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消費市場 > 正文
 

把競爭點轉向產品升級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5日 09:07 中國質量報

  應對原材料全面漲價的重壓,家電產品提價只是權宜之計。種種跡象顯示,隨著全球經濟復蘇,生產資料供給日趨緊張,強大的“中國制造”所面臨的成本制約將是長期的。在上游、下游的雙向擠壓下,家電企業的利潤在不斷削薄,行業發展的突破口在哪里?這是整個行業最為關心的問題。

  近來,以冰箱、洗衣機、空調等白電為首的部分家電企業作出了5%~10%的價格微調后
,卻依然遠遠沒有消化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重壓,業內喊漲之聲不絕,今年家電市場產品價格還會大漲嗎?產品漲價意味丟失市場

  市場觀察人士分析認為,目前整個家電市場的大趨勢是供給過剩之下的降價。今年以來,部分品牌漲價,在短期內市場操作趨利性較好,但漲價能否長期持續還很難說,因為家電產品市場總體供過于求,競爭慘烈,廠家如果在產品價格上不斷提升,會導致丟失市場份額。

  上海家電行業協會咨詢委員會主任孫中敏認為,目前國內市場,白電生產廠家雖然面臨原材料漲價因素較大,但大幅度漲價的可能性不大,誰漲價誰就會失去市場。面對近年來原材料一再漲價,許多家電企業采取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并且每年以生產成本遞減10%~15%的幅度來應對。

  據稱,格林柯爾旗下的三大白電品牌———科龍、美菱和容聲,近期計劃不加入“漲價大軍”?讫埣瘓F表示,他們已通過聯合采購的方式鎖定2005年原材料成本,自行消化了部分原料漲價的因素。但是,以后會不會漲價很難說。

  分析人士稱,3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9.8%,1~2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5.6%,原材料價格上漲10.3%,但生活資料中耐用消費品類價格卻回落2.4%。由此看來,家電作為耐用消費品主力,其價格漲落的脈絡還看不太清楚。原材料漲價企業難承受

  從全球化發展勢態和2005年中國經濟運行現實走勢來看,在煤、電、油、運全面吃緊狀況下,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給家電制造業帶來的成本鉗制影響將趨于長期化。

  家電業尤其是冰箱、空調、洗衣機以及小家電,對銅、鋼、塑料等主要漲價原材料依賴程度高,但其作為產能過剩的末端行業,家電企業的轉嫁成本能力最弱,材料拉漲已成為家電業難以承受之重,負面影響漸大。家電企業一方面受其上游原材料價格拉漲的正向擠壓,另一方面還受到下游分銷商、連鎖巨頭等反向擠壓,在種種市場合力作用下,生產企業已進入全面生存危機狀態。

  原材料在家電制造企業成本構成中占了“大頭”,漲價的影響十分巨大,其中大家電比小家電受到的波及面大,白家電比黑家電受到的沖擊大。業內人士稱,目前家電企業成本轉嫁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提價,二是產品升級。對于中游的家電元器件制造業而言,采取適當的方法可以部分消化原材料漲價的不利影響,通過加強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產品技術升級,制造成本的提高基本能夠得到轉嫁或大部分被轉嫁。而處于下游的家電組裝生產企業由于競爭激烈,可提價空間較小,無法將成本完全轉嫁。轉變競爭方式是根本

  中國家電業已經習慣于價格戰基礎上的人海戰術、規模競爭,因此當市場發生逆轉時,單一的追求粗放式增長的發展方式受到了嚴重挑戰。原材料漲價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件好事,將引領家電業從價格戰走向價值戰,轉變競爭方式。

  在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的壓力下,家電制造企業將會進一步分化。一些生產規模小、產品技術落后的制造企業由于缺乏規模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難以從市場上獲得穩定的原材料供應,生產成本難以控制,企業利潤將會大幅下滑,甚至虧損,并最終將被淘汰出市場。而具有規模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盡管有議價能力和較強的成本轉嫁能力,所受到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小,但也應該通過加強生產管理,減少生產過程中原材料浪費,加快、加強產品研發能力,通過產品技術升級,進一步拓展利潤空間。

  業內專家指出,轉變競爭方式是家電業當務之急,只有不斷提升高附加值產品的份額,實現產品升級換代,拉長產品線,才能最終消化原材料漲價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

  這方面值得關注的成功例子是彩電業,以液晶、等離子電視為代表的數字電視,通過先進的技術實現了彩電業的升級換代,成為彩電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從而能夠實現成本轉嫁。專家指出,對于那些以低成本、低價格戰略擴張的家電企業,原材料持續漲價將是致命一擊,而對于那些及時調整發展戰略,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的家電企業,原材料漲價或許是產業升級的動力和機會。

  作者:劉荷清

  (來源:本站原創)






談股論金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春意融融
綠色春天身臨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場啦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