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市場 > 正文
 

“中國創造”急需自主國際品牌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6日 08:46 中國質量報

  隨著“madeinchina”的標簽貼滿全世界,在國際市場上,“中國制造”的概念儼然被當作低附加值、低價格的代名詞,似乎只有低價才是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所在。一臺中國生產的普通DVD在世界上的平均售價為三四百元人民幣,出廠價只有百元左右,剔除原材料成本和專利費用,一臺DVD只能賺幾元的“汗水錢”。造成“中國制造”如此尷尬的原因在哪里?哈佛商學院亞太研究中心主任勞維信一語中的:中國缺乏自主的國際品牌。

  據國家發改委統計,我國出口的服裝有自己品牌的尚不足10%,大都是貼牌生產或來料加工。“中國制造”實際上是給國外名牌打工。生產能力很強、利潤回報不高成了“中國制造”的怪圈。據首屆“創業中國高峰論壇”披露,中國彩電出口世界第一,然而,即使是長虹、TCL、康佳這樣在國內知名度較高的品牌,出口卻有89%要貼上國外的牌子,只有11%貼自己的牌子,因為貼別人的牌子才可以更順利地進入歐美市場。

  所以,盡管中國的GDP已經排在世界第七,中國的出口額排在世界第三,但在世界著名品牌評測排名前100個品牌中,卻沒有中國品牌的身影。曾有專家預算,貼牌生產(OEM)讓外國人拿走了92%的利潤,中國人最多拿到8%。

  據專家分析,造成中國品牌缺乏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首先是實力不足。“中國制造”近年發展很快,但是絕大部分來自技術引進。這些引進的技術,有少部分被消化和吸收,成為自主創新的基礎,但更多的情況是企業形成技術依賴,開發能力不足。據了解,我國彩電生產原件大部分來自進口。另外,創造品牌的意識不強。很多廠商缺乏品牌經營的能力和意識,習慣于下游加工,滿足于掙“汗水錢”。企業間的競爭也都在價格和低水平競爭層面。品牌經營只停留在“傍洋品牌”上,爭相“換標”,眼里只有短期效益。設計出的產品更是模仿、從屬的多,創新的少。

  其實,“中國創造”的發展前景極為看好。事實上,很多國際品牌制造商看中的不僅僅是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在他們眼中,中國的技術同樣吸引他們。一位頂級時裝品牌的中國區負責人表示,中國的服裝生產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標準,達到了頂級品牌商的要求。國際奢侈品管理咨詢公司總裁麥禧德曾預言,20年后在巴黎一定會看到中國的奢侈品品牌,他說,關鍵是中國必須打造一個國際品牌,因為一個頂級的奢侈品品牌必須是一個享譽國際的品牌。

  用品牌助力“中國創造”,已成為各界共識。近日,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扶持出口名牌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10年,爭取有40%以上的出口企業擁有自主品牌。《意見》說,實施出口名牌戰略,加強自主品牌建設,培育一批出口名牌,是增強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手段,是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實現外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實現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的必由之路。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助理、北大商學網教育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志毅認為,中國品牌的提升應該從注重產品質量、注重技術創新、提升產品形象、提升公司形象、提升企業家形象、強化品牌資產、強化品牌宣傳等7方面開展。他說,由于市場競爭的需要,“中國制造”企業可能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采用成本領先戰略,但低價格并不一定是低質量。中國品牌最終要走向優質高價。國際營銷大師米爾頓·科特勒認為,市場和并購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兩個重要元素。首先是統一的國內市場,最終是全球市場。他建議,中國制造業應該走出去,購買、并購那些國際品牌,包括它們的技術。他說,這種做法可以極大地縮短“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時間。

  作者:本報記者 王 輝

  (來源:本站原創)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