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地區目前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品牌高地”。然而,令人不安的是,在國際權威機構評出的100個全球最有價值的品牌中,長三角乃至整個中國的品牌卻留下了遺憾的空白。2005年是我國“品牌戰略年”,這讓長江三角洲地區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使命感。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品牌競爭已經成為企業競爭的主要戰場。”江蘇紅豆集團總裁周海江說,“只有把民族品牌創好創響,才能將民族企業做大做強;只有保護好自己的商
標,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市場。”
周海江可謂長三角企業家中較早重視品牌戰略的“先覺者”,早在17年前,他就拿出相當于當時企業全年利潤的160萬元做廣告,打品牌。他旗下的“紅豆”品牌是江蘇省最早的知名品牌,如今,集團年銷售額已近80億元,擁有亞洲最大的成衣車間。
據聯合國發展署的統計,著名品牌在全球品牌中所占比例不到3%,但市場占有率卻高達40%,銷售額超過50%,個別行業達到90%以上。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外來品牌的不斷涌入,整個長三角地區、甚至整個中國制造業曾一度發生“品牌危機”。
“上海制造”在中國人眼里曾經是“高品質”的代名詞,然而全市387項品牌價值,僅相當于可口可樂的1/6;1995年首批榮獲“上海名牌”的152個產品,目前僅剩100個,10年里52個名牌悄然消失。
正是由于品牌力量的薄弱,盡管我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6位,制造業總量居世界第4位,172類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1位,可在世界經濟論壇最近公布的2004至2005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中,中國卻僅排名第44位。
廉價的商品確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讓長三角地區受益匪淺。去年,長三角地區實現出口總額2083億美元,占全國的比重達到35.1%,實現貿易順差152億美元。
但是,這種依賴于低價所獲得的競爭優勢也頻頻遭到了國外的反傾銷調查,為了抵制中國“便宜得令人無法想像”的商品,2004年,西班牙甚至發生了焚燒浙江鞋的事件。
“由于缺乏自主品牌,中國企業的產品賣不出好價錢,擁有強大的制造能力卻沒有較高的增值盈利能力。”南京大學商學院長三角研究中心主任劉志彪教授說:“規模巨大的中國制造,實際上是以極大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惡化為代價,獲取微不足道的加工費。”
作為中國的“制造業龍頭”,力挽中國品牌危機非長三角莫屬。長三角的政府和企業正力圖培育一些在世界上具有競爭力的名牌,“品牌戰略”開始成為不少大型企業的“核心戰略”。在上海,受命牽頭推進品牌戰略的上海市經委已經確立了用3到5年培育50個大品牌的目標,并與相關部門著手草擬上海全面實施品牌戰略行動方案。最近,上海市工業經濟聯合會還與IBAC國際品牌認定委員會聯合啟動了上海“品牌戰略人才”培訓工程。
在江蘇,原本為通用電氣、西門子、松下等跨國公司生產貼牌產品的小天鵝電器已經不滿足于僅僅作為中國馳名商標的地位,今年計劃在北美收購成熟的銷售網絡,并依托它使“小天鵝”進入國際市場,創造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品牌。
“小天鵝利用我們的品牌進入美國等發達國家市場的做法是聰明的戰略。”對于“小天鵝”的雄心,通用電氣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杰夫·伊梅爾特評價道:“韓國三星當年進入美國市場時,也是借用了人家的品牌,但如今它的品牌已經世界馳名。”
浙江自2004年以來,當地政府就提出“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打響‘浙江制造’品牌”的要求,幫助企業創建品牌、發展品牌,大力推進浙江省品牌帶動戰略的實施,鼓勵企業申請注冊,并出臺政策鼓勵企業申請國際注冊。
作者:姜帆 朱立毅 季明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