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禮又一次遭遇了尷尬。每一次談到納米問題時,總有記者問他:“怎樣確定一件產品是否真的是納米產品?”今天也不例外,有個記者又把這個問題甩給了他。白春禮很無奈:因為國家還沒有頒布相關的確定什么是納米產品的系列標準,你讓我怎么說?
為期三天的2005中國國際納米科技會議今天在北京召開。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納米研究者參會。記者們也去湊熱鬧。但他們關心的主要不是會議研討的內容,而是
納米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部分,比如納米產品等等。
在大會報告結束后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作為本次會議主席的白春禮說,曾經有一位記者指著一件被稱為“納米保暖內衣”的產品問我:“這是納米產品嗎?”我不便表態。一件產品是不是納米產品,需要測試,不僅要看它的材料顆粒尺寸是否是在100納米以下,而且還要看它的光學、電學、力學等性質是否有了納米特征的變化。但我國一直沒有這個鑒定的標準,因而我既不能承認也不能否認它是不是納米產品。
近些年,我國關于納米產品的報道不少,什么納米洗衣機、納米襯衫、納米領帶等紛紛出籠。這里有不少是廠家或商家的自我炒作,讓人感到仿佛納米時代已經到來。對此有許多科學家十分反感,唯恐這種炒作毀了納米科技的名聲。但不容置疑的是,我們的相關標準沒有及時制定,也是使“納米產品”泛濫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白春禮還透露了我國納米科技產業界的一個問題:我國國內目前至少有300家公司在從事納米材料研究、生產,其中90%%以上是小公司,其規模不超過50人。
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最早開展納米科技研究的國家之一,納米基礎研究在國際上已經占有一席之地,已形成了一支具有3000多人的高水平的研究隊伍。據統計,2004年1-8月我國發表在SCI收錄的期刊雜志上的納米科技論文總數居世界第一位。這曾讓一部分國人很是沾沾自喜。但白春禮卻不以為然:雖然我們的論文統計數量多,但在納米科技專利上我們相對申請的并不多,不能太看重這個論文數量。白春禮認為造成專利相對不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國科學家在研究中缺少技術創新的想法,更偏好于基礎研究,二是中國科學家的知識產權保護觀念不強,只是一味地做研究,即使出了研究成果也只記得寫文章而不申請專利。
目前,我國納米科技的產業化發展還不理想。有關專家認為,雖然我國開始研究納米的時間挺早,但納米技術項目的研發時間卻不長,還處在啟動階段,還缺乏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無縫鏈接機制,導致技術成果不能順利轉化。國內已建立的納米材料和技術的生產線主要都集中在技術門檻較低的納米粉體的制備方面。正因此,市場上出現的“納米商品”很多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納米產品”。(編輯:盛秀華)
作者:科技日報李大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