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眾化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出現“斷檔”,不少投資者將目光轉向了信托產品。但尋尋覓覓之后才發現:收益高、風險小的信托計劃,要么門檻較高,要么認購不到。業內專家稱,當前信托產品魅力凸現,信托公司集合產品發行面臨良好機遇。
首季發行數量減少
據某信托公司專業人士鄧舉功統計,今年一季度全國共有33家信托公司發行了72個信托基金,募集資金總計66.2億元,募資金額與去年第四季度相比,下降了48.2%;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6.9%。上海6家信托公司中,只有華寶信托和上國投推出了6個信托新品,募集資金6.4億元。這意味著今年信托發行大幅減少,銀監會2004年底頒布的各項政策開始呈現效應。
上海某信托公司負責人認為,近期沒有推出新產品,還有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過去的產品主要與房地產有關,也曾帶來較好收益。現在房產走勢和政策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加上銀監會去年底出臺了一系列規定,因此公司將計劃項目的潛在風險進行了再評估,盡量在法規上做到完善,以對投資者負責。他說,新的產品正在設計之中,但由于管理部門對“信托200份限制”未突破,短期內門檻還難以降低。
起點為何偏高
滬上另一家信托公司業務負責人則稱,公司產品主要針對機構客戶。因為高端客戶對風險的認知能力較強,而個人集合信托產品,由于監管等各方面要求嚴格,手續相對復雜。同樣的收益,信托公司付出的精力和成本更大,為了少麻煩,信托公司傾向于對機構實行批發。此外,集合產品要求信息系統齊備,以便進行信息披露和分紅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集合信托產品的發行。
鄧舉功認為,上海信托項目往往資金量較大,常常是上億元的信托計劃,由于受200份合同約束,認購起點就要50萬元。作為私募產品,信托公司本身從信托計劃收取的費用有限,這也促使信托計劃門檻過高。
信托新品可期
據悉,不久愛建信托將推出1個2年期的上海市政配套工程信托計劃,上國投在推出指數連接投資資金信托計劃后,有望再推類似產品。其信托設置了優先受益權和一般受益權,其中優先受益人可獲得相對固定的預期收益。專家認為,信托產品總體上其風險收益介于貨幣市場基金和股票之間,在規范監管后,信托產品安全性提高了。受加息預期等影響,目前全國信托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都在上升。對認購起點較高的信托產品,普通投資者不妨找親朋好友聯合投資,集體認購。(編輯:盛秀華)
作者:新聞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