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者:“亞元”是一個夢想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劉永剛/北京報道
“我們從來沒有用過‘亞元’的說法,將要推出的‘亞洲貨幣單位’和‘亞元’完全是兩個概念。”3月28日,亞洲開發銀行(下稱“亞行”)新聞官闞磊向《中國經濟周刊》證實
,近來又被炒作的“亞元”,是對他們要公布的“亞洲貨幣單位”的曲解。“亞洲貨幣單位”具體什么時間能夠公布還是個未知數。至于“亞元”,那至少是幾十年之后的事。
之前的3月20日,日本共同社一則消息再次將“亞元”概念推向前臺。該報道稱,亞行將計算出亞太地區共同的外匯指標“亞洲貨幣單位”(簡稱ACU),并從6月底之前開始公布。該貨幣單位也有可能成為將來該地區貨幣統一的第一步。
這已非媒體第一次炒作“亞洲貨幣單位”及“亞元”的誕生,坊間也流傳著3月、6月等若干版本,亞行也不止一次地澄清傳言。而這一次,公眾又被“晃點”了。
不過對于“亞元”,日本銀行駐北京首席代表瀨口清之說,那一直是亞洲經濟一體化過程當中的一個夢想。
亞行表態無時間表
3月26日下午,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向《中國經濟周刊》澄清,“亞元”和“亞洲貨幣單位”是兩個概念,亞行對于“亞洲貨幣單位”的研究工作還正在進行當中,何時對外公布,尚無具體時間表。
對于日本共同社的報道,湯敏稱,該消息是亞行的一位日本官員在接受該媒體采訪時所說的。“但該官員現在還在外邊,我們暫時無法和他取得聯系。”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也向《中國經濟周刊》證實,“我現在不知道這個事情,但如果有具體的時間表,亞行內部事先應該會有通知。”
亞行新聞官闞磊也多次向媒體解釋,稱“亞元”純屬炒作,是對他們要公布的“亞洲貨幣單位”的曲解。“亞洲貨幣單位”具體什么時間能夠公布還是個未知數。至于“亞元”,那至少是幾十年之后的事。
英國《金融時報》3月27日的一篇報道更是與上述共同社報道南轅北轍,該報道援引一位亞行官員的話稱,“由于在亞洲貨幣單位應包括哪些貨幣以及它們的權重如何分配等問題上存在政治和技術上的爭論,該計劃已被推遲。”
“亞洲貨幣單位”的“一籃子”計劃
按照亞行官員的說法,“亞洲貨幣單位”將參照歐元的前身“歐洲貨幣單位”而設計。即采用“一籃子貨幣方式”,綜合該地區內各種貨幣的國民生產總值、貿易、匯率、資本交易量等要素,求出加權平均值,然后在亞行的主頁上進行公布,并每天更新。
在最初的計劃中,以中國、日本、東盟、韓國等共計13種貨幣為基礎計算出該指標。不過亞行區域經濟一體化辦公室主任河合正弘表示,最終要包括整個亞太地區的全部40余種貨幣。基于此,有人認為,亞洲貨幣單位有望成為亞洲共同貨幣(“亞元”)的“原型”。
但亞行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強調,亞行一直反對用“亞元”一詞取代“亞洲貨幣單位”。他說,亞洲貨幣單位充其量只是概念性的貨幣單位,河合正弘去年12月的表態代表了亞行最“真實的態度”。河合正弘當時指出,如果各國認為亞洲貨幣單位有益,它們可以在將來的貿易中使用它進行支付,或者發行以亞洲貨幣單位計值的債券。
“亞元”只是一個夢想
“亞元”這一概念是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后出現的。隨后于2000年,東盟10國及中日韓三國財長在泰國清邁達成協定,正式討論了設立亞洲調匯體系。在此基礎上,2004年推出了亞洲債券基金,第一期10億美元立即被各國承購完畢,2005年初推出的第二期20億美元也被承購完畢。亞洲債券市場協定得到強有力的推進。目前,各成員國在“10+3”框架下先后簽署了16項雙邊貨幣互換協議,總規模達365億美元。
于是有業內專家認為,亞洲貨幣單位的出現將進一步推動已初露端倪的亞洲貨幣一體化進程。他們表示,盡管出現一個亞洲中央銀行和一種亞洲共同貨幣可能還需要10年時間,但是亞洲貨幣金融一體化的進程正在加快。
