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曝光臺 > 正文
 

九寨溝生態遭遇破壞 人間天堂環境已不堪重負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3日 10:27 中國消費網

  “九寨溝很擁擠很擁擠,這樣下去這個著名的風景區很可能就要被旅游給毀了。”王振鵬,35歲,長沙人,職業是醫生,另一身份是熱心讀者。5月7日下午,他給新聞熱線打來了電話,流露出非常失望的語氣:“我剛剛從九寨溝旅游回來,也許是我對九寨溝的期望值過高,實際情況和我想像的生態環境一點不一樣,令人痛心。”

  九寨溝,位于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獨特的景觀資源、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傳統
的藏民俗資源,相得益彰,使它贏得了“人間天堂”的美譽。自2000年后,每年有超過100萬人次的游客涌入,并且數量年年遞增。除了游客的破壞,還有一些影視劇出于商業利益,也紛紛選擇到九寨溝拍攝,使得九寨溝“不堪重負”。

  有九寨溝這樣困境的景區,全國不在少數,諸如都江堰-青城山、海螺溝冰川、峨眉山這樣的景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生態被破壞的現象。我國首批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張家界,曾因在主要景區內興建大量商業建筑而被聯合國遺產委員會出示紅牌,勒令整改。云南玉龍雪山也因建索道砍伐了數千平方米的原始森林,加上游客的大量涌入,導致了小氣候變化,使原本終年積雪不化的雪山出現了夏秋兩季雪山無雪的惡果。

  破壞中的生態環境

  王振鵬向記者詳細描述了九寨溝目前被破壞的現狀。

  “首先是九寨溝的基建熱。在溝口的漳扎鎮,不僅能看到多處有塔吊的建筑工地,在我住的扎西賓館邊,正在修路的震動式壓路機,把賓館的樓震得不斷顫動。溝內也是一樣,九寨溝管理局正在多個景點修棧道,住在九寨溝民俗村的藏民們,也都在抓住機遇、大搞基建。據我了解,最近九寨溝管理局不允許游客在溝內住宿,游客如要細看九寨溝,需第二天再買門票進來。”王振鵬繼續氣憤地說,“我聽導游講,九寨溝平均每天可以接待1.2萬人,而景區規定的最高限額也是每天1.2萬人;但是事實上在淡季時游客達不到1.2萬人,而旺季每天最多進入景區的有2.2萬人以上,就比如現在的黃金周,常常要用網上預先購票等形式,限制散客的進入。這說明九寨溝現有賓館的接待能力,已經超出了景區的接待能力,再建新賓館,不僅將造成賓館業競相壓價的惡性競爭,更將過分破壞景區及周邊的原始風貌。”

  “在九寨溝內日則溝的第一個景點,我面朝鏡海、背靠公路,席地而坐吃野餐,視線所及是微風吹拂下的一池波光粼粼的凈水,那真是一池自然的、原始的、從沒有被人類擾動過的凈水。在九寨溝,甚至在去九寨溝沿途看到的很多湖泊,無一不是這樣的晶瑩剔透,可以看到十幾米深的水底,這里確實是人類沒有擾動過的又一例證。這些原始的景色,應該就是九寨溝的魅力之所在,也使我深感‘黃山歸來不看岳,九寨歸來不看水’。”王振鵬頓了頓說,“當我沉浸在這如畫的美景中時,背后的公路上駛來了只有現代文明才能生產出來的豪華大巴。坐在這現代與原始的結合點上,現代文明與原始風貌所形成的巨大反差,讓我感到了一陣陣莫名的惆悵……形成巨大反差的決不僅僅是這些,九寨溝到處是保護環境、追求自然與原始的宣傳和溝里溝外的基建工地;盆景灘邊那施工用的柴油機的轟鳴聲與鏡海的恬靜;中巴車為了環保改為天然氣做燃料后,景區內的灑水車和基建用的載重貨車依舊噴出來的濃重的柴油車尾氣,都形成了巨大反差。在進入九寨溝前一天晚上,我住在川主寺的金景賓館。一上樓梯,我們就聞到緩臺下一大堆用黑色塑料袋裝的垃圾正在散發臭氣;再一細觀察,賓館餐廳的污水,更是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我們隨后了解到,川主寺多家賓館飯店的污水,都是直排進岷江。”

