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攪渾池水 期貨公司證券公司角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6日 01:0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見習記者 鐘文倩 本報記者 劉詩穎 上海報道
股指期貨籌備進展明顯加快,券商和期貨公司也在摩拳擦掌。 知情人士介紹,與金融期貨有關的制度安排和細則將在下個月或者比較快的時間內公布,其中,股指期貨的交易主體將是期貨公司,證券公司將通過IB制度或收購期貨公司的模式參與這場盛宴。 證期博弈 “公司是想增資擴股。” “那我們能控股么?” “可以讓出第一大股東,但不退出。” “那出讓價是多少?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希望有一個報價。” “不只是一個價格問題那么簡單,還有人員安排、股權比例,是一攬子事情。價格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公司目前的管理層要有保障,不然我們也不會那么積極去談。這是底線。” 這是發生在浙江某期貨公司與東海證券之間的一段對話,內容有關該期貨公司希望引進創新類券商參股以實現增資擴股,進而能夠更大程度分享即將推出的股指期貨之目的。 “公司方案的初步設想是,增資規模在3000萬元以上,對象是創新類券商及其他如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時間在2006年5月至11月。”上述期貨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但我們要求與對方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協商解決。” 這家期貨公司3000萬的注冊資本,屬于“小盤績優”,對于券商最具吸引力。 據了解,該公司已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盈利模式,且資產流動性極好,無任何歷史遺留問題。 對于上述期貨公司的盈利模式,券商方面卻表示出一種漠然,“如果談,我們肯定是要控股。假如不是價格優惠,我們隨便找什么公司都可以。” 而當期貨公司提出,對方若要取得控股股東地位,除了給讓出控股權的大股東補償500萬元外,增資的每股價格大概是1元,即“有補償就不溢價,溢價就不補償”的要求時,券商則認為:“我們也在與其他幾家期貨公司商談參股事宜,內部要對此研討,所以要耐心等待一陣子,其間也希望期貨公司尋找其他更廣泛的合作機構。” 與多家期貨公司進行接觸成為了券商壓低期貨公司股權出讓價格的籌碼。對此,上述期貨公司回應:“我們同樣在與其他券商接觸,因此不是很急,盡管好的券商有限。” 雙方繼續僵持著,因為“大限”未至。 并購潮流 所謂“大限”,即指監管層公布中金所進入門檻的日期。 上述例子不過冰山一角,類似的博弈早已司空見慣。而且確實不少期貨公司也都在與不止一家證券公司進行并購談判,這無疑匯聚成了一股潮流。 先前中金所門檻可能降低的消息則成為了這股潮流的助推器:個別結算會員進入門檻——注冊資本金由1.8億元降低至5000萬元,這意味著大部分期貨公司都可以成為結算會員。 而證監會期貨部主任楊邁軍也曾表示,通過期貨公司代理金融期貨的經紀業務是比較現實的選擇,“證券公司參股期貨公司目前更具可操作性”。 “按照未來的政策指向,期貨經紀公司要開展創新業務,如從事金融期貨、代客理財、創設基金、代理國外期貨等,要實行單項許可證制度,注冊資本的多少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指標要求。”一家期貨公司總經理稱。 由此,參股潮流再度掀起。目前,已有部分國內證券公司捷足先登,在此領域占據了優勢。 河南正鑫期貨一名部門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光大證券已經正式參股正鑫,目前公司正在申請股權變更。同樣,國內亦有期貨公司已完成了與香港某外資證券公司的大部分談判進程,并進入到了未來股權安排這一最后環節。 諸如浙江天地期貨等許多期貨公司都在與券商接觸。 據統計,15家創新類券商中,已有7家券商直接參股期貨公司,擁有券商股東背景的期貨公司也已經有二三十家。此外,國泰君安、光大等創新試點券商也開始到處尋覓收購期貨公司。 長江證券人士介紹說,公司當初收購期貨公司代價并不高,約為1000萬,而在當今的市場下,期貨公司的牌照價格已經水漲船高。 上海中期期貨經紀有限公司法人部副總經理馬曉飛表示,當今市場上約有180家期貨經紀公司,牌照并不稀缺,但由于在多年的惡性市場競爭中,很多公司都沒有實際業務,處于空轉狀態,公司的注冊資本金指標也急待補充。“目前從事商品期貨的經紀公司注冊資本金為3000萬,而開展金融期貨的公司更要達到1億元,后來進入的券商,成本要大大增加了。” 上海通聯期貨總經理黃曉明認為,現在期貨公司兩極分化比較嚴重,雖然期貨公司擁有了交易通道,但許多小型期貨公司僅憑這一點并不能獲得多大的談判優勢,因此期貨公司可以根據自己的定位、出發點來進行分析,取得主動權。而券商則擁有網點布局合理、規模大、技術設施優良等特點,但要真正參與金融期貨,還要與期貨公司合作完成各方面的升級工作。 金鵬期貨董事長、中國農業大學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教授稱,“雖然券商擁有客戶資源優勢,但期貨公司畢竟具有足夠的風險管理經驗、人才儲備,這些并不為券商所具備。新老股東間必然存在一個討價還價過程。” 某大型券商研究人士反映,目前股指期貨的交易處理設備還存在著諸多隱患。“過去商品期貨的交易量較小,而股指期貨推出后,其交易系統可能由于突然增大的交易量而出現故障,這在去年推出的權證產品曾經有過先例。” 此外,由于IB制度是券商主要的參與方式,怎樣做到券商和期貨公司完好的系統對接也是一項巨大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