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財經 > 正文
 

歧視消費者導致跨國公司信任危機頻發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8日 09:52 新京報

  本期嘉賓

  陳安: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后

  覃東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李建平: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兩人均為經濟聊齋成員)

  陳安:最近的哈根達斯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標事件,以及前段時間的寶潔SK-II被訴含有有害成分;亨氏、肯德基、麥當勞、家樂福等先后“觸雷”蘇丹紅,強生嬰兒油和聯合利華立頓速溶茶都被指責存在質量問題等等,跨國公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為什么跨國公司近期在國內會出現這么頻繁的問題?是人們對產品質量的要求高了?是那些大企業無視我們中國人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而有意提供了劣質產品?還是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提高了,而其實他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我個人倒是更傾向于第三點:自從把目光轉向高質量的小康生活,我們就同時開始注意使我們的生活不那么小康的問題,而那些問題其實已經存在了很久。

  覃東海:你說的這個原因其實是一個認識問題,外資大量進入中國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才開始的,中國人對這些大型跨國企業有一個從新鮮到熟悉的過程。尤其是這些企業剛進來時都是派頭十足,給人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即便一開始就有現在的這些問題,大家也不會把懷疑的目光瞄準他們,首先的感覺就是一種尊敬。現在不一樣了,10年時間已經磨去了跨國企業身上的神秘和光環。一旦新鮮感和尊敬心逐漸消失以后,挑剔和質疑就要開始出現。其實,對外企的認識和我們對外國人的認識具有類似性。

  李建平:也就是說,消費者和輿論界不再仰視跨國公司,而是正視了,這種心態的變化很重要,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消費者的成熟。在這種消費心態下,當然會發現許多以前沒有看到或者視而不見的問題。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多種媒體廣泛和深入地報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國內的媒體非但沒有迷信洋品牌,并且在客觀上起到了信任危機加速器的效果。

  覃東海:還有一個原因很重要,中國缺少對這些跨國企業行為的約束機制,沒有約束,企業就沒有動力去嚴把質量關,即便是國際性的大企業,可能本身的聲譽很好,這種聲譽也是在嚴格的約束環境下錘煉出來的。企業行為和個人行為是一樣的,新加坡的環境衛生很好,并不一定是新加坡的個人素質比別的國家高,這些企業的國際聲譽這么好,也并非與生俱來。這些企業到了中國以后,缺少了約束環境,既然沒有成本,沒有代價,犯一些錯誤又有何妨?

  李建平:東海剛才說的約束機制問題,一些企業是這樣的,由于我們國家的標準相對較低,跨國公司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后所受到的懲罰不大,沒有太強的動力去與歐美市場保持一樣的高質量。但還有一個大家都比較認同的原因就是跨國品牌長期以來對中國消費者存在歧視。流行的說法是:一流產品賣歐美,二流產品留國內,三流產品銷售到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因此,只要存在質量問題,危機的爆發就是遲早的事,只不過具體爆發會在什么時候,這里頭有一定的偶然因素。

  (明日請看“是否會演變為對跨國公司的集體信認危機”)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網友裝修經驗大全
經濟適用房之惑
中美中歐貿易爭端
變質奶返廠加工
第8屆上海電影節
《頭文字D》
百對網友新婚靚照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林蘇版《絕代雙驕》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