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最近公布的2005年第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顯示,我國電解鋁行業的實際虧損面高達80%,整個行業已經徘徊于全面虧損的邊緣(4月27日《新京報》)。該行業發展狀況的急轉直下是眾多投資者沒能預料到的,因為就在去年,電解鋁行業的投資增速還高達89.2%.那么問題究竟源于何處?
發改委給出的原因是,前幾年電解鋁行業的盲目建設導致規模低水平擴張,進而造成
該行業的整體盈利水平下降。這的確無可厚非,但問題在于,近年來鋼鐵行業的投資增速甚至還高于電解鋁行業,然而鋼鐵行業并未發生如此廣泛的虧損。這使得我們必須從電解鋁行業自身的特點出發來進行分析。
筆者認為導致一季度電解鋁行業出現大規模虧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國際礦產品市場在今年以來的價格飆升,導致我國電解鋁行業的原材料成本上升。作為電解鋁生產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我國國內氧化鋁的產量遠不能滿足電解鋁行業的旺盛需求,45%左右的氧化鋁需要從國外進口。而當前我國進口氧化鋁數量已經占到世界現貨貿易總量的60%以上,這就意味著中國的需求拉動對國際氧化鋁市場的價格決定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口氧化鋁數量比去年同比增加45.1%,由此導致的國際氧化鋁市場價格上漲就抬高了單位電解鋁的原材料成本,從而壓縮了該行業的盈利空間。
其次,電解鋁產業是一個高能耗產業,從而電價高低對于電解鋁的單位成本具有重要影響。據估算電費大約占到電解鋁成本的30%至40%,因此電價每上漲一分錢,生產100萬噸電解鋁的利潤就會降低1.5億元。
2004年國家取消優惠電價后,電價由以前的0.29元增加到目前的0.34元,僅此一項就使得噸鋁成本增加了750元。鑒于當前我國煤電油運的緊張局面并未得到徹底緩解,因此我們預期電價完全可能繼續上調,而電價的上調將會進一步降低電解鋁生產企業的盈利水平。
第三,在針對電解鋁行業的宏觀調控中,稅收政策的轉變給該行業帶來了顯著的負面沖擊。從2005年1月開始,鋁制品8%的出口退稅被取消,并且對出口鋁制品開始征收5%的進口關稅。這極大地增加了我國電解鋁企業的出口成本,據估算每噸電解鋁的出口成本將增加1685元左右,噸鋁總成本將達到16500—17000元區間。從2004年鋁價的走勢來看,盡管波動區間較大,但平均價格穩定在每噸16200元左右。
這意味著在稅收調整之后我國電解鋁的出口利潤已經為負。加之目前關于將電解鋁出口關稅由5%提高到20%的傳言也甚囂塵上,因此我國電解鋁行業今后的命運可能是毫無出口利潤可言。
第四,我國電解鋁行業的產業結構明顯不合理。截至2004年底,我國正在運行和具備運行條件的電解鋁企業為119家,其中產量10萬噸以上的鋁廠23家,占全國產量的56.7%。我國電解鋁企業的數量超過了全世界其他國家的電解鋁廠數量總和,但企業平均規模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由于未能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導致我國電解鋁行業國際競爭力低下,從而只有在低電價和出口退稅的優惠政策下,出口價格才具有一定的競爭力。而本輪經濟過熱中電解鋁產能所發生的盲目無序的擴張,就進一步扭曲了產業的合理布局,加大了結構調整的難度,制約了產業升級和整體盈利能力的提高。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加以應對呢?對于電解鋁企業而言,現實的選擇是提高現有產能的利用率,通過技術革新來降低單位鋁產品的耗電量,并且通過與國際氧化鋁出口商訂立長期合同來固定氧化鋁的價格。對于行業和政府來說,應該加強宏觀調控力度,避免該行業出現進一步的盲目建設和低水平擴張,促進企業之間的兼并收購以優化產業結構和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如果電解鋁行業在陷入全面虧損之后難以在短期內扭轉頹勢,那么政府應該考慮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以促進該行業在集約化生產和提高產業集中度的前提下合理增長。張明(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博士生)(編輯:劉洋)
作者:新京報張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