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月份中海油透露出競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的意向之始,立刻就吸引了全球目光的極大關注。因為這次的“跨國尋油”行動如果成功,不僅是中國企業規模最大、最重要的一宗海外收購活動,而且也將為中國大型企業的跨國并購積累寶貴的經驗。
中海油競購優尼科實際上是一次正常的商業擴展活動。而對于中海油來說,這次競購大戰中尚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
但中海油這次競購行為,一開始就被美國政治化了。少數美國要員在維護美國國家安全的旗號下,試圖將優尼科收購案政治化。他們聲稱,在處理涉及中國的能源事務時,美國必須綜合考慮外交政策、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等因素。直到現在,我們仍無法排除美國政府可能采取制止收購的舉動。
同時,中海油將受到競爭對手的強力挑戰。今年4月,雪佛龍德士古明確宣稱,愿以總計160億至180億美元的現金加股票加債務承擔方案,“友好收購”優尼科。而且,雪佛龍德士古對該公司的收購方案已經得到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批準。盡管現在有報道說優尼科在向中海油示好,但這種事或許只是別人的談判策略而已,并不能太當真。
另外,近200億美元的收購資金對中海油來說也不啻是一個沉重的財務負擔。據了解,此次185億美元的現金,中海油將從自有現金中支付30億美元,其余則靠銀行貸款。但據計算,如果按這個價格收購,中海油僅每年支付的各種利息費用就高達12億美元,相當于優尼科2004年的凈收入。換句話說,以去年的水平,優尼科需要拿出18年的凈收入才能“掙”回收購本金。
對于以上的風險,“志在必得”的中海油應該了然在胸。面對風險,勇氣固然重要,但規避風險、化解風險的能力,也正是中國企業能否“走出去”且能“站得穩”的標桿性指標。
李長安(安邦集團研究總部分析師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