  最為轟動的一次破壞

  其實,公開報道的九寨溝自然景觀被破壞的事并不在少數,其中以“張紀中的《神雕俠侶》劇組破壞自然景觀”最為轟動。

  去年11月,根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揭發,原本禁止游客“觸水”的九寨溝,破例讓張紀中的《神雕俠侶》劇組多次“下水”拍攝。該知情者還指出,在張紀中的要求下,這部戲的選景都是九寨溝最美的地方,包括著名的珍珠灘瀑布。他向媒體透露:“張紀中不懂得憐香惜玉,讓攝影師來回在水中走動,還讓馬匹在里面拼命折騰,這些都傷害了九寨溝的水環境。在沒人管的狀態下,工作人員也肆意破壞,把珍珠灘瀑布四周的青苔踩得七零八落,有些地面甚至已是一片空白,連植被都被破壞了。”這個消息引起了公眾一片嘩然。

  事隔一個月,歌手李進再次公開出具證據舉報張紀中的《神雕》劇組嚴重破壞大九寨景區的兩大自然景觀——神仙池和鈣化瀑布。在他給國家環保總局的揭發信中這樣寫道:《神雕》劇組在神仙池鈣化層上非法搭建用于拍攝的人工景觀,破壞了自然景觀協調性,更嚴重的是對鈣化層形成難以估量的損害;肆意踐踏神仙池鈣化堤,留下幾十個可能多年也不能修復的印記(相關人士指出,假如有50個劇組在九寨神仙池做出同樣的事情,這個需要百萬年鈣化過程才能形成的仙境就可能毀于一旦)。李進認為,《神雕》劇組身為公眾極為關注的群體,卻為人類的生態保護做出了最壞的示范。

  為了求證,記者聯系上了九寨溝風景區管理局的蘇先生。在采訪中,他堅稱自己不清楚當時九寨溝水質被污染的情況。“這個事情過去一段時間了,當時《神雕》劇組在這里拍戲都是領導直接批準的,所以,應該是在多方考量下劇組才這樣做的。”

  其實,張紀中本人曾在第一次被揭發的時候,提出愿意免費為九寨溝拍攝耗資80萬元的宣傳片作為補償。事隔將近半年之后,正在北京做《神雕》后期工作的張紀中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口氣有些無奈:“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你們沒有必要還是拿出來說。我該說的該做的都說了做了!”當談到80萬元免費拍風景宣傳片,張紀中這樣解釋:“我們的確拍了幾卷九寨溝空鏡頭的帶子,臨走的時候已經交給了九寨溝景區管理局讓他們自己剪輯,不過我們這么做的目的只是感謝九寨溝當時一個多月的照顧,而且正好有多余的鏡頭,當然不要讓它浪費。”他向記者解釋,拍宣傳片只是義務,并不是因為破壞九寨溝的風景而“亡羊補牢”。

  至于張紀中免費拍宣傳片,蘇先生說劇組能在九寨溝拍戲就是免費的宣傳,就如當年《英雄》在九寨溝拍攝就做了很好的形象宣傳,他并不肯作出正面回答。

  二十年生態變遷

  “包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高級督察桑塞爾博士在內的國外一些專家的觀點是,九寨溝20年后可能會消失。”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旅游研究所所長張捷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他的語氣中透露著擔憂。這些年來,他一直在做關于九寨溝的一個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按他的話說,他致力于九寨溝的生態環境研究已經整整20年了。“早在1985年左右,我自己還在念碩士研究生的時候,就開始涉足九寨溝的生態環境研究,到今天,九寨溝之行差不多已經有八九次之多了。”

