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如眾所期待,長期懸而未決的上市公司股權分置問題開始破解。繼4月12、13日證監會和國資委負責人相繼表示,解決股權分置已具備啟動試點條件;據新華社4月26日報道,國務院近日開會研究部署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的重點工作,明確提出當前要抓緊做好啟動解決股權分置試點的各項準備工作,試點后再總結經驗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同時修訂《證券法》也進入最后階段。
這些積極態勢,一度掃去股市陰沉氣氛,令投資者信心有所恢復,也引發了對試點名單和具體方案的猜測。近日股市行情又有所起伏,各方關注焦點集中在試點操作時,如何“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因為比較復雜的歷史原因,上市公司股權設計存在一些先天缺陷,致使目前1381家上市公司的股權中,超過三分之二是不能在交易所流通的國家股或法人股。這些非流通股和約三分之一的流通股長期分置,形成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等弊端,成為日益困擾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一大難題,而究竟該如何妥善解決,有關方面長期爭執不休。
去年2月頒布的《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解決股權分置的目標和指導原則,但此后經歷一年多醞釀討論,才有了近日啟動試點的明確態勢。廣大投資者近期以各種方式表達看法,期望有關方面能基于公平原則,充分考慮他們的意見,協調與非流通股股東的利益沖突,盡快形成比較合理的試點解決方案。
目前滬深兩市登記開戶的公眾投資者超過7000萬,他們直接承受著證券市場行情的起伏漲跌,并實際上關聯著億萬中國家庭的財富消長。2001年6月底,滬深股市有1137家上市公司,市價總值高達53630.58億元,流通市值18866.36億元。但從2001年7月起股市持續下跌,到今年3月底,上市公司雖增至1379家,市價總值卻反而減少了近20000億元,流通市值則縮水約8000億元。
近4年來,上市公司和投資者損失如此慘重,無疑加重了盡快解決股權分置等制度性障礙的緊迫性。事實證明,時間拖延得越長,對流通股股東越不利,整個市場付出的代價也會更高,這不僅影響中國金融和經濟改革進度,也不利于證券市場擴大開放,盡快與國際接軌。
相對于占有多數股份的非流通股股東,公眾投資者人數雖多,但持股量小,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因此在制定解決股權分置的具體試點方案時,應充分考慮歷史因素和現實可行性,通過和種有效途徑,首先充分聽取廣大公眾投資者的意見,認真考慮他們的合理要求,推進非流通股股東與他們積極協商,通過適當補償公眾投資者的損失,爭取盡快達成多贏解決方案。
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其目的就是要減少制度性障礙,理順利益關系,以恢復證券市場活力,更好發揮其資源配置功能。因此在解決股權分置問題過程中,絕不能因利益協調不當而制造新的不公平。現實的看,多達三分之二的非流通股,要通過解決股權分置平穩進入市場流通,顯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避免7000萬公眾投資者合法權益免受影響,才能恢復公眾信心,聚攏市場人心,吸引投資者更積極參與證券市場的未來建設。
中國證券市場正處在重要轉折時期,基礎性制度建設相對滯后。而解決股權分置并不能消除股市的所有問題,最重要還是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因此必須完善法治,健全市場,強化監管,不斷優化整體環境,確保證券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這樣才能爭取7000多萬公眾投資者的支持和參與,也才能有效協調改革力度、發展速度與市場承受程度,推進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編輯:李旭波)
作者:人民網木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