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市場 > 正文
 

做好小作坊監管的大文章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7日 09:26 中國質量報

  在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的話題中,食品小作坊不斷成為“印象塌陷”的重災區、“假冒偽劣”的代名詞。一時間,小作坊是死是活成為廣大消費者議論的熱點和焦點,而如何進一步強化小作坊的監管,成為當前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點和難點。

  2001年,國家質檢總局對米、面、油、醬油、醋等5類食品生產企業進行專項調查,結果表明:79.2%的企業系10人以下的小作坊;在對肉制品等10類食品生產企業的調查中,發
現被調查的40400家企業中70%屬10人以下的小作坊。今年上半年,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全省食品生產企業進行了普查,發現17583家企業中10人以下的小作坊有15526家,占88.3%,而在巴中、涼山、達州等工業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小作坊所占比例更大,以巴中市為例,全市1403家食品生產企業中,10人以下的小作坊達1338家,占95.37%。

  很顯然,對待小作坊不能一棍子打死,它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一是四川是農業大省,在8500多萬人口中農業人口占70%以上,這是一個很大的消費群體,因受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和經濟條件的制約,其食品需求大多依賴小作坊。二是據專家從行業特點分析,食品企業的規模并非要求很大,小作坊的存在是對大企業的有益補充,因為大企業不可能以大概全。三是小作坊生產簡單、成本低下,經營靈活、變更迅速,方便群眾,還能對當地農副產品快速吸納消化,就地轉化農村剩余勞動力,對民間傳統工藝也有保留作用。小作坊直接涉及農民增產增收,關系農民的生產生活需求等,為其存在創造了條件。四是縱觀溫州的發展歷程,今天的大市場正是由昨天的小商品連接而成,今天的大企業也正是由昨天的小作坊裂變而成,比如正泰、喬頓都是由幾個人的小作坊發展成為今天的大集團,四川也不例外,比如劍南春、五糧液。五是小作坊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級階段民營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面對現實,既然小作坊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當前最重要的是如何強化監管,引導小作坊做大做強。在具體工作中,筆者覺得應重點把握以下五個方面。一、營造三個環境

  一是充分發揮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的作用,加大對消費者,特別是農村消費者的質量知識宣傳教育。要把食品質量安全知識教育同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相結合,同中小學義務教育相結合,同“四五”普法相結合,采取座談、知識競賽、知識講座、設立咨詢臺、印發宣傳資料、流動宣傳車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用“大頭娃娃”、毒大米、泔水油等典型案例,廣泛宣傳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老百姓的識假辨別能力,增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努力營造“重質量、重品牌、健康向上”的消費環境;二是加大生產(經銷)企業廠長(經理)特別是小作坊老板和技術骨干質量法律法規和質量知識培訓力度,把TQM、QC小組、QS、名牌、免檢、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的具體要求和“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就是違法犯罪,就會傾家蕩產”的理念貫穿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努力營造“質量振興人人有責,假冒偽劣人人喊打”的放心購物環境;三是強化政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質量、計量、標準化知識的宣貫力度,動員全民參與,構筑食品質量安全防線,努力營造“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誠實信用環境,讓假冒偽劣產品無處藏身,讓假冒偽劣企業身敗名裂,讓名優產品脫穎而出。二、建好三支隊伍

  根據小作坊主要分布在農村、城鄉結合部的特點,按照“重心下移”的要求,充分發揮縣級質監部門的作用:

  一是強化縣級質監部門小作坊監督員隊伍,可采取定區域、定企業、分片包干等方式,要求監督員走村串戶,逐一登記造冊,進一步摸清本轄區小作坊的數量、產品類別、規模和質量狀況,并繪制一張包括食品加工企業、責任人等內容的行業分布圖(可將特種設備一并納入),切實做到心中有數,跟蹤監督,動態管理。

  二是在鄉、村、社聘請協管隊伍。小作坊分布廣,流動快,季節性強,僅靠一兩個部門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要動員群眾參與,使質監部門成為“千里眼”、“順風耳”,把老百姓的暗管與相關部門的明查結合起來,雙管齊下。

  三是培育技術機構食品專業檢驗員隊伍。為降低業主成本,方便群眾生產,加大對技術機構的投入,添置便攜式檢測設備,隨時為小作坊對原輔材料、農殘、重金屬、出廠產品等提供快速檢測等服務。同時,在堅持企業自愿的基礎上,對區域特色突出、生產企業相對集中的地方,要鼓勵企業共建檢驗室,增強小作坊自檢控制能力。三、推行三種制度

