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貸款難,信貸員愁貸款
“跑斷了腿、磨破了嘴,也難貸到款”,提起4年前的貸款情況武陟縣嘉應觀鄉東后莊村民楊長喜直搖頭。
他告訴記者,過去信用社不愿給農戶貸款,即使貸了也就是2000元、3000元,申請大
額貸款時根本找不到有實力的擔保人。信用環境差,愿意給別人作擔保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放貸款也難,不少貸款都貸飛了。信用社規定,誰放出去的錢誰負責,貸3000塊,要調查十來天。有時嫌麻煩、怕擔風險,能不放貸的就不放了。”嘉應觀鄉信貸員楊保通說。
“收回貸款更難,催急了,就有人放狗咬我。”說著楊保通卷起了褲腿讓記者看杯口大的傷疤。他說,4年前他從別的鄉調到嘉應觀后,領導分配他到有名的“高風險”村大劉莊催要貸款。“這個村農民收入低、還款能力差,能賴就賴成了一種風氣。”不管刮風下雨,老楊每天都要騎自行車走上30多里路挨個拜訪欠貸戶。他所到之處欠款戶都躲著他走。
正常渠道貸不了款,很多村民就另想門路,不少農民去借民間高息貸款,由此引發的爭端也多了起來。
誰的信用好,協會知根知底
信用不好評估、找不到擔保人,貸不著急需的款項,農民最著急。
2002年7月,嘉應觀鄉鼓勵發展養牛業。已經有了4頭牛的東后莊村民荊海水也想擴大規模,他找到楊長喜作擔保人貸3萬元,打算買14頭牛。楊長喜根據自己的經驗算了一筆賬,每頭牛養3到5個月可以賺500多塊錢,14頭牛,一年少說能賺2萬元。再加上老荊的底子,還款能力應該沒問題。
第二天一大早他拉上村里有點經濟實力的李衛平騎著摩托車去了鄉信用社,找到當時的聯社主任孟曙光。
“你們不信我們,搞得貸款那么難,就不能由我們村有點實力的人成立個什么的,為大伙作擔保,貸飛了算我們的。”楊長喜問。
“你能不能再找幾個人,每人交5000塊錢保證金,用大伙的信譽和實力為別的村民作擔保,還不上就扣掉這個錢。以后村民再有貸款就統一由你們幾個來擔保,咋樣?”孟曙光說。
“中!”楊長喜爽快地答應了。
農民擔保協會就這樣產生了。
“協會的成員只為本村村民擔保,誰的人品好、信用好,貸的款有沒有用,他們能把住關。”孟曙光告訴記者。
協會由6人組成,他們在縣農信社指導下選舉了會長,協會成員每人拿出5000元錢存入信用社作為擔保金,協會所擔保貸款每戶最高限額為15萬元,一般控制在5萬元以下。擔保協會的運作也很簡單,農戶需要貸款時,向協會提出申請,協會的成員根據申請人的人品、項目可行性、還款能力、有沒有逾期貸款等方面決定是否擔保,如協會2/3成員同意,3天就可以從信用社拿到款,而3000元內的小額貸款一天就解決。如獲得貸款后出現逾期,信用社可直接扣除協會的擔保金。若擔保金不足的部分由擔保人的私有資產作為補償。
為了提高協會成員的積極性,武陟縣信用聯社制定了《農民擔保協會章程》,規定協會擔保貸款可以享受政策允許范圍內的利率優惠,下調0.8個百分點;在同等條件下可以優先獲得貸款;免收工本費;按協會擔保貸款利息收入的1%支付勞務費。據悉,截至今年3月底,武陟全縣已發展擔保協會57個,分布在42個村,累計為950戶農民擔保貸款近1500萬元,貸款回收率達100%。
擔保協會成為致富基地
“聽說東后莊成立個啥協會,我們也想成立,中不中?”不少農民跑到了鄉聯社去問,東后莊的好辦法很快傳開了。
擔保協會的出現,使不少農民有了奔頭。圪當店鄉安莊村養豬戶安隨安養豬賺了錢,他想擴大養殖規模,就找到了村里的擔保協會,協會調查后認為他養豬技術還行,就同意擔保,僅一天時間就拿到了1.5萬元貸款,到5月初,生豬出欄70頭,僅3個月時間,就賺了1萬多元。
擔保協會的成員們多是致富能手,協會也就成了致富基地。“高風險村”大劉莊成立擔保協會前,村里僅有7家養雞戶,存欄7000只,協會成立后,到今年4月份,該村養雞戶已達60多戶,存欄達到15萬只。規模大了,效益也提高了,雞蛋賣到香港,雞糞賣到鄭州。去年全村養雞收入超過150萬元,沒有一個過期不還貸的村民。
武陟縣農信社主任王大同說,對聯社來說,有了協會的擔保,信貸風險大為降低,信用社放貸的積極性也高了。(編輯:李旭波)
作者:人民日報于猛 王明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