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歐盟委員會正式批準了貿易委員曼德爾森的請求,決定對由中國進口的九類紡織服裝產品發起“特殊保障措施”調查,從而在程序上完成了對中國紡織品啟用“特保”機制的第一步。同一天,美國紡織品協議執委會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七類紡織品展開調查。有關人士指出,今后,歐美可能把更多的“中國制造”列入“黑名單”。
歐盟此次調查的九類紡織品包括T恤衫、套衫、男褲、外套、襪子、女外套和胸罩等。
根據相關規定,“特保”調查將于29日正式開始,調查期最長不得超過60天。其間,歐盟將與中國方面進行非正式磋商。如果調查顯示這些紡織品對歐盟國家造成“市場擾亂”,歐盟還將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與中國進行為期90天的正式磋商。如磋商無果,歐盟方能正式啟動“特保”措施。
而美國紡織品協議執委會的調查則是涉及襯衫、毛線衫、褲子、睡袍等七類紡織品。這是應紡織業制造商提出請求進行的。據悉,在紡織業制造商請求被受理后的30天為公眾咨詢期,在公眾咨詢期結束后60天內,紡織品協議執委會將就調查作出裁決。
歐盟委員會稱,今年初以來,從中國進口的九類紡織服裝的進口量增幅少則51%,多則高達534%,根據歐盟委員會的所謂“特保”措施,是指在遇到某類產品進口激增的情況時,進口國家或經濟體可以采取包括數量限制在內的一些緊急貿易限制措施。美國商務部在本月1日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棉織襯衫和褲子分別達到7830萬件和7410萬條,同比分別增長1258%和1521%,這組數據使得美國國內要求限制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呼聲再次響起。
但僅憑今年一季度紡織品進口的初步數據為依據,就試圖對中國采取新的限制措施,歐美做法有欠公平。就在歐盟和美國正式批準對進口中國紡織品展開調查的同一天,我國商務部發表的一份名為《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05年春季)》提出了中方的看法:2005年1月1日全球紡織品貿易一體化后,中國紡織品出口在總體平穩的情況下,對美歐市場出口增加較快,主要是由于在1995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長達10年的過渡期內,歐美等主要進口方采取不合理安排和過度保護,將70%的敏感緊俏產品配額留到一體化的最后時刻取消,扭曲了全球紡織品的供求關系。但歐美等國卻不顧這些事實,試圖對中國采取新的限制措施。這不僅向歐美業界發出了錯誤的信號,也給其他世貿組織成員開創了不良的先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崇泉本月初曾就歐美試圖對中國采取新限制措施發表談話時如是說。(編輯:李旭波)
作者:北京青年報植萬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