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漢青 實習生 閆蓓
左手推出“石油現貨” 右手緊握“石油期貨”
一切準備就緒。
上海浦東良友大廈前,白底藍字的“上海石油交易所”標志牌在12年的輪回后被重新豎起。如無意外,本月底,上海石油交易所的網上模擬交易將在浦東開鑼,其發展定位鎖定在石油產品中遠期合約的現貨交易。
上海石油交易所高層表示:“預計上半年可以正式開業,具體細節還在準備當中。”與此同時,上海期貨交易所在對石油期貨的研究和上市籌備上也在提速。
左手推出石油現貨市場,右手緊握石油期貨不放,上海欲與廣州、大連等城市爭奪國內石油定價中心的“雄才大略”昭然若揭。
上油所有望6月開張
在闊別12年的漫長歲月后,最近孕育了兩年之久的石油交易所進入“預產期”。上海石油交易所籌備組人士稱,股東們最近加快了相關準備,按照既定計劃,預計6月份能夠開始正式運行。
記者在上海石油交易所第一大股東上海久聯集團的網站上發現,在其組織架構里面,已經列入了“上海石油交易所有限公司”的字眼。據了解,12年前,因宏觀政策因素,老上海石油交易所(SPEX)業務被暫停,且機構不久被并入上海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前身之一)。
中國石油協會與上海市政府敲定,從2004年2月開始,由中國石油集團、中國石化集團、中化集團、中海油以及久聯集團五家聯合組建上海石油交易市場有限公司,并獲得了國務院的批準,公司注冊資本在1億元左右,但兩年來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據悉,新市場的發展定位是石油產品中遠期合約(包括倉單)現貨交易,利用互聯網時代的電子商務技術,并借鑒期貨風險管理機制,在網上集中進行石油現貨遠期合同的電子競價交易。
首先交易的品種是燃料油,交易方式為6個月內的中遠期合約,未來將逐步建成為石油交易提供場所和保障服務的全國性石油交易市場,集中交易非標準化現貨合約,交易品種將包括中遠期汽油、柴油、煤油和燃料油現貨,期望吸收100家擁有成品油批發、零售經營許可證的國內石油企業參與進來。
石油期貨“接力”勢成
業內人士指出,如果上油所能夠順利開張,那么新市場將和現在的上海期貨交易所比肩而立,上海就會出現現貨和期貨兩個燃料油交易平臺并存的盛況。上油所籌備組人士表示,“盡管上海石油交易所現在的定位是現貨市場,但對整個上海市場而言,石油期貨的出現將是早晚的事。”現貨交易的助推,或將促使“難產”的石油期貨柳暗花明。
更為明確的消息來自中國石油企業協會秘書長劉學實。據他透露,石油界和企業界對中國恢復石油期貨交易已經達成了共識。國家經貿委為此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建立中國石油市場課題小組”。
記者從上海期貨交易所相關人士處獲知,國家發改委最近已明確表示支持液化石油氣(LPG)期貨上市,并要求上期所同時積極研發、培育原油和成品油系列的其他期貨新品。最新情況顯示,上海期交所已經向證監會提交了設立石油期貨的申請報告,而且有關石油期貨的方案設計也已完成。
上海期交所發展研究中心一位官員透露,上海期貨交易所希望在年內推出石油期貨。他認為,擬成立的上海石油交易所如果做現貨交易,將起不到套期保值的功能,對國內企業來講意義不是太大。但如果該交易所從事期貨交易,則必須通過證監會的批準,最后報批國務院。因為根據國務院的有關規定,設立期貨交易所應該由中國證監會審批,未經批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都不能設立或者變相設立期貨交易所。
在對石油期貨的爭奪當中,上期所也遇到了來自大連商品交易所等方面的壓力。不少專家對此指出,上期所此前已經有一年多的對燃料油期貨的運作經驗,這對開辟石油期貨提供了良好的運作模式和市場基礎,因而石油期貨花落上期貨的可能性較大。
國內石油定價中心浮出水面
盡管上油所距離開業時間尚早,石油期貨花落何方還懸而未決,但是上海欲將石油現貨和石油期貨攬于麾下,使之產生聯動效應,從而掌控全國石油定價的戰略業已浮出水面。
專家分析認為,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石油已經不單單是一種資源的概念,在國際市場上更有著“石油美元”的美稱。上海在石油市場上大做文章,除了從鞏固全國金融中心地位的角度進行考量外,更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上海正在面對著來自廣東等省市的挑戰。
據了解,廣東也正在加快石油產品、煤炭等6大工業物流采購交易平臺的建設,形成相關產品的“廣東價格”。廣東的“地利”也同樣體現在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等石油產品上。廣東是該產品國內最大的進口地、消費地以及集散地。面對這種競爭,上海不得不加快前進的步伐。
但是,上海的大包大攬,現貨、期貨交易同時同地發展,是否會急功近利,令上海應接不暇呢?
格林期貨高級分析師李冬梅向記者表示,作為中遠期現貨交易市場,上海石油交易所屬于場外市場,而石油期貨則是場內市場。從短期看,現貨市場可能會給相應的期貨市場帶來一定的階段性沖擊,比如客戶、資金的分流。但是,從長期來看,兩者各有優勢,現貨必須實物交割,期貨則可以平倉,兩者將構成合作勝于競爭的互相推進、互為補充的良性互動關系。
但是不少專家也表示出一些擔憂。經易期貨高級分析師康冰認為,從目前上海石油交易所“石油產品中遠期合約的現貨交易”的發展定位上看,石油現貨和未來石油期貨的設計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很多相似之處,這樣將可能形成“手足相爭”的局面。康冰的判斷是,石油現貨和期貨兩個市場“誰先辦,誰先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