  一是責任制。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是一項系統工程,小作坊大多分布在農村、鄉鎮,是鄉鎮特別是貧困鄉鎮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鄉(鎮)政府眼皮底下生產加工,鄉(鎮)政府最了解情況。因此從縣到鄉鎮要建立政府“一把手”負總責的小作坊監管責任制和食品質量安全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納入各級政府目標管理,加大發展和監管經費投入,列入各級財政預算管理,扭轉部門監管“有限的權力制約與無限的事故責任”現狀,實行食品質量安全“一票否決”,推動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進村入戶到社區。建立鄉鎮、村莊、社區重點負責小作坊的調查、排查、協查和情況報告等四大職能。

  二是幫扶制。小作坊為降低生產成本,大都缺乏過硬的質量管理。對確保能夠生產合格產品但暫不具備發證條件的小作坊,對從事與原材料產地密切相連、直接關系農民增產增收、地方特色濃厚,其產品多年來供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必需的小作坊,要加大質量、計量、標準化等基礎工作的指導力度。要通過現場觀摩,效益對比,典型示范,幫助把好原材料進廠、生產流程控制、產品出廠三道關口,尤其要協助小作坊建好進貨檢查驗收登記制度和產品流向備案制度。

  三是承諾制。食品質量安全企業是主體,小作坊要逐一與當地質監部門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公開承諾不生產加工假冒偽劣食品,不濫用食品添加劑,不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明確表示對所生產的食品質量負責,承擔食品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進一步增強業主的法律意識。四、嚴格三項檢查

  一是定期巡查。縣級質監部門對小作坊的巡查每兩個月至少有1次,對其產品的定期檢驗每年不得少于4次。根據巡查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增加巡查次數,縮短巡查周期,督促小作坊按標生產,規范經營,保證不合格產品不出廠。巡查時,可邀請鄉(鎮)、村社派員參與,并將結果通報相關單位,實現信息共享。

  二是隨機抽查。要根據季節,隨時抽查蛋制品、腌臘制品、冷凍飲品、乳制品等質量不穩定、安全風險系數較大的小作坊,對經抽查、復查仍然達不到質量要求的,要堅決取締,消除安全隱患。

  三是限期追查。一旦發現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假冒偽劣產品,一方面要公開曝光,引導消費,另一方面要報告當地黨委、政府,根據小作坊的產品流向登記,限期追回已售出產品,并查明原因,追究責任,嚴厲打擊。五、實現三大轉變

  一是由他律變自律。小作坊具有分散性、季節性、流動性,光靠政府部門很難面面俱到,況且僅靠行政、法律等強制手段,也不容易從根本上解決“打痛”、“打死”的問題。要分行業(比如小油坊、小米坊、小面坊、小酒坊等)引導建立專門協會,通過協會建立包括質量、價格、信息、技術等在內的自律性行規行約,約束小作坊的生產加工行為,構建政府、部門、協會、作坊四位一體的管理格局,把“要我生產合格產品”的他律行為變成“我要生產合格產品”的自覺行為。

  二是由作坊變車間。推行“公司+散戶”的聯營模式,鼓勵基礎好、證照齊、市場信譽度高的食品龍頭企業,在自愿的基礎上吸納小作坊,把小作坊變成大企業的半成品車間,這樣既能保證小作坊的產品質量,解決了農民、下崗工人的就業,也有利于大企業規模化發展。

  三是由麻雀變鳳凰。江油“蘭蘭糕點城”在10年前,還是夫妻二人為了養家糊口,靠借來的300元現金和一輛自制手推車,在幾十平方米住房內作坊式生產銷售面包和冰糕的,而今擁有員工150多人,5家連鎖店,3000多平方米廠房,年產值600多萬元,并且帶活了附近由14個下崗工人組建的鴻源長鋼養殖場,大量消化了當地小麥,已成為該市糕點行業的龍頭,地方財稅的大戶,成為由小作坊做大做強的典范。因此,要加大小作坊的幫扶、整治力度,在確保良性發展的基礎上,分行業、分區域,加快小作坊自身生產要素的集結,加強四川名牌、中國名牌、中國世界名牌的培育,逐步形成白酒、植物油、面粉、大米等若干個地域優勢明顯、傳統工藝獨到、帶動能力強的特色產業帶,努力構建“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促使麻雀變鳳凰。(來源:本站原創)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