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聞江蘇、上海、浙江三地消費者組織簽訂合作協議,三地消費者在這兩省一市的任一地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有爭議,都可向其住所地的消費者組織投訴。
此項深得人心的“工程”宣告“竣工”,意味著今后長江三角洲的消費者將登上消費投訴的“快車”———在“家門口”即可方便地投訴,其做法令人舒暢,其氣魄令人欽佩。由不得人發出感慨:那里的消費者有福氣!這一新生事物誕生于“長三角”地區絕非偶然,
它表明了該地區經濟繁榮,消費者信心指數旺盛。眼熱之余,我盼望:什么時候“異地投訴”能夠實現全國聯網,讓所有消費者都搭上這趟“特快列車”?
除了放大“異地投訴”的理想,本人內心還有兩個久存的“奢望”。一個是“異地退貨”,另一個是“無理由退貨”。現在,這兩種服務方式在一些發達國家早已實現。據我所知,中國消費者有個“毛病”,就是特別容易被感動,人一動情,出手就大方。目前,在一些大型連鎖銷售企業,實際已經具備了“異地退貨”的條件。可能是因為害怕麻煩,遲遲不見有所動作,不少老總的興趣還停留在玩價格游戲的低檔水平上。其實,為顧客辦一兩件實事,才是商家的正經業務。試想,如果實現了“異地退貨”,在出售商品時,由店方告知消費者:如果對所購商品不滿意,除了本店,還可在哪些地方退貨。消費者東城買的東西,可在西城的連鎖店“消化”;出差在A地買的商品,可在B地輕松退掉,不僅使他們少跑路,還可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這該是個多么美妙的情景啊。消費世界里,有一條規律千古不變———麻煩與商機并存,省事和滯銷同在。
再比如這個“無理由退貨”,絕對吸引人。長久以來,中國消費者習慣了這種待遇———購物時笑臉相迎,退貨時百般刁難。這種定式顯然不正常,因為買賣雙方關系應該建立在信任和理解的基礎上。作為消費者,經常遇到的一大難處便是買錯或買重了東西。這個時候,在自認倒霉和從容退貨這兩種選擇上,他們無疑會歡呼著傾向于后者。據了解,在西方某些國家的商店退貨時,不需要任何理由和借口,售貨員還要表現得畢恭畢敬。當然,也曾讀到這樣的批評文章,個別顧客出于占便宜的心理,故意在使用一段商品后再提出退換。即使面對惡意行為,人家也能客客氣氣地接受。不像我們這兒,貨還沒退呢,消費者低聲下氣地先成了“武大郎”。甚至為了一件襯衫、兩雙襪子,雙方也會糾纏著上了公堂。不過,請先不要嘆氣,我們已經看到了“無理由退貨”的曙光。今年春節期間,北京市一家大型家電市場便推出“無理由退貨”的措施。規定不需要任何理由,只要對購買的電視不滿意,在15天內都可以按原價退貨。前不久,上海浦東、虹橋兩家國際機場候機樓內17家企業85個商業網點都簽訂了《無理由退貨公約》。有人會說,這會不會又是炒作?沒關系,我們并不排除企業的某種動機,即便是商業炒作,也分惡意和善意兩種。畢竟有頭腦、有作為的商家開始行動了。
顧客想到的,企業做到了,只能算平常本領;顧客想都不敢想的,企業搶先將一份驚喜送給他們,這才是高水平的表現。當然,實現上述舉措,還需要廣大消費者提高自身素質,予以密切配合。我們有理由表示出樂觀態度:“異地投訴”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接下來“異地退貨”、“無理由退貨”等人性化服務也會在商界相繼露面。人性服務和銷售形勢相互呼應,定會形成星火燎原之勢。面對一個“火燒火燎”的局面,不光消費者興高采烈,商家心里還不樂開了花?
作者:林 鳴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