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初閉幕的2005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上,武漢紅人服飾有限公司的200多套新款女裝吸引了眾多參展商,它向人們展示了新實力漢派女裝形象。
上世紀90年代初,武漢人曾以自己的服裝與“上(海)青(島)天(津)”3地齊名而自豪。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北京、上海、山東、江蘇、浙江等地先后建起一批擁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棉紡企業集團,形成新的整體優勢。寧波、杭州、溫州、石獅等新興服裝工業
城市迅速崛起,廣州、大連等老工業城市也把服裝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而漢派服裝卻毅然固守“夫妻店”經營模式,很多企業在挖得第一桶金后,紛紛抽血向房地產、娛樂業發展,小企業近6000多家,而真正叫得響的品牌企業卻寥寥無幾。
眼看著漢派服裝已成明日黃花。2004年,武漢市政府提出“要把紡織服裝業作為武漢的支柱產業來抓”。武漢工業基礎雄厚,湖北又是紡織大省,物流發達,發展紡織服裝業得天獨厚。振興武漢制造業的戰略決策中提出,將服裝業作為十大重點產業之一全力扶持,重點發展名優時裝和針織內外衣,用3~5年時間,實現年產服裝5億件(套)目標,爭創中國名牌1~2個。運用市場機制,打造一批龍頭企業集團。實施名牌戰略,培育國際品牌,引進世界紡織服裝知名企業,實現裂變式發展。突破性培育服裝出口龍頭企業,確定3~5家重點企業、10家苗子企業作為扶持對象。市政府重點做好完善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產業群工作。依托漢正街等中心市場改造,建立與品牌時裝相適應的中高檔面料輔料市場,引進各種高檔化的面料、毛紡、羊絨、皮革等面料品種,完善供應鏈,降低采購成本,增強區域服裝企業競爭力。同時,積極應對后配額時代,在武漢市區及其周邊地區規劃建立與國際大采購商對接的大型服裝出品加工區園,集聚紅人、太和、愛帝等一大批優勢服裝企業,吸引國內外訂單、資金和人才。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由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創建國內知名服裝交易中心、配件物流中心或國際國內知名服裝展銷會,并以品牌形式運作,加大武漢服裝影響力。
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很多企業也開始向質量、品牌進軍。武漢紅人服飾有限公司實施加強管理、提升設計、強化信息、打造品牌等4大質量舉措,與武漢大學共建管理模式,聘請有實戰經營經驗的專家學者做顧問,形成了一套規范的“紅人管理模式”,在企業內部形成了快速反應機制、有效的決策機制、程序化運作的管理機制、利益共享的激勵機制。他們高薪聘請臺灣、日本、法國設計師,組成了一個跨國界設計團隊,較好地把握國際流行態勢和設計內涵,使紅人服飾具有國際時尚特點;引進了美國GGT公司的CAD計算機服裝輔助設計專用系統,實施了全電腦標準設計與制樣,使紅人設計能夠站在國際時尚前沿。如今,紅人已從過去20多人的小作坊脫穎而出,成為武漢女裝銷量第一的制造商,振興漢派服飾的主力軍,進入中國服裝行業銷售收入和利潤雙百強。2004年銷量達到180億件,銷售收入突破4億元。
據統計,2004年,武漢服裝產量已突破3億件,銷售收入近百億元。從區域性品牌向全國性品牌邁進已成很多武漢服裝企業發展的共識。如今在江蘇、上海、北京等市場都有紅人的身影;做百年企業是佐爾美的最終目標;喬萬尼目前在全國17個省,擁有90家直營店。業內有關人士認為,漢派服裝已迎來品牌時代。
作者:本報記者 王 輝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