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大限倒逼券商生存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1日 19:49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 屈麗麗 編者按:2006年1月9日至23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用其附屬文件《證券公司凈資本計算規則》(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同時明確,征求意見稿將于修改完善后于11月1日起實施,而在此之前仍沒有達標的證券公司將面臨被關閉的風險。就是這一說,成了讓諸多券商坐臥不安的“十月大限”。 事實上,僅2005年一年,就有17家券商被關閉、托管或重組。 在2006年過去的3個月中,又有四五家證券公司相繼傳出問題,如南方證券,也成了證監會鐵腕下的又一俘虜。 那么,中國券商的“生存風險”是否真的由“十月大限”倒逼而出?而控制這些券商“生存風險”的軟肋又在哪里?2006中國券商的風險究竟源出何處? 風險預警 “2006券商風險年”風險來自何處? “我們特別想了解,中國證監會提出的‘十月大限’是否會真正執行,是否真的會有40家~60家券商被關閉、托管或合并,哪些類型的券商會不幸走向這樣的‘死地’,對于我們這些中小型券商來說,出路何在?”面對記者的提問,一位券商高層卻向記者作出如上的“反問式”回答。 市場環境下的生存風險 “請不要用理論來套用我們的現實,中國券商目前所面臨的最大風險還是生存風險!碧窖笞C券的史明坤直言不諱地說。 根據IOSCO(國際證券管理組織)1998年的對券商風險的分類方式,將證券公司的風險來源可分為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營運風險、法律風險和系統風險。“的確,在我國已經被責令關閉、行政托管、面臨破產的諸多證券公司中,‘禍起蕭墻’時基本上都會發現一個共同的行為特征:違規操作,挪用客戶保證金或者是委托理財時挪用客戶資金等。因此,有些人認為問題的出現是由于券商信用的缺失,因此將券商風險歸結于信用風險,然而,根本的問題是這些券商為了‘生存’而‘冒天下之大不韙’!钡潞懵蓭熓聞账睦钫髀蓭熛蛴浾叻治鏊目捶ā 高昂的成本促成了券商們對于風險的投機——惡食投資人資金。 “在我國目前階段,券商的生存空間或者說是贏利空間并不是很大。由于證券市場不景氣,經紀業務基本上是‘靠天吃飯’;投行業務更多的是‘靠關系吃飯’;隨著融資額的下降以及券商競爭的加劇,此前被稱作券商‘肥肉’的承銷業務在利潤下降的同時,由包銷所帶來的風險卻在不斷加大!辟Y深證券研究人士張偉明說,“許多券商面臨資金鏈斷裂的現狀,懷著僥幸生存的心態,他們開始鋌而走險! 到目前,中國證券市場上還存有不足百家券商,如果按照“十月大限”所說的關閉40家~60家券商的話,最后所余的券商也就不過四五十家了。 “即使只剩下最后的四五十家券商,其生存風險也依然存在!眮碜糟y河證券的一位高級分析師這樣說,“因為這些風險并不是由‘十月大限’倒逼出來的,相反,是十余年不規范的市場造就了券商十余年不規范的經營,逐漸積淀下來的。” 缺乏創新導致生存風險加大 “由于缺乏創新精神,導致券商尤其是中小型券商的生存風險仍在逐漸加大!睆垈ッ髡f,“證券行業一樣是朝陽產業,有著巨大的贏利空間,只是目前市場環境還沒有將這些巨大的價值空間開發出來! 目前的多數券商還是擠在經紀、自營、承銷、并購等業務上,而且沒有自己明確的市場定位,看到機會,不管適合與否都蜂擁而上,結果勞民傷財。 “其實,證券業務的業務鏈很長,還有如資產管理等其他的業務種類。即使在目前監管環境下許多業務還有待開展,但即使是現有業務,也還可以進一化細化自己的客戶定位,以提供深層服務或特有價值。” “就像有超市、也有便利店一樣,券商應在遵從規范的前提下,勇于嘗試! 法律風險也在放大 尤其值得券商警醒的是,與當前緊迫的生存風險形影相伴的還有正在不斷放大的法律風險。 2006年1月1日,新《證券法》正式頒布實施,在證券發行、證券交易、上市公司運作、證券市場侵權方面做出了新的規定。同時,最高人民法院也擬在近期推出與其相配套的司法解釋,將著力針對證券市場各類侵權行為,包括因虛假陳述、操縱市場、內幕交易和欺詐客戶而產生的糾紛,要求侵權人給予損失賠償,并提供計算依據。 