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塌下來有大個頂著,眼看千點越來越近了,全流通不是大個,但卻背負著引起股市下跌的罵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冤大頭。
就近期行情而言,股權分置試點工作已經啟動,對中國證券市場的中長期發展無疑具有積極影響。同時,市場在全流通預期下,將導致市場估值標準和價值體系的重新構建,進而也將導致市場比價結構的重新調整,這將對行情的發展構成一定壓力,使得行情的未來發
展更加曲折。
但這并不是造成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極為復雜。其一、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漸向縱深處發展,未來公司的業績增長將受到一定限制。特別是本輪行情的始作俑者,鋼鐵、石化等板塊的上市公司,受此影響最為直接,這些公司的股票市值往往占有較大權重,股價走軟直接對股指構成較大壓力。其二、目前經濟當中缺少新的產業亮點,使得市場人氣難以聚集。相關市場如房地產市場上仍然資金云集,政府調控樓市主要針對上海和北京,而二線城市依然有較為廣闊的獲利空間,所以這部分資金向股市分流的跡象并不明顯。期貨市場方面,由于新品的推出和國際市場的震蕩加劇,同樣吸引了不少資金的注意力,交投十分活躍。這就使得證券市場的改革難以得到大量外圍資金的支持。其三、保險資金和未來的銀行系資金入市必然希望多得到一些便宜的籌碼,所以管理層啟動牛市的意愿到目前為止還不強烈。
綜上所述,由于宏觀經濟走勢尚有變數,新產業熱點的缺失,以及政策面的中立都不支持股市反轉,所以,即便沒有全流通新政推出,股指在短期內的上漲動力也不足,股市暴跌罪魁禍首的黑鍋不能扣在全流通改革上。后市的下跌風險將主要集中在一些個股上,股指整體下跌的風險已經不大。
全流通新政的推出其實是給市場帶來了機會。大股東每年能獲得的減持額度只有5%,為了獲得較好的長期減持價格,他們必須重視市場的評價,這對上市公司未來基本面的改善是一種支撐,甚至不排除大股東會將一些優質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中,以獲得市場對其減持價格的認同。對于那些整體上市的公司,處于同樣的原因也必須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經營,由此,大股東的利益已經和市場的利益取得一致。全流通試點中補償原則的確立,使A股已經變為含權股,從這個意義上說,投資者對市場不宜過分看空。
目前的試點方案看起來對投資者的補償不足,但流通股股東有議價權,可以在合理的范圍內盡量爭取最優惠的條件。但指望上市公司對過度圈錢進行足額補償的要求則過于理想化,流通股股東不能以投機心態把握手中的投票權,而是應該寄望于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改善以后,上市公司業績和回報的不斷提高上。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全流通改革的今天來之不易,大家應該慎重、理性的用好手中的權力,否則全流通改革試點可能會走向反面,好事反而會變成壞事。
在轉折之年,證券市場所感受的危機和切膚之痛是一種必然,是新舊市場體系更替、構建過程中必須付出的“成長的代價”,投資者應該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編輯:李旭波)
作者:中國經營報乾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