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剛開始對質量管理一竅不通,無意中被領導從公司一名普通工程技術人員提升為品質經理,不管是質量管理方面的理論,還是質量檢驗方面的基礎知識,在這幾年的管理中,都有一些經驗和同行分享。
推行易見成效的5S
所有質量管理方法中,5S活動是比較易于推行,也是最容易看出效果的一種管理模式。雖然,5S嚴格來說不屬于質量管理的范疇。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通過學習,自認為掌握了5S活動推行的精髓后,筆者選定了公司包裝車間作為試點。之所以選這個車間,主要是因為包裝車間平時看起來最亂,而上面有領導來視察時又必定會參觀這個車間。3個月后,整個車間煥然一新,所有的擺設都井井有條,窗明幾凈,連員工的精神面貌都有一個很明顯的提高。當然,這只是表面的現象,推行5S的真正成效在于:整個車間效率提高,許多無謂的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浪費大幅度減少。這3個月之內,我們每個月會給領導出示一份報告,給他說明工作進展,以及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決的困難。在一個車間試點成功后,公司成立了一個專門的推行小組,負責全公司范圍的5S推廣活動。
用ISO9000外部推動
在工作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阻力,特別是來自公司一些元老級人物的阻力。由于推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是一項比較時髦的工作,一般人對這個東西了解不深,對之又敬又畏。而企業領導對ISO9000體系的概念也很模糊,但是卻喜歡把ISO9000體系視為醫治企業一切疾病的萬能藥,或者說,把一切企業管理方面的手段都視為ISO9000體系的內容。所以,在平時的工作中,如果遇到什么困難,有什么推動不了的,只要說是ISO9000方面的要求,老板必定有求必應。實在不行,就搬出企業ISO9000方面的咨詢師,由他來出面。
用數據說話
眾所周知,歐美發達國家質量管理經過了三個發展階段,首先是事后檢驗階段,然后是統計技術控制階段,直至發展到全面質量管理階段。我國企業沒有經過統計分析這一階段,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直接邁向“全面質量管理階段”,存在好大喜功,忽視統計技術的運用,質量管理只是走過場等毛病。筆者的公司也不例外,側重于事后控制,致使質量成本高,浪費大。筆者從質量成本計算入手,通過幾個月的時間,調查計算各車間各部門的質量成本,每個月以報表的形式直接上報領導,讓數據說話,讓他看看每個月浪費了多少錢。企業領導果然心疼,一再找筆者促膝談心,要求盡快使質量管理上臺階,將質量成本降低。于是,筆者參加了多次外部培訓,回來后再給企業中低層管理人員上課,讓一般統計技術不僅被質檢人員掌握,也被企業所有管理人員熟知。日本品質管理專家石川馨說:統計技術可以解決90%以上的質量問題。筆者每周組織召開一次質量分析例會,運用質量管理舊七大工具和新七大工具,每次至少解決一個實實在在的質量問題,哪怕是非常小的問題。這樣,一點一滴的改進,幾個月后,質量成本損失方面的數據降低了,領導自然很高興。
以培訓“換血”
質量管理,始于培訓,終于培訓。只有培訓,才能使員工不斷學習,不斷獲得新知識,一個企業才能長足發展,立于不敗之地。我們制定了長期的培訓目標,即使在生產任務很緊張的情況下,也不放松培訓。并且,注意招收新的管理和技術人員,不斷給企業注入新鮮血液,對舊有員工造成壓力,將通過不了培訓的人逐步淘汰。
以上是筆者從事質量工作和企業管理幾年來的一點體會,希望能與同行交流,共同推動質量管理技術的提高。
作者:卓 然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