3月30日上午,不久前剛從日本來到中國的新任日本銀行駐北京首席代表瀨口清之從日本學者的角度對《中國經濟周刊》談了他對“亞元”的看法,“如果說歐元的建立讓歐洲更趨于平穩,那么,人們對于亞元的期望就是希望亞洲各國能夠共同發展。”
他認為,現在來談“亞洲共同貨幣”的方案不太切合實際。事實上,在亞洲經濟一體化過程當中,實行亞洲的統一貨幣,創造“亞元”一直是一個夢想,但亞洲目前的情況和當時的歐洲有所不同,亞洲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區和經濟差距較大,一體化程度較低,因此,“亞元”的正式誕生仍需經過相當長的時間。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許健的觀點與之類似。他認為,因為亞洲的歷史、地理環境都與歐洲不同,歐元的道路在亞洲是行不通的。他還表示,亞洲各大國關系的不穩定,“亞元”成為真正的亞洲共同貨幣的道路將十分艱難。
積極面對“亞洲貨幣單位”
即便如此,這些學者還是認為中國應該積極地面對“亞洲貨幣單位”。
許健認為,“亞洲貨幣單位”的產生可以大大增強人民幣在亞洲貨幣中的話語權,這一點從長遠來看是至關重要的。取得強勢的話語地位不僅可以在未來亞洲貨幣向更深層次合作的發展中占據首要地位,更能夠穩定人民幣與其他貨幣之間的關系,同時對于穩定世界經濟發展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貨幣的產生,就是為了方便交換、降低成本、加快交易,統一的區域貨幣甚至全球貨幣是一種進步和趨勢。”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博士劉濤認為,統一的貨幣有著種種便利,亞行先行推出一種概念性的貨幣符號,衡量和便利亞洲貿易和資本流動是可行的,可以為亞洲貨幣的進一步合作創造有利條件。
但劉濤也指出,亞行擬推出的ACU還不算真正類似歐洲貨幣單位(ECU)這樣的“亞洲貨幣單位”。從歐元產生的歷史看,是在區域長期協作的內部自由貿易的基礎上,且歐共體形成之后;才出現了相對一致貨幣符號ECU的。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歐洲貨幣單位”規定了歐共體各國貨幣與ECU的浮動幅度。有了這樣的基礎,再經過長期的磨合,才出現了歐洲中央銀行,推出了統一的歐洲貨幣。
資料
“亞元”之路
1997年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在東盟國家首腦會議上最早提出關于建立“亞元區”和“東亞元區”的設想。
1999年11月 東盟10+3(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峰會在馬尼拉通過了《東亞合作的共同聲明》,意在加強金融、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協調合作。
2001年 上海APEC會議期間 “歐元之父”蒙代爾發表了自己對未來世界貨幣格局變化的看法:“未來10年,世界將出現三大貨幣區,即歐元區、美元區和亞洲貨幣區(亞元區)。”他的這一論斷為亞元區的建立帶來了生機勃勃的希望。
2002年7月6日 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警告說,亞洲若想實行統一的貨幣將面臨巨大挑戰,會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普羅迪說,促成統一貨幣意味著結構改革和真正的經濟發展趨同。歐洲用了50年時間才形成統一的市場、貨幣和共同政策。歐盟目前只包括15個國家,總人口不過3.8億。與歐洲相比亞洲國家及人口眾多,建立統一貨幣的難度要大得多。
2003年 蒙代爾建議,設立由亞洲地區某一組貨幣組成的共同貨幣,爭取在每個國家不放棄本幣的情況下,能讓一種叫做“亞元”的區域性貨幣在亞洲流通—亞洲貨幣。
2004年 博鰲亞洲論壇年期間,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雖然目前各界對推出亞洲統一貨幣“亞元”反響熱烈,但現在推出“亞元”依然“為時尚早”。(張曉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