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黃金周已經過去近一周,海南的旅游主管部門、景點、酒店以及旅游從業人員相繼進入反芻階段。以海南旅游業近年聲名狼藉的背景,觀照海南省旅游局對今年“五一”黃金周的“圓滿統計”,可以發現今年“五一”黃金周旅游狀況的基本特點是:低價的繁榮。對許多人而言,經歷過海南旅游的多次風波,對利好的消息總持謹慎態度,“回光返照”的猜測陰影仍然難以排遣:“五一”黃金周過后,海南旅游又將何去何從呢?真正的出路何在?
一、埋葬“黃金周”,承認旅游個性的覺醒
個性的真正解放,前提是經濟的解放。所以,旅游終究屬于“奢侈品”,在馬斯洛的人的需要層次塔中,處于“自我認同和實現”的高級層次。目前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是人們經濟生活改善的表征。可要承認的是,由于中國的現代旅游業起步較晚,高度集中的旅游消費方式,比如“黃金周”的時間集中和“跟團游”的方式集中,只是一種不成熟的、初級的過渡方式。旅游的本真方式必定是與個性化社會相伴的輕松、隨機、自由的漫游。
今年海南“五一”黃金周旅游呈現的新特點中,首要的是客源主體變為度假人,自駕游、自助游成生力軍。這表明,散客的猛增意味著“跟團游”的沒落。事實上也是,在今年“五一”黃金周,海南省各旅行社平均只接到3個團的游客量。“跟團游”的沒落是游客對旅游方式集中的否定,是旅游個性覺醒、旅游主體日趨成熟理性的表象,也為“黃金周”的存在意義敲響了喪鐘。
1999年,國家創設“黃金周”的初始目的一是方便民眾出行,釋放長期積壓的旅游消費勢能,二是刺激當時疲軟的國內經濟,擴大內需。在其“七年之癢”的今天,它的初始意義幾近消亡,消費勢能已經釋放,相反帶來諸多弊端。比如集中出游帶來的旅游質量的滑坡;黃金周設立有悖于國際慣例,長時間的正常社會活動的中斷導致在國際經濟、社會交往中的損失;社會弱勢群體被迫承擔正常社會生活中斷的不便等。“黃金周”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它只是非常時期的一劑“催情藥”,當如今社會消費的“荷爾蒙”降到正常水平,它必然應運而亡,正如其應運而生。
海南,在旅游波折中歷練已久,在看清形勢后,應當敢于“搶灘”,充當“”黃金周的掘墓人,率先樹立“黃金年”的全局觀念,時時、處處做好服務,以海南四季如春的綺麗風光,迎迓時段分流的隨意性游客,而不必再抱殘守缺,押寶“黃金周”,認為“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因為決定性的因素是旅游個性的覺醒,既然“跟團游”已經土崩瓦解,那么,“黃金周”的消亡還遠嗎?
二、旅游監管中構建誠信的政務環境
今年“五一”黃金周的又一特點是對民間對統計數據的真實性的置疑。據報道,“黃金周”剛一落幕,全國各地旅游統計數據競相出籠,無一例外“同比增長”均18%左右浮動。如此經歷近20個“黃金周”后,民間終于開始置疑:“各省要將成百上千個景點在7天長假里的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全部匯總起來,絕非一日之功。”統計出臺如此神速,莫非數據真的“注水”了?
