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傳統制造業的臺商正在向服務業轉型。當服務業比重在中國大陸只占GDP的35%,而在發達國家則超過70%時,這近乎一倍的差距意味著巨大的商機。而另一方面,隨著部分制造業獲利空間日益狹窄,也推動了臺商在祖國大陸的轉型。
參加完“臺灣知名品牌南京行大型推介會”后,王國安匆匆趕回上海。作為臺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下稱“促進會”)理事長,他所關注的是如何引導更多的臺資企業“轉業”
,從制造業投向服務業。
“很多從事制造業的臺資企業和房地產企業都來跟我們洽談,希望投資服務業。”王國安說,正是因為制造業的空間日益狹窄,而服務業的潛力卻逐漸明晰,所以這些臺資企業才愿意進入服務業。
促進會的一份報告指出,促進會之所以努力去吸引從事制造業的臺資企業轉向服務業,除了這些企業的自身需求外,另一個原因就是促進會的成員公司在祖國大陸經營多年,對在大陸投資服務業有整體思維架構,對在大陸投資的臺資企業的經營情況、資金實力和對服務業品牌營銷都很熟悉,從而保證需要轉型的企業不易進入誤區。
一位對祖國大陸企業轉型頗為關注的人士指出:“大陸企業轉型缺乏一種有組織性群體行為,而臺資企業轉型就注重這種有組織性的轉型,效果很好。”
促進會成員好鄰福總經理彭耀興告訴記者:“協會有15家企業抱團幫助想轉型的臺資企業,比如現在有一家在外地投資農業的臺資企業想到上海來投資服務業,我們就一拍即合。”
王國安還透露,促進會在今年3月下旬曾在臺灣舉行了一場推介會,向臺資企業展示了在祖國大陸投資成功的案例,特別引人注意的是,在推介會期間還舉行了風險基金說明會,這些以前只關注IT產業、高科技和生物科技的基金公司也注意到促進會在大陸的成功。
據促進會的統計報告顯示,現在大陸的臺灣連鎖服務業平均年盈利率達到50%左右,部分達到80%以上,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反觀臺灣地區市場,經過多年發展,臺灣連鎖業在經歷了初期市場培育、民眾消費方式的引導、中期的快速成長,至今已走向成熟而漸趨飽和的階段,已形成市場規模的品牌能保持成熟期的狀態,大部分業者的盈利率只有20%左右,未具規模的品牌不得不開始紛紛退出市場。
因此該報告指出,此刻還在臺灣觀望的傳統產業或尚未進入大陸的服務業者,應該及早選擇具有在大陸成功經營經驗的臺商連鎖服務品牌,來進行投資、加盟、代理或加入這些較有發展潛力的連鎖體系,與其留在臺灣彼此競爭,不如攜手開創已進入快速發展期的大陸市場。
摘自4月27日《第一財經日報》袁 飛/文
作者:袁 飛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