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創業板吸引力下降 中小企業將赴新加坡倫敦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9日 13:54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特約記者 羅綺萍 香港報道 神華能源(資訊 行情 論壇)?1088.HK?、交通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3328.HK?、中遠控股?1919.HK?等大型H股相繼在香港上市,香港交易所今年上半年籌資額再創歷史新高,接近1000億港元。與熱鬧的主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香港創業板今年以來只有2家公司上市,籌資僅8200萬港元。
國際著名的均富會計師行剛發布的《2005年全球第二板市場指南》顯示,香港創業板吸引力正在下降,美國納斯達克的上市成本又偏高,令更多的國內中小企業,會走向新加坡及倫敦的二板市場。 均富會計師行合伙人林鴻恩6月21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說:“對于中國企業來說,現時的趨勢是大型企業會繼續在香港上市,吸引來自全球的資金;中小企業和一些創新企業,則會更多地走向新加坡及倫敦,包括主板和二板。” 林鴻恩指出,香港創業板2004年有21家新上市公司,籌集資金26.94億港元,但今年1至5月,只有2家新上市公司,籌資額僅8200萬港元;反觀新加坡自動報價市場?SESDAQ?,2004年有31家新上市公司籌集資金折合12.7億港元,今年首5個月也有12家公司籌資5.28億港元;英國替代投資市場?AIM?則非常活躍,2004年有355家新上市公司籌集資金394.18億港元,今年首5個月已有216家公司集資212.15億港元。?見表一? 萎縮中的香港創業板 均富的研究報告指出,2004年主要二板市場的月平均成交金額都在上升中,但香港創業板則見萎縮,由2003年的4.09億美元,跌至2004年的2.76億美元,預計今年會繼續下跌。 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周文耀6月21日接受本報咨詢時,說到香港創業板今年上市個案偏少的原因,他否認是因為港交所要求創業板公司作出更多的披露:“公司上市無論大小,不管要上主板還是創業板,都必須符合上市科資料披露的要求。?今年迄今只有兩宗成功上市個案?可能由于今年年初國家外匯管理局出臺了新規則,關于民營企業到境外上市,要先得到其批準,可能會令有些公司因此觀望。” 周不認為香港創業板的表現較其它二板市場為差:“不可以這樣說,創業板自1999年成立,現時已有200家公司。當然,經過五六年的運作,我們要檢討這個市場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地方。”港交所現時正在咨詢業界,稍后會在上市委員會中議定修訂意見,再與香港證監會商討。 但他說不會降低上市門檻:“港交所首要目標是保障投資者,要求交易所將上市門檻降低,我們不會考慮。過去幾年我們也得到教訓,我們也看到有些上市公司出了問題。紐約交易所的要求一向嚴格,但仍執業界牛耳。所以我們不會以監管尺度來交換,放寬后會有很多公司來上市,但之后會出現很多問題。” 香港創業板淡靜的另一原因,是具規模的上市公司紛紛轉到主板上市。據港交所統計,迄今已有10家公司由創業板轉到主板?見表二?。最矚目的是1999年11月25日第一家在創業板上市的浩倫農業科技?創業板編號8011,主板編號1073?,也是第一家轉板的公司,于2000年4月10日轉到主板。 另外2000年上市時引發搶購、曾是創業板市值最大公司的TOM集團?創業板編號8001,主板編號2383?,也于2004年8月4日轉板。 這個趨勢近期沒有停止,內地著名軟件商金蝶國際?8133?,已成功申請轉板,將于2005年7月20日生效。主要業務為研發及產銷汽車用安全氣袋系統的錦恒汽車?8293?,去年12月9日才在創業板上市,今年4月6日即申請轉板,創造了最快申請轉板的紀錄。 港交所發言人陳涓涓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創業板公司轉板至主板并非壞事,表明創業板公司在上市一段時間后,發展至合乎主板的上市要求。重要的是這些公司符合上市規則的要求,并繼續留在香港市場交易。港交所檢討創業板規則時,會同時研究會否進一步簡化轉板程序。 新加坡與倫敦的吸引力 中國有大量企業希望到海外上市,林鴻恩指出,近期的趨勢是愈來愈多中小型企業有興趣到新加坡或倫敦二板上市。 “新加坡一方面是國際金融中心,一方面是華人社會,投資者對中國概念股較有興趣,并有所謂龍籌股的分類。其實新加坡的上市要求及整體費用與香港差不多,各項具體要求與費用略有差別。中小企業選擇新加坡上市的主要考慮,是在新加坡上市,會受到較多關注,另外新加坡投資者對科技股的興趣也較香港大。” 倫敦AIM的上市門坎則遠低于其他市場,公眾持股量、股本、市值、公司歷史、盈利水平均不設最低要求,準備上市的公司甚至不用通過交易所面試,所以近年AIM的新上市公司數目是全球之冠。 林鴻恩說中國公司近期開始認識倫敦AIM,現時尚未形成中國公司板塊,但未來很有潛力。不過他提醒有意到倫敦上市的中小企業,要引起當地投資者的興趣,要具備海外投資者、海外市場及海外供貨商三個條件的其中一項或多項。 “投資界都重視品牌效應,如果公司有一個具有知名度的海外投資者,則較容易被外國市場接受?只有上市公司的產品在海外有知名度,或者其供貨商在海外有知名度,才能激發投資者的投資意欲。” 至于美國納斯達克市場,曾經一直是科技公司的寵兒,但均富的研究報告顯示,當地的上市公司數目在持續下跌中,由2002年的3765家,跌至2003年的3335家,再跌至2004年的3229家;但當地的平均總市值及每公司平均市值則持續增長,繼續領先全球,2004年分別達31530億美元及11.59億美元。 “納斯達克會繼續成為中國公司夢寐以求的上市地點,但美國奧克斯利法案卻令上市的成本增加,加上英國及新加坡積極拉攏中國公司到當地上市,香港創業板應該檢討其運作,以增強流通量和吸引力。”林鴻恩說。 “但這不是零和游戲,中國公司那么多,中小企業及新興科技公司更多,他們都需要海外籌資的平臺,所以更多交易所加入競爭,會令市場更加健康蓬勃地發展。” 深圳中小企業板的特殊性 2005年均富的全球二板市場研究,遍及全球36個市場,但未提及深圳的中小企業板。林鴻恩解釋說,原因之一在于該行的研究對象,均為有4年或以上歷史的市場,深圳中小企業板運作時間尚短。另一個原因是深圳中小企業板只是主板的一部分,并沒有獨立的上市規則。 他說深圳中小企業板現時已有約50家上市公司,市值約500億元人民幣,反映內地的資金其實相當充裕,市場活動也頗活躍。 但他說這些上市公司很難在海外同時上市,也很難吸引到外國資金:“現時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約為20倍,海外市場做不到這么高的市盈率。加上深圳中小企業板以人民幣交易,外國資金不能也不會投資于中小企業板。另外,中小企業板的股份并非全流通的特殊性,也令很多資金卻步,所以深圳的中小企業板與全球的二板市場是兩個不同的市場。” ?(特約記者洪馥怡對本文亦有貢獻)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