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國美、蘇寧與永樂等家電賣場發現:低價、低質、低效、低壽的“四低空調”幾乎絕跡,空調市場呈結構性漲價達20%。據業內人士分析,空調市場價格的變化是由占市場銷量50%以上的四大空調企業聯手動作而造成的。
近日公布的2004年度中國空調出口“海關榜”顯示,格蘭仕、格力、美的、以萊特、科龍分別以155.7萬臺、153.9萬臺、137萬臺、135.3萬臺和116萬臺占據了國產品牌出口前五
強的席位,而“新科狀元”格蘭仕與“老牌大哥”格力成為中國空調出口的“格格雙雄”,海關權威數據表明,以格蘭仕、格力、海爾和美的為方陣的“新四家”格局已經形成,空調四大家族總產能達到5000萬臺,占據國內市場50%以上份額。
據了解,所謂“結構性漲價”是格力、格蘭仕、海爾和美的等四大家族紛紛淘汰低價產品,繼而推出一批創新產品,而新產品的成本結構與能效比技術結構兩方面都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因而,產品的性價比有了大幅度提高。據中國家電協會調查,空調“新四家”穩健的“性價比”戰略避免了超低價空調所引發的“崩盤危機”。近期全球鐵礦石與塑料等原材料結構性漲價七成,導致銷往海外的產品也上調了售價。
針對有些商家對空調價格上漲持抵制態度,格蘭仕集團新聞發言人趙為民對記者說,現在空調價格上升并不是原有舊產品的簡單提價,而是創新產品成本結構與技術結構同步調整的結果。由于低能效空調逐漸淡出市場及維修服務水平提高,市民購買空調的“一次成本”雖然提高了,但日常的使用費及維修費等“多次成本”卻降低不少,可以說優質中價空調才是經濟節約型空調,反之則是浪費型空調。
今年3月1日起新的空調能效標準實施后,能效比2.6以下的空調將逐步被高能效的空調所替代,空調產品將會從低端空調向高端的光波空調與變頻空調轉移。據各省消協統計,“四低空調”仍是投訴大戶,格蘭仕在全力搶修數十家破產品牌所遺留的“無主空調”時有一個驚人的發現:這些“空調遺孤”清一色全是“四低空調”,這些低價空調的使用及維修成本非常高。
專家算了一筆賬,價格高低要看單位貨幣能買到的是否是優質產品和服務,購貨成本、使用成本與維修成本都同樣重要。以去年破產的幾個超低價品牌的1匹空調為例:其均價大約是900元,平均每年維修成本在100元以上,每年比節能空調多耗電100元以上,空調規定的壽命6年后就變成了每臺2100元以上的綜合支出。低價問題空調與優質產品相比,平均使用壽命要短得多,按10年計算,“四低空調”的綜合成本是高能效空調的3倍左右,買哪種空調更合算,消費者一目了然。
作者:王 文
(來源:本站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