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結(jié)束的上海工美2005年春季藝術(shù)品拍賣會上,書畫投資的風險開始顯現(xiàn)。一張在2004年上海工美秋拍中以456.5萬元成交的畫作,在此次春拍中的成交價卻只有341萬元。
這幅在半年中“掉價”超過100萬元的畫作,就是陸儼少在1955年創(chuàng)作的《江山勝覽圖》立軸。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陸儼少正當壯年,精力充沛,創(chuàng)作力旺盛,因此其作品歷來是收藏家千方百計尋覓的對象。這幅《江山勝覽圖》是贈與劉海粟,又款稱“仁丈”,尊劉海
粟為前輩,自然是用心不同尋常,不僅精美絕倫,而且稀有罕見。絕對屬于陸儼少作品中的精品。但時隔半年,成交價就相差了百萬元,還是值得我們思考。
從2004年以來,藝術(shù)品拍賣市場就出現(xiàn)了一個個投資“神話”,像浙江佳寶2004秋季中國書畫藝術(shù)品拍賣會上,陸儼少的《宋人詩意畫十二開冊》以616萬元成交,而它上一次出現(xiàn)在拍賣場上,是在2003年北京榮寶秋拍,成交價為220萬元。僅僅一年的時間,就有近400萬元的漲幅。一時間,拍賣市場就出現(xiàn)了這樣一種趨勢,大名頭的書畫藝術(shù)品投資快、回報率高,一出手立馬可變現(xiàn)。此次陸儼少精品的“掉價”無疑向這種投資理念敲響了警鐘。
近年來,隨著股市、樓市紛紛進入“低潮”之后,藝術(shù)品的價值逐漸回歸,不少人開始把目光轉(zhuǎn)向藝術(shù)品投資,特別是書畫投資更成為了其中的主力軍。書畫更被投資者稱為“墻上的股票”,但正如股市中的股票有風險,“墻上的股票”也有風險,而且風險更大。
雖然此次陸儼少作品的拍賣成交價向下走了,但是我們還是在掉價上打上了“引號”,因為成交價的下跌并不是作品價值的下跌,而是一種回歸。價格總是圍繞價值波動,藝術(shù)品也一樣,長期可能有升有降,過度投資,價格也會虛高,能否保值也具有風險。從書畫投資的周期來看,一般在五年左右,如齊白石《山水冊八開》在1998年在中國嘉德秋拍以159.5萬元成交,在2003年中貿(mào)圣佳秋拍時的成交價為1661萬元;明末清初著名畫家陳洪綬的《花鳥冊頁》在2004年中貿(mào)圣佳秋拍中以2860萬元成交,而在1999年北京翰海的拍賣中,這幅作品的成交價為209萬元。近年來,雖然市場的火爆,使得投資周期可能會縮短,但有關(guān)專家建議,兩年以上也是必須的。
與投資周期相比,在投資策略上的精品策略也是沒有錯的,無論是大名頭,還是中小名頭,精品之作的升值潛力總是最大的,而且從投資變現(xiàn)能力看來,精品也是具有優(yōu)勢的,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部主管張超群表示,投資書畫精品的最大好處,就是能讓在需要變現(xiàn)的時候,馬上變現(xiàn)。這是一般其他的普通作品不能做到的,而在國外還有專門的網(wǎng)站,會對于書畫精品的動向進行跟蹤。
除了把握好精品策略和周期策略之外,書畫投資還要注意系統(tǒng)風險,由于市場的特殊性,一般遇到系統(tǒng)風險,手中的書畫就會大幅貶值,但如果能夠度過難關(guān),價格又會馬上回升。因此,在投資書畫時,一定要在手中備好流動資金,以免重蹈齋藤了英的覆轍。(編輯:盛秀華)
作者:中國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