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石油緊缺正日益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和建設和諧社會進程中所必須面對的嚴峻課題,如何破解困局、建設節約型社會?7月19日至20日,在中國消費者報社在京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電動車產業發展高層論壇”上,來自企業界、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節能、品質、和諧、發展”這一中心議題,就我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和如何促進行業良性發展等,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討。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石油供應的日趨緊缺和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電動車這種以電能為動力的輪式交通工具(主要包括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電動轎車三大類),憑借其節能、環保的優點日漸成為產業界關注的焦點。許多發達國家紛紛投入巨資研發電動汽車,我國的“863計劃”也已明確將電動汽車作為重點攻關項目。其中,電動自行車更是以其綠色環保、方便輕捷等優點,受到國內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整個行業發展迅速。據中國自行車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1998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量僅為5.4萬輛,2004年則發展到600多萬輛,并涌現出了一些被消費者接受和喜愛的品牌。目前,我國電動汽車的研發水平與發達國家基本上處在同一水平線上,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國外。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摩托車、也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
在此次論壇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電動車由于節能、環保,應成為政府大力支持和發展的產業。但電動車行業要想真正實現產業化并良性發展,亟須解決一些關鍵問題,包括蓄電池的二次污染、回收及安全問題;正在向“輕騎化”和“摩托化”方向發展的電動自行車,因為設計時速高達50公里~60公里,在非機動車道上快速行駛,導致事故頻頻發生;一些小企業采用不合格配件自行拼裝電動自行車,致使產品質量狀況良莠不齊;因為缺乏國家專門的“三包”政策,導致全行業售后服務質量不統一,消費者權益得不到根本保障。上述問題的存在,使得我國一些城市目前明文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有的不給電動自行車上牌照,從而影響了整個產業的發展。
基于此,有專家呼吁,要想解決以上制約電動車行業發展的瓶頸,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需要全行業從標準、安全、質量和品牌等方面狠下功夫,使行業環保、安全的特點充分顯現出來。
作者:本報記者 鄭建玲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