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魯志強:加強創新促進循環經濟健康發展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7日 15:13 中國發展觀察

  作者:魯志強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中央一項重要戰略決策。中央將循環經濟定位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循環經濟的起步就處于一個高起點上。從近年來試點、立法和各級政府發展規劃看,我國循環經濟開端是良好的,中央政府所采取的積極而又慎重的態度是正確的。但我們從調研中,也看到實施循環經濟面臨著
一系列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一是社會認識還不夠到位。突出表現在政府“熱”,企業“冷”。循環經濟已經成為政府常用的關鍵詞之一,頻繁出現在各種報告、規劃和媒體中。但相對而言,企業積極性不高,大多還處于被動觀望狀態。對循環經濟的理解也參差不一,不少還認為是“環境保護”別稱,或者是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新說法,少數甚至變成了萬能政績筐。

  二是缺乏循環經濟健康發展的條件和環境。基層面臨資金投入不足,缺乏技術支撐,法律和政策不適應等實際問題。變成了“循環”了就不“經濟”,或者“經濟”了就“循環”不起來。

  要盡快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加強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要盡快編制循環經濟長遠發展規劃

  世界上推行循環經濟的都是發達國家,循環經濟是在成熟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達到高度發展水平后形成的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即使在這些國家,循環經濟也沒有全社會完全成功的先例,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而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實施循環經濟無論是體制基礎和物質基礎都相對缺乏。從而使我國實施循環經濟具有了某種跨越發展的色彩。從全球看,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是不同的,實施循環經濟的目標和重點也不同。例如,發達國家實施循環經濟的重點是減少和再利用廢棄物,而我國則主要應是減少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問題。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效仿。因此,中國實施循環經濟不可避免地會面臨一些特殊的問題,需要付出更多地努力。只有高揚創新旗幟,才有可能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循環經濟之路。

  中央在《國務院關于加快循環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已經對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問題做出了原則規定和要求。但要全面落實,還需要盡快研究制訂具體的、可操作的發展規劃,以統一認識,協調步伐,防止循環經濟流于形式和口號,甚至淪為爭項目的新由頭。規劃應以科學發展觀、建立可持續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為指導,突出轉變增長方式和結構調整,突出改革體制障礙,突出解決機制矛盾,完善政策和保障措施,制定重要資源的循環利用目標、實施途徑和指標體系。

  要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作用

  從傳統的增長方式轉向循環經濟,不僅是發展戰略轉折的宏觀問題,也是涉及各級政府、企業、消費者和社會組織利益調整和行為方式轉變的微觀問題。從本質上講,實施循環經濟不否認各相關主體的利益訴求,而是爭取更高層次的協調和共贏。循環經濟與企業長遠、整體目標是吻合的,但與企業近期、個體目標則不一定相符,甚至相悖。因此,與“外部性”概念比較,循環經濟對政府、企業和消費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中國傳統工業化發展任務尚未完成,又要超前向循環經濟轉變,這就提出了雙重的高標準要求。

  因此,對政府而言,實施循環經濟,要進一步強化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公共管理職能,改進各級政府評價機制和指標;要盡快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監管,規范市場環境,改善廢舊物資回收體系;要加快制定新的行業設計、產品、環境、再生資源產品及市場準入標準、標識;要加強協調引導,以建立政府、行業協會、企業新的合作關系,才能形成循環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

  對企業而言,目前缺乏推進循環經濟的積極性,是市場機制的選擇結果。從理論上看,企業實施循環經濟可以在兩個環節產生效益,一是廢棄物轉化為商品的效益,二是減少廢棄和排污費用。但在我國資源低價、環境成本外部化的情況下,這兩方面的效益都難以實現。相反,企業實施循環生產還需要新增投入,要承擔再生商品的市場風險,還要承受回收廢棄物的附加成本,加之再利用和再生技術發展滯后,都會導致企業觀望卻步。要使企業自覺“循環起來”,一方面要通過制度創新構建新的贏利模式,使市場條件下循環生產有利可圖,才能形成循環經濟發展的自發機制。換言之,中國循環經濟在相當一個時期都將是政策性經濟,需要適宜的政策環境,才能吸引社會資金進入,形成循環經濟自身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的執法力度,加快高消耗、高污染技術和設備的更新淘汰,推進產業結構升級。這樣從激勵和約束兩個方面同時著手,才有可能推進循環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要加強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探討研究

  實施符合中國國情的循環經濟是一個全新的前沿課題。特別是建立城市或更大地區的大循環經濟體系,要橫跨多個產業系統,處理復雜的物流和利益關系,沒有深入的調研,不可能形成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可操作模式。以提高廢舊物資的利用價值為例,我國的資源回收率并不低,問題在于沒有得到高值利用。例如,汽車廢舊

發動機回爐只能利用其3%的價值,而用于再制造可利用其價值的80%。顯見,潛力是何等巨大。因此,無論是通過制度創新創造適宜環境,還是通過技術創新提供有效手段,都需要國家從轉變增長方式的高度,組織力量跟蹤調查,加強投入,系統研究,以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

  (本文是作者3月8日代表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在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發言)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