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個周末,很多深圳人可能不知道,兩個來自馬格南圖片社的攝影師正走在城里的街頭巷尾,端著他們的相機。他們中的一個去了東門,另一個在蛇口東角頭、海上世界、寶安某工業區流連……老金跟的攝影師叫伊恩,年逾七旬。因為他正在拍攝一組關于人類與水之間水乳交融關系的照片,他選擇了去蛇口一線。這是他第二次來這座城市,七、八年前,也就是香港回歸之前,伊恩受《巴黎競賽畫報》派遣來過深圳,專門拍攝這里的外資企業和工人的故事。他提到了中華自行車廠,還有一家為英國的一個牌子做加工的服裝企業。說起這
里的變化,和所有的人一樣,伊恩只有兩個字:巨大。
說起馬格南圖片社,用同樣有著傳奇經歷的新華社攝影記者唐師曾的話來說,那是“世界第一”的攝影社,馬格南持續關注戰爭、饑荒、自然災害、社會和環境的危機等熱點問題,甚至建立起了新聞攝影的國際標準,因此也被稱為“全人類的眼睛”。據說加入馬格南的先決條件是“關心人類”,之后的手續極其復雜:首先要向全體馬格南成員提交一組作品。如果有半數成員贊同,申請者就成為一名見習生。兩年之后要提交出更有力量的作品,如果三分之二成員贊同,就可以成為準會員。以后還必須提交作品得到所有會員的贊同,才能進行最后的宣誓,成為正式會員。
頭天晚上,伊恩曾經說起自己的攝影師生涯。令老金動容的是他居然用了幾乎一生的時間去拍攝、記錄了一個關于南非的故事。18歲第一次到南非,伊恩在當地一家報紙工作,從那時起他開始將個人的歷史和南非的歷史連接在了一起。之后40年,伊恩不間斷地利用各種機會到南非拍攝,“盡量說服各種各樣的雜志社派我去南非拍攝”。他展示給我們看的關于南非的最后一張照片是圖圖大主教在教堂為妻子過生日而歡欣鼓舞的一個場景,他說,“我希望用這張照片為這個國家的局勢畫上圓滿的記號。”就像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翰·斯坦伯格說評介羅伯特·卡帕時所說的,他“不僅留下一部戰爭編年史,更留下一種精神。”伊恩同樣當得起這樣的評介。
好玩的是,和伊恩一同上街的很多攝影師出于對“大師”的崇拜,想和他合影,這個英國老頭總是很紳士地配合,不過他從不面對鏡頭。這是他們的“習慣”。有個笑話,說是有一年馬格南出了一本50年回顧,舉世嘆服。可是每一個馬格南成員都不滿意,他們在各大城市巡展時的合影,每個人都用手遮住自己的臉。
作者:深圳細節◎金敏華7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