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市場 > 正文
 

跨國公司品牌危機的背后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6日 02:37 中國質量報

  據海外媒體報道,今年以來,跨國公司的產品缺陷問題在中國鬧得沸沸揚揚。一時間,質疑、拷問、指責之聲四起,向來在中國被視為商業楷模、高質量化身的跨國公司一下子似乎成了問題成堆、態度傲慢、惟利是圖的“商業敗類”。

  然而在拷問的喧囂聲中,很多真正的問題被忽略和掩蓋了;仡^靜觀不難發現,無論是跨國公司的規范管理,質量控制流程,還是它們的產品質量本身,仍是許多中國企業無法
達到的。與跨國公司相關的眾多問題,與其說是源于跨國公司自身,不如說源于正在轉型的中國市場的不健全和不成熟———無規、偽規及潛規盛行。而偽規和潛規歸根到底等于無規,不僅如此,市場中還存在過分相信、偏愛,甚至是盲目崇拜跨國公司的傾向。

  專家警告說,商業就是商業,跨國公司就是公司,既不必崇拜,也不能歧視。只有摒棄那些無謂的崇拜和歧視,才能建立健康的市場機制。

  品牌危機:跨國公司怎么了

  可以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來形容跨國公司今年以來遭遇的多次品牌危機。亨氏、肯德基、強生嬰兒、雀巢等國際名牌接連出事,直到不久前,深圳的哈根達斯也爆出加工廠衛生狀況堪憂的丑聞。且不論媒體抓名牌炒作新聞及網絡延時效應帶來的“連綿不絕”之感,回歸產品質量本身,跨國公司真的就那么差嗎?

  前不久曾卷入危機的某跨國公司的品牌經理指出,產品質量的確是公司一直關注的重點,“甚至將其視為生命”。該公司的產品處于產業鏈的末端,此次出事源于某一供應商的失誤,這也提醒公司要加強對任何一環的管理控制。該品牌經理同時表示,從市場的反應來看,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理念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進步,這是個好現象。但對于消費者剛開始集中關注的產品質量問題,政府和媒體則應該更加科學和冷靜地引導。例如,應該根據事件的性質區分等級,從而采取相應的規范處罰及相應強度的曝光,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和一味炒作。

  商務部的高級研究員馬宇分析指出,跨國公司今年集中遭遇品牌危機,一方面,表明中國越來越關注產品質量;另一方面,也是中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長期不放心、不滿的釋放。馬宇多年關注外商投資領域,接觸過許多跨國公司和中國大企業!暗@并不說明,跨國公司的產品質量比中國企業的差”。

  他相信:“跨國公司絕不會故意降低產品質量標準,他們不會拿信譽開玩笑!彼M一步解釋說,這并不是說跨國公司在這些事件中沒有問題,例如,他們對中國市場的反應沒能正確估計;而且,“大公司病”可能更加突出地體現在這些公司身上。面對緊急問題時,跨國公司的反應速度較慢,從地方到中國區總部再到全球總部,經過律師等專業人士的判斷后,才最終反饋回中國。這就容易讓人產生“傲慢”的感覺。這些都需要改進。

  “但怕的是,只有肯德基、麥當勞這些公司的產品質量才會受到關注,炒倒了這些公司,但國家沒有進步。”馬宇說,“我們應該更加關注當前哪個是最可怕的問題”。

  無規偽規:違規的元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市場監管體系不健全、消費者保護措施不力,是跨國公司產品質量頻頻出事的元兇。早前的中美史克PPA事件、東芝筆記本電腦事件直至雀巢奶粉碘超標事件等,都從不同角度折射出中國尚缺乏嚴格、有效的質量檢測標準和監管能力,“消費者就算告,也要告得倒才行”。他痛心地說:“嚴格地講,有些事情不是跨國公司‘違規’,而是我們‘無規’,甚至有的時候只是‘偽規’!

  這種想法,筆者也在馬宇那里得到證實。他在去年的研究中,發現一家方便面廠遭遇到“奇怪的困難”。該廠為某跨國公司代工銷往歐洲的碗面,在衛生要求上,歐洲對某種菌類的要求是每單位萬個,而中國相關部門的要求則是每單位百個。這一標準幾乎無法在正常的生產過程中達到,而必須對生產好的方便面做射加殺菌處理。這樣一來,方便面的口感可能受到影響,而且射加也帶來潛在的輻射危險,反而不利于人體健康。同時,按照相關法規,出口產品的質量符合合同或出口國標準即可,但該廠仍然受到當地有關部門的檢查,責令其按照國家標準生產。

  另一種“偽規”則體現在“潛規則”上。格里(化名)是某著名國際電子公司的產品負責人;叵肫甬敵踹M入中國市場時的不賄賂等原則,格里的底氣已遠沒當年那么足。單是去年,他們就請不少大客戶赴海外旅游多日。盡管如此,該公司去年還是有很多訂單被另一著名國際品牌奪走。他相信,這“不是產品本身的問題”。

  洋企崇拜:扭曲法律催生歧視

  馬宇反復強調,“商業就是商業”,我們不用給跨國公司上課,也不要賦予這些事件其他的內涵。他認為,跨國公司多年來積累下來的營商經驗使其比任何專家都更加專業!笆袌鰰逃柗稿e的企業”,企業的產品質量不好、市場態度不好、不盡社會責任,這些最終都會體現在消費者的選擇上,表現為企業最終的生死存亡。

  對于跨國公司質疑聲的背后,有專家指出,跨國公司在中國出現問題正是源于中國長期以來對其的崇拜。吸引外資,尤其是跨國公司長期以來成為考核地方官員業績的指標,為跨國公司創造了良好的經商環境,“掛牌保護”、“限制檢查”已不是新聞?鐕颈毁x予除商業以外的諸多意義,包括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帶動其他投資、建立區域中心等。

  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曾指出,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資以及外資管理工作等方面出現值得重視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引資惡性競爭,不計成本招商,優惠政策過濫和開發區過多過濫,占用土地過多。有的地區引進的外資項目能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

  “本來資本應當根據生產要素市場情況在不同地區進行配置,但各地方政府惡性引資競爭,扭曲了市場的作用,加劇了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也扭曲了跨國公司的心態!蹦祥_大學國際經濟法研究所所長程寶庫說,“法律的實施過程中也得不到統一,各地方政府出于各自利益,制定出各種土政策,片面保護本地企業。造成企業行為越發不規范,違法者得不到追究。這種情況下,外資企業很可能會選擇‘入鄉隨俗’,跟著變壞,因為這樣很容易獲得利益!

  跨國公司對中國企業技術進步的負面影響也開始顯現,盡管大多數著名跨國公司能按照合同認真地轉讓技術,但相關的中國企業并沒有通過引進、消化、創新把這些技術轉化為自己的能力。例如,懷著“市場換技術”初衷的中國汽車工業迄今沒有走上自主開發的道路;而韓國堅持自主開發道路,用了同樣的時間就把韓國品牌的汽車推向了世界。此外,某些行業出現跨國公司利用市場優勢地位限制競爭的苗頭。王志樂指出,中國需要考慮如何依靠市場經濟的規則,抑制跨國公司壟斷的趨勢。

  關于跨國公司,還存在一個不合理的現象。當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外資企業成為招商引資的首選,并獲得稅收等優惠政策時,這種“超國民待遇”映襯下的中國企業反而顯得遭遇“非國民待遇”。“市場準入給民企造成行業壁壘。外資能允許進入的行業,而民營企業卻不能!币晃幻駹I企業老板無奈地說。

  作者:新 信

 。▉碓矗罕菊驹瓌摚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