  張捷向記者回憶起他知道的九寨溝的最初情形:“現在的九寨溝縣原來叫南坪縣,1998年才正式更名。但是如果你翻開1978年以前的四川省地圖,在上面是找不到九寨溝的地名的。在地圖上的南坪縣附近只有‘林場’兩個字,其實這就是九寨溝的前身。上個世紀60年代以前,九寨溝內只有山間小道,藏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很少與外界交往,因而九寨溝一直鮮為人知。1966年,大隊人馬開始進駐九寨溝地區,砍伐森林。當時人們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一處具有珍貴保護價值的自然風景區。直到1975年,國家農牧漁業部派出了一個調查組,對九寨溝地區進行了綜合考察,才發現這是一處蘊藏了豐富、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在世界上也是罕有的優美景區。同年,中國林科院院長、著名的林學家吳中倫教授在考察后上書四川省政府及林業部門,呼吁要很好地保護這一奇美的自然景色。四川省政府有關部門當即發文指示,九寨溝則查洼、日則沿溝200米以外才準予砍伐。1978年,當地政府開始研究商討在九寨溝建立自然保護區的有關事宜。當年11月30日,有關部門終于下令停止在九寨溝采伐木材。其實,當年砍伐的后果仍然存在,比如今天我們看到溝口一帶沒有樹林。”

  1984年,九寨溝正式對外開放。“當年的九寨溝根本沒有現在這么火熱,游人數量也遠沒有今天這么多!”張捷說,因為開放之初,當地的旅游配套設施跟不上,每年的客流量僅有幾萬人次。“游客到九寨溝,住宿的地方還是以前伐木工人的招待所。”張捷指出,九寨溝早期的開發完全是探索式、粗放式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個時候的游客享受的才是真正的生態旅游,他們可以直接接觸到真正的原始森林風貌,深入到森林的內部。而現在游客們參加的所謂生態旅游,更多的是一種商業概念上的,他們與自然的接觸是被限定了范圍的。

  “我最初一次進溝的時候,由于游人尚不多,地面上有著厚厚的一層苔蘚,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風光。這些在如今的九寨溝游覽區域已經鮮見了。當時進溝,我們還能見到許多大瀑布。后來因為修路,不少瀑布就消失了。現在我們還能根據路的位置和走向判斷出一些地區原來存在瀑布。高瀑布原本很多,但是現在也很少見。這也許和當地的河流變化有關,但也不排除是受到了游人的間接影響。”說話時,張捷的語氣不無遺憾,當時不僅自然風貌保持著原始的風光,就連當地人也保持著淳樸的民風,并不愿受到太多的外來打擾。“我記得很有意思的是,那個時候到溝里,我們見到了當地牧民放養的羊群,有人想與羊群合影留念,結果看羊的小牧童死活不同意,他覺得我們來給羊照相,就會將羊的靈魂帶走,打破當地的寧靜。”

  但這一情況在1987年以后,尤其是1990年左右,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一時期,九寨溝的旅游進入了快速增長期——游客數量成倍增加,而其發展模式仍然沿襲了早期的粗放型模式。旅游者蜂擁而至,九寨溝內忙著修葺舊屋,平地起新樓,幾百戶人家都成了客棧,有的還建起了帶“星”的賓館,整個溝里竟然有5000多張旅客床位。水泥、石灰、瓷磚、馬賽克、衛星接收器等城市化的設施遍布九寨溝。雖然有關部門早就要求九寨溝要“溝內游,溝外住”,但是很長時間九寨溝都處于“屋滿為患”的狀態。“1990年左右的時候,我去了一次九寨溝,確實很為當時看到的情景擔憂。不講規劃的房屋大批出現,廢棄的建筑材料隨意堆置,土質和植被被傷害。賓館飯店四周污水橫流,垃圾叢生。水質也很差,水是九寨溝的靈魂,素有‘九寨歸來不看水’之說。但九寨溝管理局的監測結果表明九寨溝的水體已經有富營養化的趨勢,湖泊有沼澤化傾向。”

