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一提起食品小作坊,許多人會聯想到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蒼蠅亂飛、污水橫流、垃圾遍地的生產加工場景,以及鬼鬼祟祟里外忙活的身影。而一旦這種聯想與食品掛上鉤,小作坊便成了引發惡心和憤怒的骯臟罪惡之所。一句話,小作坊差不多墮落為“黑窩點”的代名詞。
存在即合理,經濟學也承認這一點,而且必須承認這一點。小作坊作為一種現實存在
,有其深遠的歷史根基。其實,小作坊的“小”,是一個多余的限定。因為作坊一大,就不稱其為作坊,轉而為工廠或企業了。如果規模經營的工廠或企業,依然帶有濃厚的作坊特色,一般會被稱為“作坊式”或“小作坊式”生產,以表達其落后或存在缺陷。
既然作坊是一種合理存在,且并不是每一個作坊都會走向規模化的“大”,如一些民間傳統手工藝生產,小富即安的作坊經營者也大有人在。那么,面對現實,剩下的問題就只有兩個了:一是如何在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界定作坊或小作坊;二是如何管理它們,使它們的合理性能夠體現出來,并為市場經濟做出積極的貢獻。就第一個問題而言,需要相關的經濟界人士做一些扎扎實實的研究工作,為政府部門解決第二個問題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并給予作坊生產有益的指導和幫助;就第二個問題而言,政府管理部門一方面要根據作坊生產的現實狀況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嚴格管理,分類指導;另一方面要鼓勵和引導那些有前途的作坊生產向規模化方向發展。我想,如此長期堅持,小作坊的現狀一定會從根本上改變。
作者:胡立彪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