面對置疑,東北某省旅游局假日辦的負責人透露:“同比增長”皆為主管領導事先授意定好。而國家旅游局政策法規司統計處處長張海燕則干脆說“你自己去求證吧”。
海南的情況目前尚不清楚,但是據海南省旅游局5月8日《2005年“五一”黃金周旅游工作情況》公布的數據上看,今年“五一”黃金周期間接待國內外游客共計49.42萬人次,同比增長15.07%,旅游收入4.05億元,同比增長12.74%。這種基于低價的繁榮也并不值得過多夸耀。同時,就三亞大東海游客頻頻溺水身亡的事件而言,在大東海救生隊“被救人員登記表”上顯示,黃金周期間,共67名游客漲溺水被救起,3名溺水死亡。而旅游局卻在《工作情況》中稱“沒有發生任何安全事故”。
強顏歡笑不應當是海南旅游的選項。真正有意義的是,在上行下效的旅游監管環境里,將旅游誠信建設落到實處,特別是要落實游客投訴的快速處理機制,讓旅游“110”成為海南旅游的又一張名片。
日前,海南省旅游局也承認,黃金周期間,旅游“低價位競爭”仍然存在;導游、司機改變行程,加點收費現象還很嚴重;酒店不達標,家庭旅館服務差,游客反映仍很突出;購物質量、社會治安問題仍有漏洞;“黑導”帶團,司機臨時中止服務的惡劣行為仍然存在。可見海南旅游的誠信環境遠未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信用缺乏,與失信成本過低和維權成本過高有關,因此,建立失信約束懲罰機制迫在眉睫,這是鞏固信用體系鏈條中的關鍵一環。而政務環境的正氣、誠信、務實則是中流砥柱。
三、謹慎面對旅游產品的養護和研發
旅游產品的養護和研發,對海南旅游業來說,是一個相當緊迫的任務。新的旅游市場形勢,必有新的旅游產品與之匹配。其中,旅游產品的養護和研發,又當以特色為要。把握住特點,就把握住了海南旅游的內趨力和向心力。
海南旅游資源的最大特點是熱帶濱海風光與熱帶雨林風光基礎上了休閑度假資源。海南四季如春,是中國的“后花園”,也是國內游客的首選旅游目的地之一。經過近年的發展,海南的休閑度假環境日趨良好,各種檔次的酒店林立,高爾夫旅游、漂流探險、海邊潛水、熱帶雨林生態旅游等快速發展,產品日趨豐富。各酒店、景點、場館都很重視休閑度假資源的開發,但根本的一點是,休閑度假資源的持久魅力必須依托觀光旅游資源的支撐。這就涉及到景點營建的問題。
景點的營建并非瞬息之事,特別是不可再生的人文景觀和生態景觀,一旦破壞成為“人造景觀”,則意味著旅游資源優勢的長時失效。中國古代有“愛德”之說,即人景之間的品德是相通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正如愛默生所說,景物的存在必有其精神的血緣。人性之中,求真是共同的,沒有人愿意花錢去看假山假水。在爾虞我詐的面具社會里,其情尤甚。因此開發旅游產品必須謹慎。
比如紅色旅游本是很好的旅游產品,海南省有“紅色娘子軍紀念館”等4個景點入選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也成為今年“五一”黃金周旅游收入的重要力量。但其中仍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因素。比如“男霸天”大幅廣告高懸海口中心城區;瓊海市“紅色娘子軍紀念館”為了吸引游客,讓仍健在的90余高齡的王運梅等老戰士們,竟每天要排坐供游客“參觀”。期間鎂光燈、嘈雜聲混成一片。當時就有憤怒的游客說:這是侮辱而不是尊重“紅色娘子軍”老戰士的行為,與國家倡導紅色旅游的精神背道而馳,失去了紅色旅游應具的本真價值。
另外,海南觀光旅游資源中,生態資源也是重要的特質。懂得保護自然生態的人群必會懂得保護社會生態,二者合一,和諧社會可待。旅游開發中,危害海南生態的做法是短視的。同時,在散客時代里自駕車旅游在異軍突起的時候,為海南旅游提出了新的課題,比如自駕車的旅游車輛的合理配置,穩定價格,確保服務質量,籌建網絡綜合旅游業務預訂系統等問題都亟待解決。鑒于所述已多,不必贅述。
去年5月,海南省省長衛留成曾表示,“未來5年、10年、15年或者更長一段時間,海南省真正能夠影響中國的,能夠給中國作出貢獻的,不是海南的工業,也不是海南的科技,而是由于海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自然環境,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旅游產業。”時隔一年,海南的旅游業在幾度波折之后,至少各方都有了相對平和的心態,或許這是今年“五一”黃金周的最大收獲。但愿旅游能夠給海南帶來真正的福音。(編輯:石淼)
作者:人民網三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