事實上,包括證券承銷協議糾紛,證券認購協議糾紛,以及有關證券交易、大宗交易、證券回購、證券交易代理、證券理財代理、證券咨詢等合同糾紛;甚至包括上市公司因董事會和股東大會提議、表決和決議所產生的股東訴訟糾紛、上市公司因協議收購和要約收購產生的糾紛等都將作出具體的解決規定,其中大多包含了券商的民事賠償及行政懲罰的內容。 同時,根據證監會于2005年7月29日開始逐步推進實施的《關于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工作方案》:在2007年底前,證券公司全面實施公開披露制度,報送的信息要真實、準確、完整;客戶資產安全、完整,公司經營風險與社會風險有效隔離,實行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 同樣,在2006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證監會《凍結查封辦法》中也將可能轉移或者隱匿違法資金、證券等涉案財產的情形做出了明確規定。而有關券商監管和風險處置的法規也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臺。其中最重要的兩部法規即《證券公司監管條例》和《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早已被列入國務院立法計劃,很可能將于今年上半年得到國務院批準并投入實施。 “所有這一切,都在加大券商規避法律風險的成本以及觸犯法律后的責任成本,但是對于中國的大多數券商來說,問題是一直存在,只是法律的進一步細化與嚴謹放大了這些問題的風險!崩钫鞣治龅。 券商應對之一 增資擴股應對“十月大限” 2006年的初春,北京,桃花已在茂密地盛開,柳葉似乎也在一夜間突然長了出來。然而,這一切對于張華來說,多少有了些隔膜,作為X證券公司的總經理,隨著證監會“十月大限”一天天地迫近,他身上的擔子已是越來越重。 X證券公司是一家從地方上發展起來的中小型券商,雖然前兩年通過一些并購、重組行為取得相當快速的發展,但無論是注冊資本額還是凈資本額,與大型券商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在抗風險能力上更顯孱弱。 按新規則“對號入座” 張華一遍遍地對照著新舊凈資本計算規則中的扣減比例,他發現,因為在X證券公司原有的凈資本總和中,“其他固定資產”一項占了不小的比重,但在新規則下,折扣比例從40%一下升至100%,也就是說,新規則下計算的凈資本總和中“其他固定資產”一項被完全剔除了。唯一能讓張華略感放松的是,其他券商的資產結構與X券商也大有相通之處,“一樣的縮水多少還能讓自己心里平衡一點”張華說。 不過,對于金融產品投資(包括國債、股票、基金等),將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中的相關項目合并計算,統一進行風險調整,相對于舊規則中分開計算,且長期資產中的金融產品投資折扣明顯高于流動資產對應項目來說,新規則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凈資本水平,只是這種優勢其他券商也可以平分秋色,仍是難顯自身優勢。 于是,張華決定,要盡最大努力以最快的速度將自營資金轉向大盤績優藍籌股,規避流動性差和績差股,以縮減在金融產品投資中的扣減比例,從這個角度上增加凈資本額。 然而,令張華感到不快的是,無論如何調整、配置現有的投資項目,X證券公司的凈資本仍然不足1億元,凈資產與2億元的目標更是有著相當的距離。 根據新規則的規定,達不到相關標準,就不能從事相關業務,拿不到開展業務的牌照。 “增資擴股”應對“十月大限” 站在自家的陽臺上,張華眼前突眼一亮:一些客戶為了達到上市所要求的資金標準引進戰略投資者,進行增資擴股。的確,這是一個好主意,為了拿到期望中的新業務牌照,迅速擴充資本金是X證券公司的當務之急。 公司的前五大股東迅速在張華的腦海中閃過,他盤算,至少有三家目前資本實力還可以,尤其是地方政府股東,一定要說服其對X證券公司進行增資。如果現有股東有困難,還可以選擇外部股東。只是外資股東的持股比例有著較大限制,一定得注意。 “即使增資擴股不成,也可以考慮發行次級債”,張華籌劃著他的應對策略,“或者清還可以受托資產轉為次級債,來提高資本充足率”。 