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各類食品的保質期愈來愈受到百姓關注?墒,今夏以來,湖北武漢卻多次出現廠商更改保質期的問題,導致過期食品頻頻入市,購物消費被蒙上一層陰影。
根據國家對食品質量安全的要求,食品從生產到消費都規定了一定時間的保質期,凡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均應由廠商主動銷毀。同時,國家還明確規定,有關執法部門對發現或查獲的過期食品,應集中銷毀。
迄今為止,從過期食品的管理現狀來看,一邊是廠商缺乏自律機制,一邊是有關部門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據了解,企業生產和市場銷售的過期食品,都是經過執法打假和市場檢查“抓獲”的。僅在去年,武漢市質量技監部門和工商部門共銷毀了貨值達2000余萬元的過期食品。
在對過期食品問題進行調查時,廠家認為,產品出廠后交給商家銷售,企業只負責收回貨款,由于產品利潤小,無力對產品保質期負責。商家則表示,一旦食品到了保質期,便與供貨商一起將過期食品撤柜,結算時扣除相應貨款。
然而,質量監管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反映,廠商若需處理過期食品,可以交給監管部門進行集中銷毀。遺憾的是,基于種種原因,至今沒有一家廠商愿意采取這種辦法。
雖然《產品質量法》規定了食品必須標注生產日期,但對其標注方式尚無強制性要求。一些廠商利用粘貼式標簽使假,要么將生產日期暫留“空白”,要么隨機應變地更換標簽,將“過期”轉為“延期”。于是,過期食品的市場轉移、城鄉污染的現象比較嚴重,主要表現在過期食品從商場超市流向小商小販,從城市流向鄉鎮,過期食品已給人民群眾和健康安全帶來極大隱患。
如何對過期食品進行有效監管?有關部門提出,應加快建立食品檔案,將食品的生產、儲運、銷售等相關信息全部登記,對生產日期和購銷記錄實行全過程聯網跟蹤監管。同時借鑒國外實行的“過期食品申報制度”,當商家發現食品過期后,應直接向有關部門申報銷毀,不許返回廠家。武漢工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何東平認為,對過期食品的監管,當務之急是要加大對不法廠商的處罰力度。
作者:蘇永華 本報記者 陳 鐵
。▉碓矗罕菊驹瓌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