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是山東省的農業大市,多年來,濰坊的農戶貸款總量一直居于山東各城市前列。然而,記者近日從人行濰坊市中心支行獲悉,伴隨濰坊在農業生產領域各要素的不斷發達,農業生產已逐步由小規模向產業化階段發展,全市農村經濟結構也相應發生了良好轉變,由此引發農戶貸款投放發生了一些變化。據統計,截至4月末,濰坊市農村信用社農戶貸款較年初增加6.18億元,同比少增8.2億元;農戶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的43.4%,同比下降2.93個百分點。
農民收入大幅提高,傳統種養業農戶貸款需求明顯減弱。統計顯示,2004年濰坊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438元,增長13.2%。使多數農民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基本能夠滿足糧食、蔬菜、瓜果種植和小型養殖項目等的資金需求,為今年的春季農業生產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傳統種養業農戶對貸款需求量呈減少趨勢。
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進程加快,使農村信貸投向出現新變化。近年來,隨著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不斷加大,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村二三產業蓬勃發展,特別是農產品加工、儲運等個體私營業戶發展迅速。如安丘市917家農產品加工企業中,由農民興辦的達846家,占92.3%。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使農信社信貸結構出現新的變化:濰坊市農信系統在今年前4個月農業貸款同比少增6.87億元情況下,而農村工商業貸款同比多增3.11億元。
貸款利率及農資價格不斷攀升,進一步減弱了農戶貸款需求。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農信社擁有了更多的貸款定價權,利率浮動空間不斷擴大,由原來的最高上浮60%擴大到目前的最高130%。據調查,目前多數農信社對一般農戶貸款執行利率浮動幅度過大,按照信用戶和非信用戶的不同信用等級,分別上浮80%和100%,比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平均高出4個百分點左右。而今年一季度,農資價格繼續上漲,已降低了農業生產的比較收益。在農資價格上漲情況下,過高的貸款利率必然加重農戶的生產經營成本,使許多農戶對貸款需求望而卻步。
記者注意到,在濰坊市反映出的春耕時節農戶貸款少增現象,比較明顯地折射出現行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村金融制度安排的結構性矛盾,這一現象長此以往,勢必會減少貸款對農業生產和農業設施的投入,對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都將產生不利影響。對此,要進一步完善支農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使不斷加大金融支農力度的措施真正落到實處。人民銀行要充分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加強窗口指導,積極引導信貸資金流向。(來源: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