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越來越多的食品安全問題,媒體和公眾表現出的態度大多是積極的。一方面,他們對問題企業缺乏企業誠信、無視市場法律法規、置廣大消費者身心健康和利益于不顧的行為進行了大膽揭露和無情抨擊;另一方面,他們也對政府相關監管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一些意見和建議,這為政府相關監管部門完善制度、有效執法提供了有益的幫助。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媒體和公眾中,也存在著一些過激的言行。這主要表現在,由于不少媒體和公眾對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執法過程缺乏了解,同時又對執法效果預期過高,因而,當他們不
能及時看到執法結果,尤其當他們看到類似問題一再出現的時候,便對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產生懷疑,提出詰難。這些懷疑和詰難的出發點是好,但由于它們缺乏理性,往往會帶來一些消極的后果。
消極后果之一是,迫于社會輿論的壓力,政府監管部門很有可能在制定相關政策及執法過程中出現偏差,從而違背了最基本的市場經濟原則,破壞市場經濟的公平、公正原則,并可能造成更為嚴重的市場混亂。
一段時期以來,一個陳舊的、有違法治原則的說法極為盛行———亂世用重典。放下“亂世”這一時代定性本就缺乏合理依據這一點不談,僅就“重典”之“重”的程度及適用性問題而言,不少人在最基本的法理觀念上就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果說媒體和公眾贊同“亂世用重典”是他們基于對市場環境尤其是食品安全環境不放心的現實的一種情緒化的表達,那么政府職能部門如果受其影響接受這一觀念,并通過自身的職能體現這一觀念,則不僅不合理,而且非常有害了。
最近,北京市某執法部門就以“亂世用重典”為由(或者說,以此為指導),封殺了廣東潮安在京的所有涼果企業的產品。這一行為立即招致社會各界的巨大爭議,而廣東潮安的涼果企業及相關協會更是怨聲不斷。
在食品安全問題頻出的這個時期,北京市相關職能部門在涼果問題上用“典”不可謂不“重”,其效果也不可謂不明顯———將所有“愛”出問題的廣東潮安涼果全部趕出首都市場,“問題”自然就不會再產生了。
但是,這種類似于“臟水、孩子一起潑”的做法,顯然是好企業跟著壞企業連坐。有人說,站在北京市食品安全管理部門的角度來看,面對“屢教不改”的某些食品企業,出于保護首都人民的食品安全考慮,這種“亂世用重典”的做法無疑有其合理之處。然而,站在那些并無質量問題以及那些“教而能改”的合法企業的角度來看,這種“典”顯然不僅太“重”,而且有點兒“亂”了。對北京市這一“用典”做法提出的代表性批評是,不分青紅皂白,將“李鬼”、“李逵”一起封殺,這無疑不僅不能真正打擊“李鬼”們的違法行為,反而會助長其氣焰。合法企業創業艱難,擁有一定的市場并非易事,但“李鬼”們卻不怎么勞神費力,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將“李鬼”和“李逵”一起封殺的這種“重典”,只能讓“李逵”比“李鬼”更受傷。
北京市有關部門曾向媒體透露說,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引起當地政府部門的重視,促使其采取有效措施,盡快對那些違法企業進行整頓。這表明,北京市采取的這種“封殺”措施,僅僅針對的是單一領域的單一對象,而且也只是短期行為。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希望這種類似的“重典”不要再用,也希望其他地區的有關部門不要效法,更不要將其“發揚光大”,如果甲地借故封殺乙地產品,乙地產品借故封殺甲地產品,不禁令人懷疑起這種矯枉的動機。
作者:胡立彪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