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一哥”跌破眼鏡 身不由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9日 17:49 《財經時報》 | |||||||||
曾是世界第三大眼鏡制造商,資本市場上基金寵兒的泰興光學,因為對美國第二大眼鏡零售商ECCA的收購,將自己軟肋暴露于市場之下。內部失控與收購錯誤,究竟誰為因果? □ 本報記者 姜雷 人在江湖走,誰能不失手?
但這次,被稱為香港眼鏡業“一哥”的泰興光學集團馬氏父子一失手,則把自己逼到萬劫不復的境地。 窮途末路 泰興光學集團(0389,hk)在財務危機的泥沼中越陷越深。而所謂一沉百踩,落井下石則是金融家們的拿手好戲。 知情人士透露,財務丑聞風浪中,泰興光學董事長,老父馬寶基表現得非常淡定,兒子馬烈堅則不免驚嚇慌張。 事態在不斷惡化中。6月初,泰興光學傳出1億港元忽然失蹤,6月23日,泰興光學遭債權人申請清盤破產,臨時清盤人也已接管公司。7月4日,董事長馬寶基及其子,行政總裁馬烈堅因涉嫌串謀詐騙被捕。半數在港員工遭裁。 16家銀行對泰興圍剿不已,催繳還款共計9.46億港元。未審核銀行借款總額更達約53億港元,泰興眼下賬面僅存1500萬港元。 公司遭變豈止人禍,嗜馬如命的馬氏父子的兩只愛駒“多寶來”和“眼鏡上將”也遭逢巨變,被香港馬會宣布退役,理由是“馬主會籍被暫停”。 冰火兩重天的變化,令投資者咋舌。泰興集團是世界第三大眼鏡制造商,停牌前市值高達38億港元,基金寵兒,匯豐、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位列其間。 草根大亨 泰興光學主席馬寶基,是典型的港人白手興家致富例子。外間對馬寶基的評價是“豪爽、有義氣”。馬為人講究“派頭”,人稱“四哥”的他,更特意以“747”作為其座駕勞斯萊斯的車牌。 馬寶基于上世紀50年代由潮州到港,當眼鏡廠學徒。60年代,馬寶基在香港棚戶區一帶租下小石屋開設泰興。創業初期,馬寶基早上在廠房生產眼鏡,晚上則在彌敦道及皇后大道東等街道,到處尋找買家。1976年,馬寶基取得第一張來自美國的定單,成為其事業的轉捩點。經過多年努力,將泰興由一家“山寨”廠,發展成為香港制造業中的“眼鏡王國”,泰興于1993年將公司上市。 馬寶基與馬烈堅父子情深,但凡有公開場合,兩父子必定同進同出。馬烈堅曾向傳媒表示,孩提時期已深受父親影響,對眼鏡很有興趣,之后亦順理成章加入泰興協助打理家族生意。 現在眼鏡業界曾叱咤一時的父子兵,卻因涉嫌偽造賬目而同遭警方拘捕。 第二代的宿命 曾經放洋留學的馬烈堅,受西方企業管理模式概念影響,認為要將家族生意發揚光大,必須拓展利潤較高的零售分銷業務,甚至擁有屬于自己的品牌。 此間更有經營著名服裝品牌“espire”的香港上市環球思捷的成功案例在先,這家既擁有零售渠道又從事生產加工的企業,是香港資本市場的一面旗幟,馬烈堅一心想復制思捷的模式。 馬寶基創辦的泰興光學,一直以來以眼鏡制造為主,馬烈堅上場,一直覺得制造眼鏡,毛利遠不及眼鏡零售,為了“肥水不流別人田”,于是四處收購,他把泰興塑造為增長股。 金融風暴后地產銀行股衰微,工業股抬頭,馬烈堅成功取得外資基金的信任,紛紛入股,有了基金支持,馬烈堅于是無后顧之憂,四出東征西討。 泰興于2003年10月踏足德國市場,大獲全勝。馬烈堅因此獲老父刮目相看,2004年中馬烈堅擢升至行政總裁的高位,掌控泰興生殺大權,但馬烈堅急于求成的性格,種下日后泰興王國沒落的禍根。 馬烈堅2004年已開始部署另一項投資大計。在投資銀行的穿針引線下,去年4月馬烈堅決定向當時美國最大的眼鏡零售商Cole提出收購,不過,泰興在競奪Cole控制權一役,敗于另一家同樣是廠商、并將業務擴展至零售的意大利眼鏡商Luxottica,后者提出的收購價高達4.95億美元(約38.6億港元)。 盡管馬烈堅在爭奪Luxottica一役中敗陣,但未有挫折他投資北美洲的決心,去年12月馬策劃以4.5億美元(約35億港元)收購美國第二大眼鏡零售商ECCA。 多米諾效應 2005年2月,馬烈堅收購美國眼鏡零售商ECCA塵埃落定,但ECCA卻成為壓倒泰興光學的最后一塊石頭。 收購完成后,泰興光學總負債由2004年的9.85億港元,激增至29.48億港元,升幅近3倍。為償還收購背負的短期債務,馬氏父子求助于市場,實施配股計劃。 泰興先后兩度建議發行可換股債券集資。2月初,泰興建議以先舊后新的方式,以每股6.2-6.5港元,籌款5.2億港元,但因為有承配人不接受配股價格而告吹。月底,再度建議以每股5.724港元,相對當時股價,折讓7.8%,共配售5480萬股股份,并發行4110萬美元的五年期可換股債券,籌款6.09億港元。 如果計劃能夠得以實施,泰興或許就能避免危機。收購ECCA,除分享其業績外,泰興將擁有其在美國33個州的378個零售店。在美國市場占有率將提高2.5%。ECCA還將分銷泰興250萬對眼鏡的產量。4年后,還將分拆ECCA在美國上市,獲取更大的融資空間。 但市場沒有給他們機會。 在賬目處理方面,泰興與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再度產生矛盾。德勤指出,泰興140天的賬期過長,遠高于業內60到90天的平均水平。主營歐洲分銷業務的附屬公司NiGuRa,因未能償還到期債務,被迫申請破產。 為了明確泰興具體賬目,德勤私下派人至潮州,對其廠房開展審計。德勤指出,泰興無法證明12份提單文件真偽,致使1200萬港元的銷售款項無法入賬。 泰興與德勤的糾紛,致使泰興推遲了年報公布日期。不得已,泰興于4月18日申請停牌。同日,德勤辭去會計師職務。由此,泰興真正陷入危機之中。 由于推遲公布業績,配售可換股債券計劃被迫擱淺。同時,頻繁更換會計師,對泰興造成不良影響,加深了銀行、投資者的猜疑。一般來說,會計師提供的數據,是銀行和基金投資一家公司的重要依據。 隨著停牌超過9日,泰興又在技術上違反了銀行貸款的規定。6月1日,7家債權銀行要求泰興立即償還共3.29億港元的短期債款。而此時泰興的賬面上,可用資金僅為1500萬港元。 從泰興的舉措來看,收購ECCA是否屬于一次孤注一擲的行動,當時其內部財務賬目是否已經出了問題;蛘呤召徶皇翘┡d用來掩飾財務危機的幌子。 一切的疑問,只能留待市場給出答案。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