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飲料市場整頓中,寧夏中衛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沒收了600箱共9噸不合格純凈水。他們想到,今年旱災肆虐,中衛有兩萬公頃壓砂西瓜遭遇大旱,于是發動全體職工,從7月8日起陸續將這批純凈水澆到了下轄一些鄉鎮的西瓜地里。
按慣例,他們可以把這些水一倒了之,方便、干脆又豪爽。然而他們卻真情動腦,身體力行,于是廢物瞬間就成了寶貝。這讓我們看到,假冒偽劣產品并不一定一無是處,假的
不一定就是廢的,即使是廢品,也有廢品的用武之地。
由此想到我們處理假冒偽劣產品的慣常做法,一般是能燒的就付之一炬,能倒的就一倒了之,不能燒又不能倒的,就將它們放置在工程車的巨輪之下,來個“粉身碎骨”,一軋了之。
據報道,從2001年4月到2004年10月底,國家有關部門查獲的假冒偽劣產品貨值達一百多億元。要是把它們都如此這般實行“一次性”摧毀,會造成多大的浪費?沒有人具體統計過。有專家說,假冒偽劣是最大的浪費。由此是否可以推論,“一次性”銷毀贓物是另一種浪費呢?當然,這只是從節約資源角度而言,還沒算上其對大氣、水體及土壤等環境資源可能造成的污染和傷害。
相關部門通常采取的“一次性”大手筆,也許是為了表明他們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的決心,但是,我們要打擊的是制假販假者,目的是要讓不法商販知道你動真格、抓得狠,而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法子是從源頭做好監管工作,而不是事后不分青紅皂白將所有假冒偽劣產品一毀了之。
空調并非溫度越低越好,照明并非越亮越好,小轎車的普及率并非越高越好。同樣,銷贓也并非銷毀得越多越好。多動點腦子,多花點心思,多費點工夫,別忙著送假冒偽劣產品“歸西”,應該更有利于節約型社會的建設。
作者:雷 輝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