  到了2000年以后,每年游客量都超過100萬人次。“黃金周”里游客塞滿九寨溝,車隊排成了長龍,足足堵了幾個小時,有的游客在溝外排隊排到夜里也沒能進來,溝內溝外的旅館均爆滿,不少人睡在車上。回憶起這種景象,張捷不勝唏噓。

  生態保護的成效

  在講述完九寨溝20年來的生態變遷后,張捷繼續說道:“對于‘20年后九寨溝的美景將不復存在’這個觀點,我認為雖然是存在一些問題,但情況沒有像他們說的那樣危言聳聽。”他向記者解釋,他剛看到這個觀點的時候也嚇了一跳,但在他最近一次對九寨溝進行了實地考察后,他形成了自己的見解。

  “其實兩個結論的差異可以看作是兩種不同學術觀點爭論。關于‘20年后九寨溝消失’的結論是依據景區的游人最大容量得出的。所謂‘容量’指的是風景區維護當地生態環境處于正常水平的條件下所能接待的游人數量。過去,學術界一直將‘容量’作為一個景區是否過度開發的衡量標準。我認為這個立足點有些片面,在實際評估當中,我們應該以景區生態環境可接受的最大極限量作為判斷標準。按照這個概念來理解,景區的容量實際上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動態地變化。”為了說明這個陌生的概念,張捷舉了個例子,“比方說,按照過去一個游人對景區的破壞影響程度來計算,景區的最大容量為1萬人次/日。但是通過改進管理,增添相應的環保設施后,單個游人對環境的破壞可以降低到過去的一半,那么景區的最大容量就可以相應地擴大到2萬人次/日,實際上總的影響程度和過去是持平的。”

  張捷表示,九寨溝景區的管理者正是通過各種手段來降低單個游人對環境的破壞影響,從而保證景區的游人容量。“所以我們不能光看到年度游人數量的增長,就簡單地判斷破壞程度在加劇。”

  “其實游客對于九寨溝的破壞主要來自三個方面:游客進入森林后,對林區土地的踐踏,對樹木的觸摸等,這些是對景區生態環境最直接的破壞影響;其次,大量的游客到達九寨溝后,食、住、行所產生的廢水、廢氣和生活垃圾,以及當地居民為了接待游客而過度地消耗當地自然資源,這些是間接的破壞影響;除此以外還有噪音等其他因素,也會對九寨溝的動植物正常生長有所影響。”

  張捷認為,他通過實地考察,發現九寨溝管理部門針對這些問題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在九寨溝正式對外開放之前,有關方面就曾提出“溝內游、溝外住”的構想,但是由于早期一窩蜂式的發展,這項措施一直沒有得到嚴格的執行。2001年5月1日起,九寨溝管理局下了死命令:景區內的賓館飯店一律關閉,游客一律“溝內游,溝外住”。投資近百萬元的跑馬場也在一片責罵聲中被拆除。管理局從每年的門票收入中撥錢給當地居民作生活保障費,同時安排當地人給景區打工。溝里1000多居民絕大部分都在景區內找到了保潔、護林、消防、票務等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農民自覺地退耕還林還草,64000公頃的保護區,森林覆蓋率恢復到63.5%。從2001年7月1日起,九寨溝管理局又實行“限量旅游”,限制每天進溝的人數。所有旅行社都必須在網上預訂,給溝內減壓。

  為了避免游人直接踐踏林區,九寨溝管理部門投資了數千萬元在各景區建立起人行棧道,游人全部在棧道上行進,既能不受干擾地觀賞美景,又可避免直接接觸景區。為了滿足游人接觸自然的愿望,有關部門在一些次森林地帶用鐵絲網圈出一定的區域,讓游人在限定的范圍內直接“下地”,而更多的原始森林則被封閉在游人活動范圍之外,這樣以較小的代價在發展旅游與保護生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同時在景區棧道、景點(不影響景觀)已修建17處鋼架結構游人休息廳,集觀光、休息、購物(限飲料、干雜食品)于一體,每個休息廳可容納50至100人。為了解決游客的吃飯問題,管理局在溝口興建了惟一的一個帶環保設施的餐廳。

