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23日6時20分許,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以要約價185億美元并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如果成功,這將成為“中國公司有史以來金額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海外購并”。
從去年TCL收購法國湯姆遜旗下的電視機制造業務開始,每過幾個月,我們就能聽到有關中國企業海外收購的消息。今年5月1日,聯想集團完成了對IBM全球個人計算機業
務的收購,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個人計算機企業;6月初,中國臺灣的電子制造商明基收購了西門子的手機業務;中國最大的家電制造商海爾最近也宣布了其對美國家電生產商美泰的收購計劃。一個“中國的世紀”似乎將要到來。
“頻繁出現的海外并購背后,是這些中國企業都遇到了下一階段發展的瓶頸。”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成志明說,當中國企業希望通過國內規模生產帶來的低成本優勢向全球市場擴張時,他們發現并購可以在短時間內幫助企業整合最需要的資源。恰好此時有大量的西方企業正試圖從競爭力不強的業務中退出。
美國《紐約時報》援引華爾街銀行家的話說,中國企業還會來搜尋更多表現不佳的美國公司,實施并購計劃,其目的不是為了提高企業當前的業績,而是為了迅速樹立品牌意識,并獲得美國公司提供的合法性。對于產能巨大的中國家電和電子產品制造商而言,如何將物美價廉但知名度低的“中國制造”改造成為受全球尊重的品牌,是目前面臨的最艱巨的挑戰。而收購IBM、美泰這樣的知名企業,不僅意味著可以獲取最新的技術,更意味著品牌價值和成熟的銷售渠道,使中國企業有了與零售商討價還價的資本,也得以避免從中國向歐美等市場出口可能面臨的反傾銷等貿易糾紛。
而在國際油價一路走高的背景下,優尼科油氣田的潛能和龐大的國外市場對中海油顯然極有誘惑力。中海油董事長傅成玉描述這個并購的樂觀前景時稱:“本次合并如果成功,將使中海油的業務遍布12個國家,在印尼、泰國、緬甸、孟加拉和阿塞拜疆等國主要油田擁有大量油氣儲量。我們的油氣儲量將提高80%,產量翻一番以上,成為亞洲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的領導者。”
盡管美國某些政要擔心,中海油的收購是否會危及美國的能源安全,但正如大多數人指出的那樣,優尼科公司70%以上的天然氣儲備都在亞洲,中國的并購并不會導致流入中國市場的能源增加。對于一直苦于尋找市場的優尼科而言,中海油在中國沿海興建的大量液化天然氣(LNG)終端無疑是個極好的解決方案。這個并購因此被美國高盛公司在華高管稱為“天作之合”。
“畢竟并購戰中最重要的問題是經濟數據,而非政治。”一位分析人士說。但中國企業這一輪海外并購熱潮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仍然布滿風險。“企業必須適應陌生的環境和新的游戲規則,并購的成功還取決于其文化整合能力。”成志明認為中國企業應該冷靜、理智地看待跨國并購,“并購不是目標,并購能夠實現的利益才是目的。”
作者:姚玉潔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