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晉暉 發自北京
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的數據表明,隨著經濟的增長,城市工薪階層的收入較往年有進一步提高。但這一數據并不能完全反映靈活就業群體的收入狀況,專家表示,應該從最低小時工資入手提高這部分人的收入水平。
該數據顯示,2005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 18405 元,比2004 年增加2381元;日平均工資為73.3元,比2004年增加9.5元。
勞動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種統計反映了城鎮單位從業人員收入的總體情況,統計對象既包括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在崗職工,也包括其他各種所有制企業的從業人員,但靈活就業群體暫時還沒有包括在內。
日前,勞動保障部公布了2005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最低工資標準,這些標準將有利于保障包括靈活就業群體在內的所有勞動者的基本收入。
“最低工資標準適用于有固定工作的人員,最低小時工資標準適用于靈活就業者。”蘇海南說,靈活就業群體作為城市的低收入者,應該從貫徹落實《最低工資規定》,尤其是最低小時工資入手來提高他們的收入,讓他們能夠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
事實上,早在2004年,勞動保障部頒發的《最低工資規定》中,就提出要各地結合實際建立最低小時工作制度,但實際情況并不理想。
溫家寶總理在兩會期間也特別提出要制定最低小時工資制度。這項工作已經寫入了國務院2006年工作要點中。
“最低小時工作制度是最低工資制度的一部分,它現在存在的問題是得不到貫徹落實,有的地方雖然制定了但形同虛設,有的地方提高的幅度達不到規定的幅度。”蘇海南說。
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院長楊河清表示,在最低工資標準和最低小時工資標準之間,并不能過分強調后者,因為對于靈活就業者來說工作時間和小時工資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工作時間的保證,收入仍然難以提高。
“最低小時工資標準在就業機會比較充足的情況下意義更大一些,而當前我國勞動力市場確實供大于求,所以,對于真正低收入者來說,月最低工資制度是特別重要的。”楊河清說。
勞動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的一項關于靈活就業的研究也表明,目前的最低工資制度可操作性差。在現行的制度下,不少用人單位將最低工資當成正常工資水平,既不違法又節約成本,從勞動者的角度來看,在較低的市場工資率下,為了提高收入水平就被迫加班加點。導致的結果是,最低工資制度不但沒有起到很好地保護靈活就業人員的作用,反而成為“剝削”勞動者的合法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