  車輛不得進入景區,游客一律乘坐環保大巴。目前各候車點已安裝了7個隔離欄,做到人車分離,有序排隊上車。改變以往乘車時擁擠、爭位的現象,保障游客乘車秩序,便于觀光車靈活調度。

  令張捷印象深刻的是,景區內還采用了不少國內甚至國際領先的環保設施。“景區內原本是旱廁,游人的排泄物就地處理。現在28座生態廁所取而代之。這些環保廁所采用電子監控,自動更換保潔用袋,排泄物通過自動打包后,由專用清潔車運出景區進行處理。還有8輛車載式流動廁所。我覺得這樣的處理方式非常好。”

  張捷告訴記者,原本在九寨溝溝內設有垃圾廠,景區內產生的垃圾就地埋在山里,這對九寨溝的破壞可想而知。現在諾日朗、火花海兩座現代化污水處理廠啟用,景區內的生活垃圾也一律運出溝外處理。

  管理局還委托四川省環境科學院制定了九寨溝環境保護規劃和景區污染防治規劃,建立了九寨溝環境監測站,開展水質、大氣和噪聲等監測。

  “九寨溝目前的生態保護措施在國內而言,是做得最好的。”張捷非常肯定地說。

  “有可能在20年內消失”

  九寨溝目前的生態保護措施真的無懈可擊了?對此張捷也承認,盡管景區的環保工作十分出色,但由于各種無法預料或者控制的因素,九寨溝的環保不能說沒有一點問題。“人行棧道的修建,確實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林區,但是游人活動的范圍也因此縮小了,在旅游高峰時期,棧道將會十分擁擠,游人的安全性也許存在一定的隱患。由于九寨溝內人行棧道的建設,使原本是一個整體的兩棲動物覓食、繁殖地被一塊塊分割開,破壞了動物原來的生存地。造成很多個體動物無法正常覓食、繁殖,進而使大量個體死亡或遷徙。另外,涂有涂料的人行棧道緊貼地面,這些涂料可能形成化學隔離帶,影響周圍爬行類動物的活動。而且有個別素質不高的游客,無視景區規定,私自離開棧道,進入林區,這就讓我們的辛苦白費了。還有一些游人將喝剩的飲料倒入湖水中,直接影響了水質。為此,當地部門曾經在湖泊周圍設了鐵絲網,就是為了防止游人向湖泊內投擲魚食、垃圾等物,影響水質。但由于這些鐵絲網網眼過小,動物無法穿越鐵絲網到湖泊中飲水,有遷徙習慣的動物也因鐵絲網的阻礙無法順利遷徙,這給青蛙等兩棲動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一定隱患。

  張捷教授建議通過增強罰款的力度來規范進入九寨溝的游客的行為。同時他也指出,有關部門應該學習廣西石林的經驗,每年從門票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來作為科研經費,公開對外招標,主動請國內權威的專家學者到九寨溝來進行實地調查研究,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和措施。

  而事實上,當記者就王振鵬所反映的問題詢問九寨溝風景區管理局的時候,其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顯得有些不耐煩:“黃金周期間我們并沒有接到非常嚴重的投訴,小問題肯定有,這是不能避免的,但你所提的這些問題我們沒有收到正面投訴,因此不能給予回應。”就這樣以簡短的回答結束了記者的采訪。再次致電,該電話已經處于盲音狀態,沒有再接通過。

