年,全國共開業投入使用的高爾夫球場有10個(北京朝陽廣濟堂高爾夫俱樂部是9洞的城市球場),其中除了中山溫泉和北京鄉村高爾夫俱樂部,其余8家無一例外都有日資介入。中國獲得2007-2012年職業高爾夫球

世界杯舉辦權的深圳觀瀾湖地區在建成球場前,曾因交通不便、經濟落后被稱為“西伯利亞”,但在球場成立后,投資商的紛紛介入讓一切都得到了改觀。觀瀾湖球場的成功已成為高爾夫球場帶動一方經濟發展的范例。

  1982年,高爾夫第一次被列入亞運會項目,中國在成功申辦1990年亞運會舉辦權后,也吸納高爾夫作為北京亞運會的競技項目。組建一批能夠代表中國參賽的高爾夫球運動員的需要隨之而來,當時國內球手基本上都集中在深圳和珠海的兩個球會里,榮老親自出面向球會表達了“為國參賽”的需要,并組織了亞運參賽資格考試。

  中國高爾夫球運動員第一次參加亞運會可以追溯到1986年,比賽共有48名選手參加,中國派出了中山溫泉球會的4名球手,最終鄭文根取得中國選手中的最好成績——第41名。1994年廣島亞運會上,張連偉代表中國實現了高爾夫歷史上獎牌零突破,而在上個月剛剛結束的多哈亞運會上,中國首次由正式國家隊成員編制參加男女4個項目的角逐,最終女子團體獲得了第4名的成績。

  中國高爾夫球發展的最重要事件發生在1985年5月24日,經國家體委批準,中國高爾夫球協會在北京成立,榮高棠擔任第一任主席。榮老在協會成立后提出發展一批高爾夫球手,同年7月5日,從河北省體校選拔的10名運動員前往日本進行為期三年的系統學習。這10名學生的學習費用由日方出資,當時日資開始在中國的投資多由高爾夫開始。1987年上半年又有一批學員前往日本,這十幾名原本和高爾夫不沾邊的學生最后成了中國第一批職業高爾夫球選手,才有了日后的肖成漢、戚增發、張連偉、程軍等。

  很多人都認為,中國的職業化運動始于足球,事實上,“最早引進職業化概念的體育項目應當是高爾夫,這項運動從國內的開展就是按照國際化來操作的”。小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崔志強解釋道。

  推廣職業化的道路并不容易,在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剛剛從商品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時期,但體育觀念仍停留在業余體育上,在人們的意識中,職業體育是資本主義的產物,盡管當時全國已經有不少專業運動隊和專業運動員,但我們的標榜卻依舊是“業余體育”。而這種體制必然會阻礙職業球員的誕生,從而讓處在萌芽期的高爾夫又回到原點。1993年3月16日,國家體委訓練競賽二司綜合處起草了《關于我國高爾夫球選手實行職業化制度的請示》,7月1日,徐寅生副主任做了“偉民同志閱示,似可先試。對國際上的職業選手制度也應了解情況以便適應”的批示,7月22日在綜合司司長吳壽章簽字后,中國高爾夫球實行職業化制度終于被認可。10月12-15日,第一次職業高爾夫選手的資格選拔賽正式推行。

  一直以來,先行的高爾夫球職業化制度都是其他體育項目嘗試職業化的借鑒。崔志強主任在回憶榮老時最感嘆的一件事就是:“這是在榮老的支持下開始的中國體育產業化的發展和探索。”

  在榮老的相冊里,有一張照片格外引人注目,那是跟VOLVO盛事管理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梅爾·派亞特的合影,榮老與派亞特交情很深,不僅因為兩人都是執著于高爾夫的人,最重要的是,中國在面臨無賽事資金舉辦職業高爾夫球賽的窘境下,VOLVO第一次將職業賽和舉辦賽事的經驗成功帶到中國。在1997年時,榮老親筆書寫了一個大大的“誠”字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派亞特,這張字帖如今仍掛在派亞特的辦公室,他稱這是自己收到的最好的禮物,并實踐著“好好珍藏”的諾言。

  榮老不僅和藹且謙虛,在中國第一次承辦大型國際比賽的籌備中,他坦誠地強調“我們在賽事開展的經驗上幾乎為零”,并告誡周圍的人一定要盡可能地多發問、多學習,并且時刻考慮合作伙伴的利益,榮老將派亞特稱為“老師”,希望他能“教好學生”,把各種有利于中國高爾夫發展的經驗引進來。為了能夠更好地加強VOLVO與中國的合作,榮老多次在嚴冬的清晨早起,親自與賽事組織方溝通合作細節,事無巨細。1995年4月11日,時值榮老先生83歲大壽,同時也是在中國舉辦的首個國際職業高爾夫球賽落幕的日子,張連偉用冠軍為榮老慶生。

  榮老自己也癡迷于這項運動,他在88歲的時候還打出了88桿的成績,他笑言“不希望因自己的身體拉國家后腿”。在他身后的日子里,這一句平淡輕松的玩笑,已經成了激勵中國“高爾夫人”的名句。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