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拉油清一色是由轉基因大豆榨制的
調查顯示62.8%的北京市民不知自己食用了轉基因產品
標識管理等法規執行中沒有完全到位
轉基因食品:消費者知情權不到位
不久前,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薛達元研究員告訴記者,他曾與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王玉清博士合作在北京市城區、近郊和遠郊的12個超市,對1000名消費者進行了對轉基因食品了解程度的專項調查。結果北京消費者62.8%不知自己食用了轉基因產品。
結論從何而來?薛達元告訴記者,目前北京市銷售的色拉油幾乎全部是使用國外進口的轉基因大豆作為原料加工而成的。
為了求證這一事實,記者在京城多家超市進行了走訪,其間,幾乎看遍了不同品牌的所有色拉油,正如薛達元告訴記者的那樣:清一色全部是由轉基因大豆榨制的。
色拉油是用什么大豆做的又有什么關系,只要便宜就行。了解了又有什么用呢?這是消費者普遍感到困惑的問題。
2002年7月1日起施行的由衛生部頒布的《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中第一條規定,為了加強對轉基因食品的監督管理,保障消費者的健康權和知情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以下簡稱《食品衛生法》)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制定本辦法。
對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記者日前采訪了中國科學院植物所研究員錢迎倩教授。錢教授說,據他查證的資料顯示,美國農業部宣布,對于轉基因食品他們開發了已有十年,還從未出現吃死的例證。但是,美國方面也還沒有最后肯定轉基因食品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轉基因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現在沒有結論。但是,有過因吃轉基因食品過敏的記錄和報道。
據了解,世界各國對轉基因食品大多非常謹慎,如歐盟及一些歐洲國家,態度非常堅決,嚴禁轉基因食品進入市場。即使是在對轉基因食品持積極態度的美國也對轉基因食品做了嚴格規定。對此,錢教授給記者講了一個例子。他說,美國成功地用巴西豆中的某一些氨基酸成分研制成了轉基因大豆。后發現,一些人食用后出現了過敏現象。為此,美國政府不僅沒有批準這種大豆作為商品化生產,而且根本不允許上市。
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孫萬儒從科學的嚴謹上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發表了觀點。孫萬儒說,科學的結論很難下,因此科學家在沒有拿到充分的大量的長時間的肯定的結果的情況下,誰也不敢貿然說安全。對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與否,孫萬儒說:“只能稚嫩地告訴大家,科學家確實拿不到無害的結論,我們現在沒結論,我們不知道它安全不安全。”
盡管轉基因食品上市在我國已有多年,但是專家們認為,目前,國內很多的老百姓并不知道轉基因到底怎么回事,也并不知道轉基因有多少好處,更不清楚可能帶來哪些問題。再加上,轉基因色拉油價格低于花生油近30元,因此,許多消費者單是從價格上就會選擇色拉油,對于其它一概不了解。
據介紹,2001年5月23日,國務院頒布《農業轉基因安全管理條例》,首次提到了轉基因標識問題。2002年1月7日,農業部頒布條例的三個細則,其中一個細則就是:《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對農業轉基因食品加強了管理。2002年4月8日,衛生部發布了一個專門針對“轉基因加工食品”的標識辦法,即《轉基因食品衛生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這個《辦法》規定:從2002年7月1日后,對“以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為原料生產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必須進行標識。在這部包括6個章節26條的法規中,清楚地寫道:食品產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飾有機體或/和表達產物的,要標注“轉基因ⅹⅹ食品”或“以轉基因ⅹⅹ食品為原料”。轉基因食品來自潛在致敏食物的,還要標注“本品轉ⅹⅹ食物基因,對ⅹⅹ食物過敏者注意”。這是針對百姓有“知情權”的一項重大措施。
但是,遺憾的是,這些法律規定在現實執行過程中卻沒有完全到位。記者在走訪超市的過程中,在多種品牌的色拉油中費了很大力氣才找到“轉基因”成分的標識。這些標識要么很小,要么很隱蔽,別說不知道轉基因這回事,就是知道也沒有耐心且根本不可能找到。至于,《辦法》中規定的應標注“本品轉ⅹⅹ食物基因,對ⅹⅹ食物過敏者注意”的字樣,記者根本就沒看到。
記者認為,轉基因食品在中國的發展還有一段相當長的路要走,真正負責任的做法是把選擇權交給公眾自己,讓消費者通過產品上明確的標示區分轉基因食品和非轉基因食品,憑他們自己的選擇購買商品,而監管部門則應加強執法力度,充分保障轉基因食品市場的公正、公開、公平。(編輯:盛秀華)
作者:法制日報郄建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