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抑制人才流失 印度吸引洋高校本土辦學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 07:41 經濟參考報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人才由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單向流動的現象日益普遍。作為全球外包大國的印度同樣面臨人才流失的尷尬。為建立本國高級人才庫,印度政府決心通過向外資開放本國高等教育體系來改善其國內教育環境。 在全球外包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印度企業有可能因缺乏高科技人才而失去大量商機。據麥肯錫公司估算,2010年全球外包市場規模將達到1100億美元左右,印度有望獲得其中50%的市場份額。但業內人士提出,從目前情況看,這一前景并不樂觀。印度全國軟件及服務公司協會的調查表明,2008年印度將需要220萬名軟件技術人員和160萬名硬件技術人員,但按照目前的人才流失速度,今后10年內,僅IT行業的人才缺口就將達到100萬。 美國《商業周刊》的文章指出,造成印度高科技人才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該國落后的高等教育體系。從年齡結構上看,印度10多億人口有60%都在25歲以下。但在處于17至23歲年齡段的印度國民中,只有約11%能夠接受高等教育,而中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泰國的這一數字分別為13%、 31% 、27% 和19%。印度每年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財政支出只有20億美元,僅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0.37%,該數字同樣也落后于亞洲地區的很多國家。此外,由于教育質量不高,印度雖然每年都有300萬應屆大學畢業生走向社會,但高素質人才仍舊供不應求。2005年,麥肯錫的一項調查顯示,印度本土培養出的工程師只有約25%可以達到跨國公司的職位要求,金融和財會專業畢業生能夠滿足要求的更是低至15%。 另一方面,雖然印度每年到國外求學的人數并不在少數,但真正學成歸來的人并不多。目前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留學的印度人大約有15萬人左右,他們平均每年的學費和住宿費用總額約在40億美元左右。此外,受工資待遇、生活環境及研究條件等綜合因素影響,很多留學生到國外深造后不歸,甚至直接移民歐美。這不僅造成了教育資金的大量外流,還給印度的經濟發展、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帶來一定負面影響。有人用“奶牛現象”來形象地比喻印度人才的培養與流失:牛的嘴巴在印度,吃的是印度的草,而乳房卻在國外,最終擠奶的是外國人。 為了滿足本國經濟發展需要,并且從根本上解決高等教育的落后局面,印度政府決定向國外高校打開大門,歡迎它們到印度建校以及從事科研工作,借此讓越來越多的印度平民在本國國土上接受世界級水平的高等教育。與此同時,很多外國大學也對到印度投資表現出了極大興趣。哈佛大學就計劃在孟買開展培訓項目,除一般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外,還將為政府官員和工商界領袖提供管理類培訓內容。位于印度南部海得拉巴市的印度商學院就是與美國知名的凱洛格商學院、沃頓商學院以及倫敦商學院合作創辦的。而密歇根大學商學院也已在印度班加羅爾開設了經濟研究中心。 肖瑩瑩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