  諸葛仁博士是“綠色環球21”中國代表處的首席代表,“綠色環球21”是澳大利亞可持續旅游合作研究中心(STCRC)和綠色環球亞太國際(GGAP)在中國聯合開設的代表處。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旅游收入的暴增就是旅客的暴增,原本是人間罕有的景點,遭遇不停‘踐踏’、‘賞玩’,終于不堪重負,發生了一系列‘事故頻發’。武當山遇真宮大殿遭火焚;武陵源、張家界更因過度商業化、城市化而受到了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警告……旅游的背后站著強大的利益作為支撐,旅游大車車輪前滾的速度一定不會降低,而且獲得巨大利益也是強民富國的正經之道。可是搞得太多了,必將造成旅游資源的不斷缺失。陜西乾陵地宮藏有巨寶幾乎無人不知,有專家預測,乾陵地宮如果將所有寶藏完全開發,將使當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一個百分點。這巨大的利潤驅動當地政府近年來不斷申報開掘地宮批文,可是遲遲未決。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不能確定對這批資源是否能夠完好保護,開發旅游后,這批資源能不能完好如初。可見這旅游業發展的本身就是一場尷尬之旅啊。”

  “不可否認,九寨溝在前兩年生態保護上做得非常到位,但是近年來有所退步。前些年,也是世界保護遺產的湖南張家界,因在景區內開發建設過度,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警告,至今不僅對進入景區游客的數量有嚴格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對不符合景區規劃的建筑,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拆除,其損失是十分慘重的。張家界的教訓,值得九寨溝借鑒。決不可以重蹈張家界盲目開發建設的覆轍。”

  諸葛仁指出,岷江下游的成都、嘉陵江下游的重慶,甚至整個四川地區的老百姓,都知道平均每天來九寨溝的1.2萬游客僅門票一項,每年將給管理部門帶來6.35億元的收入。“但如旅游者所描述的,他所住飯店周圍帶給下游老百姓的是源源不斷的污水時,他們還能像今天這樣以九寨溝為自豪嗎?”

  諸葛仁分析了九寨溝現狀的形成原因:“巨大的游客數量和不良旅游行為對九寨溝生態環境破壞構成直接威脅。九寨溝所在的漳扎鎮,沿著白河岸邊十幾公里,依山傍河的酒店鱗次櫛比,有的樓間距不超過兩米。2002年和2003年九寨溝的進溝游客人數分別為125萬和110萬(受非典疫情的影響),而2004年的游客數量達到200萬。為了保護好這塊珍貴的人類自然遺產,限制進入人數將是首選方案,目前,九寨溝旅游管理局已經實行100%旅行團網上預訂,用以限制游人數量,當前的日進溝游客限量在13000左右,而九寨溝的日最佳進溝游覽人數應為6000人。這樣的數字到了‘黃金周’就無法限制。而這一困惑,使包括九寨溝在內的許多地方都感到棘手。”頓了頓,諸葛仁說:“作為緩沖區的漳扎鎮,承擔著九寨溝絕大多數游客食宿、娛樂的接待壓力。大多數人知道九寨溝因為它是著名的風景旅游區,為了更方便游客到達,提供更完善的服務設施,從進入九寨溝的公路到整個漳扎鎮,到處是如火如荼的建設景象。我們可以閉上眼睛想像一下,旅途的周折沒有了,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一直通向那個被譽為‘天堂’的童話世界——九寨溝。整齊優美的城市環境,功能齊備的服務設施,卡拉OK、大商場、洗腳屋、電玩屋……你可以享受到在任何一個現代城市所能享受到的一切……開發與發展在某種意義上縮小了發達與落后的差距,但同時使得有些事物的價值大打折扣。按照城市發展規劃,漳扎鎮上原有的中學,現教學樓已經被拆除,原宿舍樓被改成郵局,學生將被轉學到距漳扎鎮42公里遠的縣城中學,每周一和周五,九寨溝旅游管理局安排班車免費接送學生。”

  “類似‘優美的景區把游人吸引來了,但游人又把景區周邊的環境破壞了’的問題,不僅九寨溝有,全國的許多景區景點都有。旅游行業已經就這個問題‘坐而論道’多年了,現在該是‘起而行之’的時候了,否則,將給旅游業的發展帶來致命的隱患甚至滅頂之災。我并不同意‘九寨溝在20年內消失是危言聳聽’這個說法,相反我認為它是有可能出現的。”諸葛仁在采訪的最后語重心長地表示。

  記者 陳璐 張辰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九寨溝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鈴聲
Beyond
Beyond激情酷鈴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