根據前不久出臺的《關于證券公司借入次級債務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以現金方式借入的次級債務,到期期限在5、4、3、2、1年以上的,原則上分別按100%、90%、70%、50%、20%比例計入凈資本。對于委托理財機構債務轉成的次級債務,應首先將受托資產并入自營資產,在全額扣除已虧損部分并足額提取跌價準備后的凈值基礎上,按照上述到期期限,原則上可分別按90%、70%、50%、30%、15%比例計入凈資本。這一方式無疑是增加公司凈資本額的一個有利途徑。 找到解決方案的張華多少有點興奮:“明天還要指定專門人員來主抓填制報表的工作,因為根據《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的規定,券商要在每月的前10個工作日內填制報送上月的凈資本計算表和風險控制指標監管報表,照現在的填制方法明顯是不規范的。要組織培訓和學習,最好是每周或每日都能編制相應的報表,我們要從嚴要求!睆埲A思量著下一步的工作。 “當然,還要落實一家參與報表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 (感謝太平洋證券研發部研究員李曉明對本文提供的策略支持) 券商應對之二 建構自身的風險管理體系 “在當前環境下,沒有什么比風險管理更能成為券商總體發展戰略的核心了。”Y券商合規部負責人范強在公司的風險管理會議上鄭重其事地宣布。 事實上,Y券商是在證監會的分類監管體制下較早獲得創新類試點的一家證券公司,除了強大的資本實力外,極早地引入內控管理,并系統地建構自身的風險管理體系是其走向成功的主要經驗。 建構全面風險管理戰略 “我們引入的是全面風險管理的戰略計劃,也就是說,根據Y公司提倡‘創新’的經營風格和企業文化,制定了公司風險管理的目標、模式、組織,甚至包括初步的定量分析模型。”Y公司董事長,同時兼任公司風險戰略管理委員會主席的邁克爾說。 在風險管理的目標方面,公司偏好“高風險同時也能帶來高利潤的業務”,所以Y公司有較為強大的資金實力作為依托,“而這一點對于中小型券商來說可能并不具備,所以我的建議是追求更為穩健的風險管理目標。”邁克爾說。 在模式上,Y公司采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管理,事前的風險評估、事中的合規管理,也就是在業務流程過程中嵌入合規審核,事后甚至包括事中都可以進行稽核與內部審計。 在風險管理的組織架構上,Y公司由董事會主導成立了“風險管理戰略委員會”,下設“風險管理執行委員會”,由高管理層負責,執委會下面還設立了三個部門,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合規部門、稽核部門、審計部門。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風險評估工作是在執委會領導下由上述三個部門及各業務部門的骨干共同完成的。 “而且,風險的評估、合規審查、稽核及審計等工作并不會因為業務本身在市場上的成熟性而有絲毫的減少。只要這項業務對公司來說是一項新業務都會進行嚴格細密的審核,并作詳細記錄。 應該提醒的是,必須要收集到真實、完整的數據,風險管理工作才能正常運行。 “最早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故意把審核流程拉長,讓每個員工都深入意識到‘一切從嚴’的意義到底有多大,這對于建立公司良好的內控體制也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邁克爾提醒。 在所有這些工作中,識別風險的來源,合理區分風險的性質和類別,并最終確定公司包括每個業務部門愿意承擔的風險及其程度顯得尤其重要。 “大家都知道,增加公司資金鏈柔韌性的一個良好方式就是增加凈資本的流動性,在這方面,我們除了進行大量的定性分析外,還初步引入了1988年巴塞爾協議中提到的VaR定量分析方法,建立公司凈資本的流動模型。盡管一切尚在進行,但這已經給我們在風險的動態管理方面提供了很大幫助。”邁克爾分析。 策略性地規避風險 近年來,不少問題券商的根源,往往是分支機構違規操作或越權經營造成的。對此,Y公司的做法是對營業部經理、財務主管、電腦主管重要職位,從人事組織上進行三權分離,直接對公司的總部負責,其任免、工資等與營業部全部脫鉤。 在重要業務的管理方面,Y公司建立了資金管理制度、自營業務管理制度、證券承銷及資產經營業務管理制度、經紀業務管理制度。同時,健全了財務管理制度、電腦通信系統管理制度、稽查審計制度等管理約束制度。 “我們的內部制度比證監會的法規還要更嚴格一些,以一些量化指標為例,我們大都會收緊20%的幅度。”邁克爾在講到自己的經驗時說:“有效的制度是必要的,但執行制度比編制條文更重要,因而我們制定了制度執行的監督機制,由風險管理部門負責并相互制約! 同時,Y公司對市場風險與信用風險相互重疊的金融工具給予特別關注,并盡量做出各種平衡風險的努力,“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加強對員工的風險控制!边~克爾最后總結。 券商聲音 證監會應建立有利于創新的監管環境 “我認為,‘十月大限’加劇了券商對于生存問題的思慮,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存環境及生存能力,極早尋找適合自己的生存戰略甚至包括重新的業務定位!辟Y深證券研究人士張偉明告訴記者。 “對于證監會來說,一方面要有力度地解決問題券商,另外一方面也要盡量為現存券商尤其是中小型券商指出一條生存之途,建立其有利于創新發展的監管環境。” 給券商一個平等的創新機會 目前,由于市場上的許多不規范操作,同時,證監會對現存券商實施分類管理,將QDII、融資融券等業務首先向創新類券商放開,在客觀上進一步促成了券商的兩極分化,而中小型券商的出路也就更為堪憂。 因此,有人批評說證監會的這種監管方式事實上并不是鼓勵創新,最多也只是有限制的創新。對于證監會的分類管理,也有人指出,分類管理依據的標準雖然是資本實力、抗風險能力等綜合指標的加權,但60分的界限并不能對風險管理水平做出太多實際意義上的評價,“60分是創新,59分就不是創新嗎?更何況這些評價指標都是靜態的,根本不能概括動態發展的券商實況!币晃徊辉竿嘎缎彰娜瘫磉_了他的看法。 “分析既往的券商案件,問題的出現是偶然和無序的,中國當前的券商狀況并不是券商的資本實力越大,出現問題的機會就越小,”德恒律師事務所李征律師說,“券商1%的偶然對于投資者來說都是100%的風險! 當然,證監會的很多考慮可能會有一個更為宏觀的戰略框架:盡最大限度保護投資者利益,培養一些有競爭力的可以與外資抗衡的大型券商等等。為此,證監會還由機構部出面組織的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以期在未來的券商關閉案件中給投資者利益更多的保障。 “然而,關鍵問題還是要給券商一個平等的創新機會,讓他們以更為市場化的方式尋求自己的生存之路。事實上,擺在中國券商面前的最大問題是業務鏈太短,能做或可做的業務太少,在這方面,證監會應該學會鼓勵券商對業務的創新”美林證券的Peter(化名)如是說。 規則至上 才能真正鼓勵創新 Peter還說,相對于香港金融管理局實施的“最低監管”策略,中國內地一直以來對證券市場實施的是一種“最嚴監管”的監管方式!拔业目捶ㄊ窃诠膭顒撔路矫,后者明顯不及前者。相反,后者在逐步放開的過程中,某種程度上還鼓勵了‘敢于打破規則的行為’。” “我也了解到,中國證監會曾對問題券商開出過上億元的罰單,但最終卻是以幾百萬的懲罰草草收場。但我認為,只有做到規則至上,才能真正鼓勵創新! 事實上,Peter是在建議證監會要在限制與鼓勵線上把握好一個度,尤其在2006年1月1日后證監會還獲得了對問題券商財產進行查封、凍結的準司法權,而《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及其附屬文件《證券公司凈資本計算規則》兩個征求意見稿無疑也是在為券商發展戴上了緊箍咒。 太平洋證券研發部的李曉明將這兩個“征求意見稿”評價為:開始提出全面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控制量化指標體系和針對性的監管措施,這是一種“扶優限劣、化解風險”的監管思路。然而,很多國家證券業的發展都告訴我們,在美歐,除了如JP摩根、美林、貝爾斯登這樣的大型券商之外,還有很多非常有特色、有活力的中小型券商,如加信等。 “如何鼓勵中國現有的中小型券商走出一條特色的創新之路,也應該是證監會考慮的問題。在這方面,證監會是否能按照上述法規嚴格執行,也會給券商們帶來截然不同的心理期待。如果嚴格執行,券商們可能會下定決心創新圖存,如果不能或仍有緩和余地,相信不少券商也就會心存僥幸!鼻懊婺俏蝗陶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